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客家农民到硅谷风投合伙人,她是如何跨越阶层?

云塘对话 云塘学院 2022-07-09


最近经济下滑的预期,阿里巴巴收缩招聘计划的谣言,多少让人忧虑。


除了“找不到高薪工作”,很多人也困惑“找不到喜欢的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Molly 好像是我身边少数几个极为“淡定”的人之一。她从一个普通的客家孩子,到哈佛学生会主席,后来又做了硅谷风投合伙人,最近坚定地辞去工作开始创业。她对于想做的事业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每天报以120分的努力去实现;遇到挫败也很少灰心,只是拉着团队重新坐下来,梳理计划和应对方案。


我想她的人生经历一定对身处迷茫中的你有很多帮助,所以有了我们以下这一番对话。



被采访人Molly: 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前硅谷创投集团Polymath Ventures的合伙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外聘教师,曾担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PP项目副主任;从九岁工作到政企学三界经历中不断重塑自我,相信人才的可塑性,热爱人才培养事业


采访人Zoe: Financial Times 全球排名第一的MBA项目INSEAD毕业;前顶级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咨询公司全球培训讲师;帮助上百位学员进入顶尖咨询公司;连续的教育创业者



Zoe: 刚刚认识你不久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你的特质 — 很有闯劲、路子也广。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塑造了这样的特质? 


Molly: 这可能跟客家人坚韧的品格和我少年的“工作”经历相关。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当农民。


从小乡镇长大,放假时都得跟着父母下田干活。毒日头晒脱皮、插秧累到直不起腰也罢了,最怕的是水田里那无处不在的吸血水蛭,成天担心水蛭会不知不觉进入我的小腿,然后突然某天从我的鼻孔里钻出来。小升初时,我拿到重点初中仅有的七个名额之一,镇上有人家愿意出几千元购买我的入学资格。几千元大概是我家当时的一年收入吧。父母问了我意见。而我当时大声地说“我不要当农民”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工厂做计件活,那正是中国制造兴起的时候。


打小不太敢跟父母伸手要钱,自己拼命想法儿赚钱,连做梦都想着捡钱。九岁时,镇上开了家冥钱制造厂,看着厂里年轻女工做的那些活,我觉得自己也可以。于是毛遂自荐争到了一个试用机会。有我半个人头高的一大摞草纸,需要在每张纸的固定位置上刷上四张锡箔,刷了我整整一周。老板娘验收了,发给我七块钱的一份计件工钱。七块钱,是当时一个学期学杂费的七分之一。之后每当完成学校功课,我都会拿起计件活。那时我们乡镇的女孩子读到小学或初中就辍学,但因为我有收入可以不用纠结学费问题,我得以参加高考,进入南京大学。第二份工作让我尝到了女性经济独立的甜头。



Zoe: 读完大学,怎么想到去美国了呢?


Molly: 我大学毕业后在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招商引资。这是一线工作,需要闯劲,两年内跳级提拔。就当别人觉得你应该成家立业就此稳定下来了,我想要离开。


世界好大,我还没怎么见过呢。于是申请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硕士项目。没想到竟被录取了。


可是学费好贵,我没钱。父母当时并不知道哈佛是什么,只是说,“你没钱,我们也没钱,你还是不要去了吧。现在工作不是挺好的嘛?干嘛这么折腾啊?!” 我当然不甘心,没听他们劝。于是推迟了一年入学,重找了一份外企工作,一边适应新工作,一边筹集学费。敲过陌生企业的大门,打过不少cold call,商业的、慈善的、中文的、英文的求助文件,改了又改。所幸有不少人相助,我最终获得了民营企业家的无偿资助、国际女性奖学金等等。怀揣着像百家衣一样零星拼凑而成的学费,我去了波士顿。这一段旅程比申请哈佛更难,能够走出来,让我内心充满感恩,更想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Zoe: 你理想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呢?


Molly: 哈佛毕业以后我又尝试了国际组织、大学和创投工作,逐渐对自己的性格与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教书育人。


过去的经历让我对教育改变命运的作用体会深刻。工作之余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过两年书,用水瓶实验、自录视频等多种方法,希望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好评让我相当自豪,比如学生说“我在北大上过这么多门课,这是我心中最喜欢的三门之一”。教学相长,学生也让我感受到了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教书的同时,我也看到了教育的巨大不足。在知识技能迭代加速、大学教育与市场脱钩、雇主培训经费越来越小的今天,终身学习比赢在起跑线更重要,成人更需要靠自己完成充电升级。而我并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于是下定主意,辞了硅谷创投集团合伙人的职位。顺着经济数字化的大趋势,成立云塘学院,先从培养市场急需的数据分析人才入手。


Zoe: 很多同学可能会有一些担忧 — 虽然数据分析是未来的方向,但是以前相关工作经历不多,不知道能不能学好。你是从政府、到学术、再到风投和创业,每次都是跨度非常大。对于如何快速转换跑道,你有什么建议吗?


Molly: 快速学习的能力很重要。每次我想要学习一个新的领域,我都会自己先做一些行业趋势研究,然后通过各种人脉甚至发冷邮件,找到这个领域的专家,并在交流前准备好问题清单,交流完后总结记录。每次跟他们聊完,都会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持想要让导师跟学员有LIVE的互动。有靠谱的专家答疑解惑,比自己独自琢磨,要高效很多。


Zoe: 这次的课程设计与授课导师Stephen和Qingnan都是在麦肯锡、BCG做数据分析的工作,并且都是哈佛校友。为什么选择他们?


Molly: 在开发这门课程之前,我们访谈了很多数据分析雇主。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业务负责人告诉我,他要招六十个数据分析师,连一半都没有招到,因为懂得数据洞察的人才太少了。我们认为实用的数据分析课程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 实战精华 - 从真实工作中提炼精华案例,导师直观演示解题思路,让学员快速学完,快速上手

  • 国际前沿 - 技术迭代很快,必须知道最前沿的经验,避免盲人摸象 


最后找到了Stephen和Qingnan,他们是最符合这两个要求的人选 — 拥有近百个实战项目经验,又是科班出身,可以传授最前沿和最精华的能力给学员。


Zoe: 感觉你周围有专家和小伙伴,你是如何打造这样一个人脉圈?他们对你的学习和事业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Molly: 是的,对于还在大城市奋斗着的我们,没有同伴,单打独斗,走不远。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在其火爆的《原则》一书中,强调了结伴、定期交流、给予彼此建设性反馈的重要性。


比如最近学Python, 我就叫了一个小伙伴跟我一起学习,相互促进。自己学不下去的时候,看到小伙伴已经有很大进步了,自然会更努力学习。


结伴还另一层重要性,那就是它所带来的那种扎根于大地的真实感。借用汪丁丁在《人与知识》的结论,“一个人关于他知道什么的信念是否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生活的那一社会里许多人的类似信念是否真”。当你的想法获得所在圈子的认可时,你就会觉得你的存在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毋庸置疑的。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也希望能够给大家打造这种朋友圈。当你周围都是积极向上的小伙伴时,你的能力和价值就会发生真实的、质的飞跃。


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现在已经报名的学员里面,大多是来自北大、清华、复旦、南大这样的顶尖人才,相信这些人碰在一起,可以打造出一个强关联的圈子。


Zoe: 最后一个很好奇的问题 — 小时候的你“特别想赚钱,连做梦都想着捡钱”,可以说比同龄人都更早地接触了现实,为什么长大以后没有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反而比大多数人都更理想主义?


Molly:  长大以后,我更希望改造现实,我会不断追问“为什么” - “为什么我们认为现在的人才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为什么没有更接地气的方式培养人才?”等等...


因为有这样“不轻易接受现实”的理念,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完全不考虑市面上别人是怎么做的,完全不计成本。比如课程研发团队和导师一遍遍地沟通课程教案,花了超过100小时,细到导师开头要开什么玩笑都是编排好的;比如我们联系了清华复旦等50多所高校的院长、教授推荐他们认为最好的学生来上这门课,保证我们打造的同学圈子是靠谱的;比如我们特地邀请了雇主做评委,雇主可以直接给到点评和反馈,帮大家更快拿到高薪OFFER. 


现在不会再梦到捡钱了,因为我的梦就是现在手上的现实 -- 我专注于做好每一分钟的课程;我专注于和每一位学员进行沟通,建立起真正的连接,帮助他们像我一样,掌握自己的命运,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最后的最后,课程还有几个名额,10月27日开班,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联系我们。非常激动,非常期待。



如果你和Molly一样,

不想把人生交给福娃和锦鲤,

希望自己决定命运的走向,

希望每一步都通往自己更期待的自己


如果你对数据驱动的未来感到好奇,

欢迎你一起加入我们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课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