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习近平同志地方从政相关图书选介

2017-09-30 党的历史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到中央工作之前,习近平同志曾经先后在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工作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经验。这些思想和经验体现在一些已出版的图书中,对于当前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相关图书进行选介。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

最能体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思想的图书是《知之深爱之切》(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该书收录了他在正定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等37篇。对于正定的经济发展,他从县情出发,提出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对于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他提出要建立三个体系,即农业科研生产体系、农村工业体系和农村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对于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他指出要认真抓,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能松松垮垮,坚决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该书文风朴实、感情真挚,读起来格外亲切感人。他说:“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家园和人民真挚、深沉的爱。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真诚地和大家交心,爱才敬才。《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5月)生动地呈现了习近平同志与河北正定县文化局原局长贾大山的交往。通过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与贾大山关心的大多是现实问题,如对正定“高产穷县”的剖析,对如何修复和整理正定文物、如何看待和治理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等。他们经常彻夜不眠,聊到天明。而最能体现两人友情的是,在习近平同志调走离别时,“俩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依依别情,难以言状”。这种“君子之交”,不仅成就了一段佳话,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党内干部与党外干部肝胆相照、上级领导与下级干部推心置腹的典范,对领导干部如何交友和凝聚力量有着长久而深刻的启示。

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工作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当地的经济建设,其间著述和主编了一系列关于脱贫致富、改革开放和农村市场化等内容的图书,如《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福州改革开放十四年》(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等。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从政为民的质朴情怀。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同志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间的29篇重要讲话、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泛涉及闽东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提出了“弱鸟如何先飞”“滴水穿石的启示”“困境的突破”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和观点,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福州改革开放十四年》的序言中,习近平同志总结了福州市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近几年来,福州市注重进一步完善软硬投资环境,外商投资从小型、单项、分散的‘投石问路’,转向大型、综合、成片的开发。城乡的改革进程与对外开放的步伐相辅相成,使福州进入了历史上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快、经济实力增长最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一直心系群众疾苦,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始终。刘丽君曾专门对习近平同志进行过专访,并在《苦难是支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6月)中,对他视察棚屋区进行了详细报道。2000年7月2日,炎炎夏日,习近平同志来到福州的棚屋区,穿行在低矮、破旧的蓬门陋屋里。他感慨万千地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接着,习近平同志与棚屋区群众坐在一起,向群众详细了解生活情况。当时棚屋区多数群众仍然生活在“鸽子房”“床上床”“架子床”之中,有的130多平方米面积的屋里居住着7户27人,而且房屋年久失修,黑黑的“墙板”到处都是破洞。当看到这些情况,他说:“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还存在成片的棚屋区、‘架子房’。我们的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钱用在急群众所需上。”习近平同志一心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工作

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后,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浙江改革开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该书指出,习近平同志坚持调查研究,每年至少用1/3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几年下来,他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在此基础上,他作出“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被称为“八八战略”。同时,他深切地体会到,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绩,归根到底就在于:为推进浙江新发展所作出的“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浙江的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的。展望未来,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始终要靠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要靠把中央的精神和浙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要靠全省人民的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在浙江省工作期间深刻反映习近平同志从政思想的还有《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该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232篇。这些短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篇章,到现在读起来也依然非常实用。比如,对于当干部,他指出: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对于权力,他认为: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作风问题,他强调: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

2007年3月至10月,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工作

虽然在上海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回顾这段工作经历,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与上海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上海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中央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编的《省委书记谈作风建设》(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9月)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的一篇讲话——《把握核心抓住关键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长期执政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紧迫性;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核心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键在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立足新的实践,不断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同时,他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要把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作风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健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各项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推动发展紧密结合 47 28061 47 13305 0 0 6638 0 0:00:04 0:00:02 0:00:02 6639来。上述这些观点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来源。

  2007年4月25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上海市律师协会视察,被司法界传为美谈。彭念元著的《十年风雨铸辉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详细记录了这一事件。市委书记视察市律协是上海律师行业发展史上的首次,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尊重法律、尊重律师、重视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成为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来源。

  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地方从政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于长期的理论学习和扎实的社会实践。这些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来源。

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

            (李 颖 王 刚 执笔)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历史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