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高通都来了,eSIM还有多远?
10月31日,苹果发布了iOS 12.1,支持 eSIM卡。到2025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或将达到300亿个,这些设备都将依赖eSIM技术实现联网。
这项技术受到与日俱增的关注。那么,eSIM卡会代替SIM卡吗?三大运营商如何吃下这块大蛋糕?
eSIM卡由何而来?
从1991年开发第一张SIM卡开始,由Standard SIM到MIni SIM、Micro SIM,再到Nano SIM卡,SIM卡的“瘦身效果”着实显著。
虽然体积越来越小,但SIM卡还是需要住在卡槽里,而卡槽的缝隙,严重影响设备的防水,进而限制了设备的使用场景。同时,SIM卡是通过金属触片连接,并不是焊接,就会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尤其在众多物联网设备中,难免发生磕碰,容易导致松动或脱落,影响使用。而且SIM卡代表用户和单一运营商签订了合同。如果想要换号换卡比较麻烦。
因此,eSIM卡也就应运而生。
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
2014年,苹果发布了自己的SIM卡——Apple SIM,嵌入美国和英国发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平板电脑中,允许用户设备动态选择运营商网络。
2015年7月,苹果公司和三星计划联手推出eSIM卡。2016年6月,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eSIM规范。
eSIM为何物?
简单来说,eSIM卡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如此不仅解决了连接可靠性的问题,还节约了90%的空间。
eSIM卡预装在手机或其它物联网设备中,可通过远程编程的方式来支持不同的运营商,或者切换不同运营商服务,用户不需将 SIM卡拿出和更换。
同时,它支持OTA(空中写卡)技术,运营商信息可以随时写入到卡里面。
eSIM将会代替SIM吗?
早在2014年,eSIM商用进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启。那么,eSIM卡相较于SIM卡,有哪些优势?
性能提升 更加便利
智能设备更加轻便,而且不再需要手动安装SIM卡。
用户可以摆脱SIM卡限制,根据网络信号好坏、资费高低差异等环境因素,随时切换不同的运营商。
对于拥有多个手机号码的用户而言,多号码管理将会变得更为简单。
SIM卡插槽容易进入灰尘,剧烈震动导致接触不良,物联网部署尤其困难,而eSIM则没有这个担忧。
可以更便捷地组建横跨多个运营商的物联网络。例如,一台设备可以不用担心联网问题,跨越不同网络制式的国家使用。
2
减少成本
传统SIM卡限制了设备的空间和设计,并增加了设备的工艺难度与制造成本,eSIM可以不再担心这些问题。
由于用户可以轻松切换不同运营商,传统的套餐计价方法将会失效。
用户出国旅行时,可以简单地一键激活当地运营商服务,而不再是以昂贵的国际漫游方式进行通讯。
3
安全性更高
eSIM技术安全性能的提升也极其重要。例如,设备数据的远程管理、找回与删除等安全防护更加容易。
从目前智能手机发展的趋势来看,SIM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终端的进化,各大手机厂商已开始大力推广eSIM技术。但是,一项新技术的革新也并非一朝一夕,需运营商等相关环节齐心推进,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现阶段而言,要用eSIM卡彻底替换SIM卡,依然阻力不小。
eSIM设备商风起云涌
预计在2025年,全球将有300亿个设备接入网络,eSIM卡的未来市场不可估量,将面向整个物联网,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智能家居、远程智能抄表等等。
对于设备商而言,eSIM简化了设计又节约了空间,而且可以避开运营商,直接与用户牵线。何乐而不为。
SAMSUNG 三星
2015年8月,三星Gear S2成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2016年9月三星推出的新一代智能手表Gear S3,Gear S3搭载的Exynos 7270处理器集成LTE基带,让手表具备eSIM卡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将SIM卡绑定在了设备的处理器芯片上,让用户无需插入SIM卡就可拨打电话或发送信息,同时也让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
APPLE 苹果
2014年在其iPad Air2产品上使用了自己推出了Soft SIM解决方案,被运营商抵制。2017年9月,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 3也采用了eSIM方案。新款iPhone XS系列以及iPhone XR也支持eSIM卡。
GOOGLE 谷歌
2017年,谷歌推出新智能手机Pixel 2和Pixel 2 XL,其中Pixel 2用到了eSIM技术,成为首款兼容eSIM的智能手机。虽然运营商在标准方面“点了头”,不过并非所有运营商都已经部署。因为支持的移动网络很有限,Pilxe 2仍然配有nano-SIM卡托。
HUAWEI 华为
2018年,华为除了带来了国行版华为P20 系列,还更新了旗下的智能手表产品线,推出了内置eSIM 技术的 HUAWEI Watch 2,可作为独立终端打电话及上网。其业务试点范围包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和武汉7个城市。
运营商是喜是忧?
eSIM卡的出现,用户不再需要绑定一家运营商,运营商与用户的关系渐行渐远。小小的eSIM卡似乎动了运营商的奶酪,其实不然。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eSIM技术为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城市等设备连接引入了新的接入方式,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也是一块大蛋糕。
中国联通
2015年,联通制定了基于eSIM发展消费物联网业务的战略。
2017年,联通自主开发的eSIM平台开通;eSIM独立号码业务上线。
2017年9月,苹果发布Apple Watch 3,而中国联通是Apple Watch 3在中国地区唯一的首发合作运营商。
2018年,联通宣布,在上海、广州、深圳等6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目前,联通加大技术及资金投入,积极推进eSIM各项业务的发展。
中国移动
2018年5月25日,中移物联正式推出智能物联China Mobile Inside计划,同时发布国内首款eSIM芯片。
紧接着,移动便推出2mm×2mm最小尺寸的eSIM,并进行试商用。
虽然,目前只有华为 Watch 2 Pro等三款eSIM版智能手表支持中国移动终端业务。
但是,移动与联通面向的市场有所不同。中国移动推出的eSIM芯片主要不是面向移动用户市场,而是面向物联网市场,重点在企业级市场。
中国电信
2016年,中国电信表态现阶段反对手机采用eSIM方案。但是,电信支持物联网eSIM,2016年发布了物联网eSIM规范,目前在物联网领域的eSIM平台建设也已经完成。
目前,用户可在中国电信手机营业厅申请eSIM通讯服务,需用户自己的设备具备eSIM能力。
在物联网技术井喷式发展的带动下,eSIM的普及必将提速。随之,支持eSIM方案的设备将越来越多。而用户最期盼eSIM应用于手机上的愿望仍然没有实现。
基于用户资源考虑,运营商迟迟不愿全力推广eSIM。中国电信就曾表示反对手机采用eSIM方案。在国内,三大运营商把握了行业的主导地位,而手机号码已经成为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唯一纽带。如果eSIM卡取代SIM卡,将降低了用户对运营商的依赖。而这庞大的用户资源可能被终端厂商瓜分。
同时,此前运营商关于SIM卡的增值业务和收费模式将发生改变。而且,采用eSIM后,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网络,将引起运营商之间激烈的价格战。
eSIM看向物联网
尽管手机对eSIM的需求呼声更大,但eSIM更大的受益者,其实是物联网。伴随着物联网和NB-IoT技术与产业的崛起,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智能家居,以及公共设施的互联都将高度依赖网络,相比手机用户想要体验eSIM还遥遥无期,在物联网设备中,eSIM似乎找到了新的机遇。
2017年,高通助力红茶移动推出了基于iUICC的eSIM示范产品。今年4月,高通又与华为、联想、阿里等加入了中国联通推出的“eSIM联盟计划”。
10月,阿里云IoT联合中天微、果通科技和中兴微电子共同推出了“Link TEE+eSIM”的安全技术方案。阿里云IoT解决方案架构师赵泳清表示,“对于传统SIM卡来说,卡槽占用很大空间,对IoT设备的设计限制很大,对高低温、振动的耐受性不好,容易损坏,且降低设备的电池寿命和续航能力。eSIM方案将为物联网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提供低成本、软硬结合、快速部署的一站式安全解决方案。”
显然,随着eSIM技术的普及,运营商、设备商以及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全球物联网观察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延伸阅读:
全球
物联网观察
全球视野,您的物联网中央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