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就是那个“二舅”
互联网真是个奇怪的东西,翻手可以为云,覆手亦可为雨。
UP主衣戈猜想(以下简称:衣戈)的“二舅”不会想到,这两天自己会成为全网热议的人。
UP主衣戈也不会想到,自己那么拧巴地拍了那么多题材各异的视频,却火在了这一条视频上。
“二舅“曾是村里的天才少年,高考得志、前途不可估量。却因一次高烧,被无资质无能力的村医打了四针,成了终身的残疾。
起初望天,发呆,也曾迷茫,无助。甚至自暴自弃了。
后来自学木工、领养被抛弃的孩子、66岁还带着88岁老母亲出门赚钱……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样一个感性的话题,加上煽情的旁白,”二舅“令人陷入沉思。
恍如一部微型励志片,“二舅”66年人生浓缩进11分钟的视频里,透过文学性的旁白与画面,让城市里的年轻人瞬间找回曾经的激情与斗志,仿佛从 ”二舅“那里获取到了人生进阶的神药。
可是,互联网也是健忘的。
还记得两年前的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曾经推出过一部短视频《后浪》吗?
一样的励志,一样的全网热议。
我相信过不了多久,生活回归现实,该做核酸的还是要每天做核酸,该失业的仍旧在失业......
农村的”二舅“,治不好城市里的内卷。
改开之后,以80后为开端,往后出生的年轻人仿佛乘上一趟高速列车,从赤贫走向小康,由农村来到城市。
当我们来到城市化的后半场,许许多多的90后逐渐忘却农村家乡的模样,越来越多的00后早已不知农村为何物时,”二舅“的确能成为洪流,刮起一阵清新之风。
可是,谁又知道,改开之前的农村,曾几何时,遍地都是”二舅“的影子。
有时候回家听母亲或者老人家闲聊,一带而过的往事从他们嘴里说出来风轻云淡,可是很多事情听者会十分不解,甚至是愤怒。
不幸,平凡。
他们忍气吞声,没有任何抱怨。却又只能孑孓前行。
我虽然是一名”90后”,但是属于父母“老来得子”——我90年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43岁了。父亲是1947年出生的,算得上是民国时期出生的人。
所以我的生活、尤其是年幼生活处处存留着“旧时代”的影子。
小时候,呆在农村是很苦的。很苦很苦的那一种苦。大人们有大人们的苦,小孩子有小孩子们的苦。
集体公社的时候,早晨天没亮就需要上山干活儿,是那种摸着黑走山路的景儿。
男人女人都要干活挣工分,有了公分才可以去公社领取口粮。但是累死累活就只能吃面糊。
天灾那年,山上的嫩树叶儿都被吃光了。没有吃的怎么办?就只能吃观音土。小孩子吃了泥土拉不出屎,就只能用挖耳勺往出挑。
后来集体到户,自家种自家的,情况稍微好了一点。但是农业税重得很。记得小时候,门前屋后的山上全部都种满了粮食,连山的那边都被开垦出来——可是,口粮已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农业税重得很。
农闲的时候,家里的男人们是需要出去做“公应工”的——就是公上(政府)组织的基建工程,比如修水库,建学校,修路修桥等等。一去就是几个月,带上衣服,被子和用的,中途还需要送粮食和柴火......
小孩子也是吃苦的。放牛,砍柴,“打猪草”......
这些都还算不上苦,毕竟属于时代里的洪流,谁都逃不过。
可是,很多较为普遍的“个例”,比UP主衣戈“二舅”更悲惨、励志的事,不在少数。
听母亲说,哥哥上面其实还有一个孩子,忘了是几个月大还是一岁的时候,冬天在炉边烤火的时候,不小心被烫到,后来就夭折了。
“旧时代”的农村,小孩子被烫死的,病死的,比比皆是。有些能够保留一条命的,不是瘸子就是哑巴。
那时候,税赋重,农活多。上山种地的时候,就把小孩子放在自制的箩筐里,中途去喂一下奶水就算得上很好的了。碰到老娘都没得吃也没有奶水的孩子,只能眼巴巴看着饿死,病死。
我父亲属于农村里少有的“独苗”——他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去世那年,他父亲才36岁。
之后奶奶就改嫁到另一座山村。父亲也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说,小时候放牛时,掰了一个玉米烤着吃,就被继父打了一顿。
后来稍微大了一些,父亲就从继父家跑了出来,回到了老家。收拾妥当后,又把奶奶接回来了。
父亲没怎么上过学,也未曾见过什么世面,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膝下三子一女,人到老年又再丧一子......如今七十多岁,依旧和“二舅”那样,辛勤劳动着。
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感慨,也没有诸多的哀叹。吃饱喝足,一日三餐有酒,就知足了。
农村里的烟火,原本就是平淡安详的。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二舅。小时候,和小哥去舅舅舅妈家拜年,回来的时候给我们装上满满一袋子自制的零食,高兴得不得了。
我的舅舅应该也是一个坚强、乐观,聪慧、自强的人。
那些农村里被传说的,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或许一生都是藉藉无名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终究也消失在这平凡的岁月里。
视频爆火后,UP主@衣戈猜想在媒体采访中说,“二舅”故事的火热,或许是他拿着一把榔头无意间掘到了一个矿。
卡尔维诺曾写过:“城市犹如梦境: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都能够梦到。”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被困在城市里的时代,农村倒成了所有人的乌托邦。
这句话放在现在可以这样说,“农村犹如梦境: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都能够梦到。”
视频里的农村,那里有对房贷、内卷和社会关系的遁逃,网速较慢的禅意,无公害食品还有你一身故事的“二舅”。
谁又不羡慕呢?
况且,残且益坚的“二舅”,怎么不值得官方推流呢?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一个甘心接受自己被伤害,然后不抱怨不生气的人,顽强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给所有人做出了贡献,有个不错的结果。
博主说,“二舅”安安静静陪着姥姥生活在小山村里,那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尾了。
或许,“二舅”原本就没有那么浪漫,也没有那么坚强。所有诗词歌赋,不过是城市困兽寻求安慰的脚本。
倘若换个角度,在农村群体的眼里,我,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眼里的“二舅”?
哦,没错,我就是那个“二舅”。
全文完。感谢大家阅读。如果喜欢视野青年的文,请点赞打赏转发三连,谢谢支持!作者:Harley,互联网从业者。长期提供广告推广策划、网站建设、广告软文、文案、公司自媒体内刊等的代写作以及互联网运营、推广相关代运营。知乎:是波波啊。公众号:视野青年。
END
编辑 | 波波
文字 | 波波
封面 | 网络
侵删
插图 | 波波
推荐阅读
《疫情防控期与已婚同事日日云雨......》
《“小镇做题家”VS易烊千玺,年轻人们愤怒的是什么?》
《毕业季:专科生不配拥有未来?》
《做完核酸手上盖章保持3天?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人在大深圳,家在小县城》
心情|阅读|观点|时评|视野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