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操:担当生前事 何计身后评

2018-03-23 张宝帅 有听读书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主播 | 读书君 · 编辑 | 木头


铜雀台建成了。


高兴。


这一年,曹操五十六岁。杀吕布、灭袁绍、破乌桓,早已统一北方。赤壁之战的疼也渐渐淡了。


今日丞相凭高而坐。一眼望去,玉龙金凤,遥相呼应;天下英杰,尽入斛中。


方此时,文有王璨、陈琳等独领风骚;武有曹仁、张辽等统兵四境;谋有荀彧、程昱等计定天下;勇有许褚、徐晃等威震八方。临此盛会,着实高兴。觥筹交错间,不免感慨万千。


曹操  陈建斌饰


比武赋诗之后,曹操说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话:


“孤本愚陋,始举孝廉。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


不意朝廷征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


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而: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诸公必无知孤意者。”


曹操说自己生逢乱世,本想暂时隐退,等待天下清平的时候再出来做官。没想到国家征召,便改变志向,为国讨贼。就这样一步步坐上了丞相的位子,渐渐地被人猜疑有不臣之心,却又无法退位隐居,内心之痛苦不为人所知。


这话真真假假,或出自肺腑之言,或仅是政治作秀,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其前半生之所做所为与后半生的经历来看,这段话,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操的一生。



1


曹操少有权谋,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权谋并非便是天生的奸诈狡猾,并非便是天生的凶狠残暴,并非便是天生的多疑敏感。这权谋,在青年的曹操身上,更多的是辅助他一腔热血有所作为的力量。



没有谁是天生的奸雄,曹操也曾年轻过。


当年的曹操,也曾有肃清天下的志向,县衙四门的五色棒,打灭了达官显贵的气焰,打出了朝廷法度的威严


当年的曹操,也有护国讨贼的忠心,起义兵、平黄巾,发矫召、讨董贼,国家倾危之际,也总有曹操的身影;


当年的曹操,也有孤身杀贼的胆气,那句“曹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是何等的慷慨激昂啊。


我时常想,若是曹操在此时为董卓所杀,那史上的孟德,决然是一位忠义之臣了。


可曹操不能死,世间的大业,还等着他去完成呢。



2


曹操突然变了,毫无征兆。


李傕郭汜之乱时,曹操还是个奉旨勤王的忠臣,但叛乱平定,面见献帝之后,他却突然变成了独揽大权、飞扬跋扈的权臣。


曹操之变,并不是突发奇想。曹操之变,乃是认清时事之变、多被辜负之变、潜移默化之变。


时事怎么样呢?也许董卓之乱时,曹操还不曾看清。但当他号召十八路诸侯勤王之后,便一定明白了——汉朝的灭亡已是定数。


十八路诸侯,名曰率兵勤王,实则各怀异心。袁术忌惮孙坚而不发粮草,孙坚得传国玉玺却私自藏匿。天下有实力的诸侯,皆不以汉室兴亡为意;而真正忠于献帝的,却又是些无权无势之人。又或者说,这些人一但得势,心里还会装着名存实亡的献帝吗?



世人皆以曹操为汉贼,只不过是政治上的幌子罢了。当年十八路诸侯浩浩荡荡,而后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又有谁是真正忠于献帝的呢?当年的曹操,早已看透了这一点。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成就了多少人对于曹操的印象。虽如此,但曹操的一生,却被许多人所负。


辜负曹操最深的恐怕是献帝了。汉朝的灭亡,因曹操的存在而延缓了几十年,曹操于危难之中救了献帝,仍奉其为主君。锦衣玉食,安逸享乐,纵使曹操所作所为多有逾矩之事,但总强过当年“千乘万骑走北邙”的窘境吧。


可献帝看不透,对于曹操,却总欲先除之而后快。但他可曾想过,当时的天下,杀了一个曹操,总还会有一个曹操,就能保证处境比现在要好吗?那句“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并非妄谈。曹操想必也是失望的。但是杀董承,诛皇后,最终还是留了献帝一命。


汉献帝  罗晋饰


杀华佗,是曹操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事,杀华佗之事固然是曹操之错。但你可知道,曹操一生又有多次险些丧命于他人之手?


同样是医者,吉平曾在曹操药中下毒,被识破后为曹操所杀;伏皇后密谋杀害曹操,被曹操得知后乱棒处死;耿纪、韦晃等发动政变,失败被曹操诛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这天下有多少人负了曹操啊。当时的曹操,确在两难的境地。进,则背负奸贼的骂名;退,则有杀身之祸。


怎么办呢?


曹操选择了前者——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华佗纵有妙手回春之术,但在当时,利斧开颅之术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吉平之事耿耿在心,曹操也是会害怕的啊!


于是,曹操变了。变得欺凌幼主,变得疑心重重,变得滥杀无辜……



3


可人生一世,总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曹操骨子里便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毫不夸张的说,天下豪杰,恐怕有三分之二在曹操麾下效命。文臣谋士更是数不胜数,如郭嘉、荀彧、贾诩、司马懿等,皆是天下一流的谋士。


但与孙刘不同的是,曹操手下的谋士,无一人能够独得曹操倚重。刘备一生依赖诸葛亮,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孙权更是前有周瑜、鲁肃,后有吕蒙、陆逊。此非周瑜等人真的比郭嘉之辈高明。


而是曹操本人在才智上比孙刘要高明太多。也因此,曹操能很好地驾驭这群智谋之士,使他们各展所长,为我所用。魏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领先,除了地理因素,更多地有赖于人之谋划。


曹操画像


曹操骨子里便有气量,重贤才。


还是那句话,天下英才,三分之二尽在曹营。这其中不乏献帝的缘故,但更多的还是曹操个人的魅力。


曹操敬才,只庞统一事便可见一斑赤壁之战中,庞统入曹营献连环计,曹操亲自迎接,礼节备至,言听计从。只可惜,庞士元哄得曹操中铁索连环之计,以致后来的大败。


读到此处,不免为曹操叹息。巧的是,在此后,庞士元又分别去了孙权刘备之处,礼遇却是大不相同。孙权明知他便是凤雏先生,前有赤壁连环之计,后有鲁肃极力推荐,却因为形容古怪,言语不和而“誓不用之”。仲谋做事,总让人觉得有些小气。


可就算到了求贤若渴的刘备那里,又怎么样呢?刘备固然不知道他便是凤雏,但也因为相貌丑陋,言行无礼,竟然不试其才便给个县令糊弄


与孙刘比起来,曹操爱才之心,容才之量实非常人所能比。曹操手下,人才众多,难免良莠不齐。但无论何人,但凡有些长处,曹操便不计长短。除了荀彧、郭嘉及夏侯惇、于禁等青州军时便随曹操征战天下,其他如许攸、贾诩、张辽、徐晃等都是降将,却都能在曹操麾下得到重用,施展才华。


曹操爱才也有底线,不妨大碍可以不计较,但真的触动了曹操在意的,如军心,如立嗣,曹操便不会心慈手软了。


曹操骨子里便是个诗人。


作为一位诗人,曹操是属于豪放派的。



而在中国诗词史上,提到豪放派总绕不过两人——苏东坡与辛弃疾。


东坡的豪放,是大江东去的豪放,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那是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的洒脱,是阅尽朝堂、遍览历史的释然。这豪放,是文人的豪放,士子的豪放。


稼轩的豪放,是沙场秋点兵的豪放,是天凉好个秋的豪放;那是浴血疆场、马革裹尸的豪气,更是命途多舛、壮志难酬的悲凉。这豪放,是将军的豪放,是社稷之臣的豪放。


而曹操的豪放,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放,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放。纵观曹操一生,既经历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也见证过飞阁重檐,雕梁画栋的壮丽;既有鞭挞宇内、芟夷群丑的辉煌,也有割须弃袍、兵败赤壁的落魄。这种特有的胸怀、抱负、经历、地位,与一颗翻腾的诗心碰撞、交融、升华,借着那支饱酣弄墨的笔喷涌出不朽的诗行。


这豪放,是一种大格局、大气魄。而在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帝王胸怀的诗人,抑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帝王,实在难得。秦皇汉武不是,李后主宋徽宗亦不是。


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曹操躺在病榻之上时,我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是昔日跃马扬鞭的豪气纵横?还是觥筹交错的繁华盛世?抑或是死里逃生的惊心动魄,痛失爱将的追悔莫及?


无论如何,魏王曹操走了,奸雄曹操走了,诗人曹操也走了。一生辉煌,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又何必惦念呢?


文章来源于有听读书投稿;作者:张宝帅;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稿酬作者招募」点击详情


常与同好争高下

     请移步图文下方「留言区」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能够一年读完52本好书的社区,期待你的加入

热门TOP5:一次性看完本周最热门文章!

宋庆龄为什么嫁给大她几十岁的孙中山?竟然与爱情无关!

70后也属于老年人了,向他们致敬!

[原创]一路隐忍的林冲迎来了机遇也错失了生活

36年的集体回忆(1980—2016),看哭了!

第151届THLDL股权激励与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专题峰会2018年3月31日走进上海!创业者的风暴开课啦!点击“阅读原文”,新进度,就等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