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 点击上方关注“物联网报告中心”,掌握行业最新动态

前 言

随着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演变逐渐完成,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创新动力减弱,产业进入了有限创新、有限增长的成熟阶段,已成型的巨大产能迫切寻觅新的增长点;人工智能是一种引发诸多领域产生颠覆性变革的前沿技术,在视觉、语音、自然语言等应用领域迅速发展,并逐渐向终端延伸。


2018年起,各主流终端厂商的旗舰机型均引入人工智能元素,通过触屏、摄像头、语音等多种方式,更直接地满足用户需求,改变其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对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赋能,或成为引发手机产业下一轮技术和创新变革的源动力。


国内外巨头也纷纷看好其融合创新空间广阔,已争相发力,加快产业布局。系统探讨AI在手机上的技术融合与实际应用情况,对产业链的影响,面临的问题挑战,相应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向产业界分享已知,共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和手机融合技术产业迈向新高度。


一、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基本态势

(一) 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从市场规模来看,智能手机市场进入滞涨期。据 IDC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 2015 年达到峰值,之后出现放缓趋势。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 0.1%,2018 年前三季度出货量达到 10.3 亿部,较 2017 年下滑 2.9%。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 4G 市场趋于饱和,5G、AI 等新技术尚未成熟,新的市场需求刺激不足导致换机周期拉长,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六个月负增长,市场呈现加速下滑态势。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统计, 2019 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总和达到 7693 万台,较 2018 年同比大幅下滑 11.9%,下滑趋势较全球市场更为明显。Digitimes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19 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制造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季度环比下降 30.5%,同比下降5.8%,至 1.4 亿台。而 Canalys 的一项研究估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季度同比萎缩 3%。

从技术架构来看,智能手机硬件技术处于微创新阶段据企鹅智库发布的调研报告,自 2017 年起,用户的换机频率明显下降:从未用过 iPhone 的安卓用户中,至少一年一换的用户比从 34.7%下降到了 23.5%;iPhone 用户每年换机占比则下降至 16%。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4G 浪潮褪去,智能手机创新势头放缓,性能提升主要围绕硬件规格的升级。


纵观 2017 年至 2018 年,智能手机创新依旧主要围绕双 4G、全面屏、FaceID、无线充电等既有技术,双 4G 技术仅针对有双卡需求的部分用户;无线充电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充电速度较慢、发热严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全面屏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屏占比已超过 90%关口,继续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人脸识别技术用户体验褒贬不一,甚至受到部分用户的抵制。不难看出,近两年智能手机在总体技术发展上依旧延续现有构架,缺乏颠覆性创新技术或设计,创新点主要用于提升用户感受以及使用方便度,难以对消费者换机形成真正的强驱动力。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物联网报告中心平台”直接下载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