查看原文
其他

今后查验核酸会成为常态吗?国家卫健委回应

新京报 2022-06-11
“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文3519字,阅读约需7分钟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9日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几日,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个别边境口岸城市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把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防”的措施上,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上下功夫,继续坚持人、物、环境同防,落实入境人员和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和相关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

要加强公共场所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等工作,落实个人、家庭等日常防护措施,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

国家卫健委: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筛查策略,划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

将受检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人员不外出,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人员确需出行的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

国家卫健委:低风险地区没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目前我国疫情总体保持比较低的水平。疫情防控关键是提高检测系统的敏感性,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核酸检测仍然是最科学有效的手段。不过,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的核酸检测,检测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

北京释疑“核酸阴性证明调整为72小时”:尽量减少市民负担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近日北京市本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已实现社会面清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为坚决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迅速有效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北京市近期实施了分区分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持政策连贯性,及早发现疫情风险,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在3天左右,72小时内检测可以有效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

国家卫健委:是否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要因时因势确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措施,在成功处置聚集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导致隐匿传播,因此核酸检测的作用更加突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策略,才能更早更快控制住疫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在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有利于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地实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暴发式的聚集性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是否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不能“一刀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传播,势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脆弱人群易发展为重症,因此,疫情防控工作应当立足于“防”,核酸检测是实现有效预防的重要手段。“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开展高效便捷优质的核酸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

国家卫健委:病毒变异对现有核酸筛查试剂的检出能力没有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核酸检测是一项成熟的、国际通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就等同于病原体培养的结果,成为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国内用于人群筛查试剂都能检测新冠病毒的双靶或三靶基因,这些靶基因同时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因此,病毒变异对现有核酸筛查试剂的检出能力没有影响。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以及全国各地疫情实际使用看,均能有效检出,也证实了这一点。


━━━━━

国家卫健委:各地应根据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最科学、最有效的重要手段,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明确核酸检测的人群、区域范围和频次,做好宣传和引导。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依法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积极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履行好个人防控义务,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

国家卫健委: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提供检测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目前,我国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医疗机构,如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一类是疾控机构,包括国家、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一类是医学检验实验室,它也是医疗机构类别之一,通常被称为第三方检测机构。

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注册审批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一样,均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有关规定执行,一般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置审批。遵循医疗机构审批的工作流程和时限要求,经审查其科室设置、人员、房屋和设施、分区布局、设备、规章制度等符合条件后,可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提供检测服务,其中,如要开展核酸检测,则应当符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相关规定,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条件及PCR实验室条件,在相应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备案,检测人员经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核酸检测工作。


━━━━━

北京:参加核酸检测要规范做好采样配合动作 确保采样效果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口咽拭子的采集方法,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被采集者需要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咽扁桃体。

采样者需要在被采集者的两侧咽扁桃体和咽喉壁分别至少擦拭3次,方可完成一次合格的采样。人体的口咽属于柔软组织,在采集过程中既要保证足够的刮拭力度,又要避免对咽喉壁产生损伤,同时尽量避免采样拭子接触脸颊或嘴唇。总体而言,影响咽拭子采样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咽拭子采集的深度。二是咽拭子与黏膜接触的时间。三是咽拭子取样的力度,不能“点到为止”,应稍微用点力。四是采样者与被采集者之间的身高差距。五是被采集者在采样过程中的配合程度。也就是说,采集口咽拭子需要采样者和被采集者双方共同协作、配合,方可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这里,也提醒市民朋友,在参加核酸检测时要积极支持、配合采样人员,按照其现场要求,规范做好采样配合动作,确保采样效果。


━━━━━

国家卫健委:如将10合1混采管进一步多管混检 有阳性漏检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混采就是将5个、10个或20个拭子样本放入一个采样管中,这些分别经过理论论证、实验室验证以及疫情地区真实样本的现场验证,其阳性检出率与单采样本是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准确可靠。

但如果在实验室中再将10合1混采管进一步多管混检,如3管或5管混,相当于实行30混1或50混1,这种混样检测方式加大了样本稀释,尚未进行实验室和临床验证其与单采样本之间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存在阳性漏检的风险。


━━━━━

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卫健委释疑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出现假阴性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采样时间问题。患者感染早期采样,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浓度尚未达到检出核酸的最低量;或者是患者感染时间过长,感染超过10天或本身为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感染者,进入了恢复期,自身已产生抗体,核酸检测为阳性可能性大大降低。

二是质量控制问题。采样不到位未能采集到合格样本;样本采集后运送至实验室之前保存不当;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试剂仪器不配套、操作错误、室内质控不到位等。

三是数据造假等故意违法违规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夸大检测能力,超能力揽收样本,导致其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进而采取数据造假谎报结果,或通过实验室内再次混合检测样本以减少检测量,导致结果失真。

关于假阳性,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技术操作不当造成污染而导致:一是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在大规模筛查时样本量大、停人不停机,每轮扩增检测之间的清洁不到位,同时无法保证每个扩增管完全密闭,导致出现假阳性。二是在检测过程中样本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如阳性样本或阳性质控品污染了本来为阴性的样本。此外,还有个别实验室未按照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报告结果,将“灰区”可疑阳性按照初检阳性结果上报,但经过复核却为阴性,造成假阳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问题有些是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较难避免的,其发生有一定的客观性;有些是质量控制不够严格,需要持续改进;有些则属于主观故意,涉嫌违法犯罪,应当予以严厉打击。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刘梦婕
编辑 辛婧 赵熹 邓淑红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值班编辑 康嘻嘻
点击下图进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时地图"
甘肃教育考试院:高考数学作弊考生成绩无效,不得参加后续考试

送别!100秒回顾蓝天野95年“艺术人生”

十年前的今天,我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没做出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