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硅谷重创,伦敦市中心空心化!英媒叹一个时代终结

陈局 英伦靠谱局 2024-03-13


十年传奇落幕!


英国的未来,伦敦科技城(Tech City),世界三大科技城之一,遭受重创。


英国“硅谷”——伦敦科技城,从默默无闻到让世界震惊,从16间公司到数万家科技公司、世界巨头扎堆,成为欧洲科技圈C位,仅用了十年不到,助力英国成为欧洲科创企业融资额最高国家,本来还将创造更令人瞠目的奇迹。


《泰晤士报》指出,英国硅谷的兴起,离不开共享办公空间公司TechHub。作为科技城的发动机,这个著名的 “孵化器”几经努力自救,终于撑不下去,正式进入行政托管。



《泰晤士报》认为,这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段科技繁荣景象的终结”。


“硅环岛”兴起于2009年,后来在戴维·卡梅伦“科技城”(Tech City)发展战略加持下,吸引了一众英国创业者齐聚于此,还吸引了谷歌等大企业进驻,Last.fm、Songkick、DeeMind、Monzo、 Deliveroo、Yammer等企业都曾经发展成为重要的独角兽,不少被微软、谷歌等巨头注资或收购。


如今,“硅环岛”乃至整个科技城变得冷冷清清,科技公司继续选择在家办公,甚至效仿脸书要在2021年7月才回归!更多小公司在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彷徨中度过2020,苦苦支撑。


除了科技业遭遇寒冬,伦敦金融城和金丝雀码头因疫情成为“鬼城”,其惨状一直是“国际范Plus”关注的焦点,即便复工复产也难挽回颓势。掌握金融城第一手信息的伦敦市议会政策和资源委员会主席凯瑟琳·麦克吉尼斯相信,只有40%-50%的员工可能在今年之内重返金融城工作岗位。


8月17日,拥有216年历史的投资公司施罗德告诉其2500名英国员工,他们可以永远在家工作。其首席执行官说,新冠疫情已“不可逆地改变了世界”。



此前,英国航空已决定“封存”其价值2亿英镑的总部6个月,巴克莱银行计划裁减1.2万个岗位。


写字楼大型租户的决策,当然会影响房地产的发展。专注于写字楼租赁业务的房地产公司Derwent上半年税前亏损达1400万英镑,而去年同期盈利达1.3亿英镑!


根据BBC的预测,伦敦恐怕会现“空城化”趋势,类似金融城和金丝雀这样的市中心CBD不再像磁铁一般吸引“通勤族”前往工作并消费,它们将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以本地社区为基石的商业发展,一切消费围绕住宅区。



01

伦敦科技城传奇终结?


伦敦一直以金融业闻名,但据“国际范Plus”了解,伦敦其实还是欧洲科创之都——如果以科创公司融资或者吸引投资的规模来看。


说到伦敦的科技传奇,不得不提及东伦敦肖迪奇“老街”(Old Street)的“环岛”处。


别以为这里平平无奇,只是简单的车流交汇处——很多时候还被骑行者称为交通梦魇——但这里却因为十年来欣欣向荣的科创业而得名“硅环岛”(Silicon Roundabout),也就是英国的硅谷。



1

 英国“硅谷”是怎么来的?


“硅环岛”的传奇始于2009年。


那时候,英国刚刚受到金融海啸重创,东伦敦的肖迪奇房价变得十分实惠,因此一批创业者在这里租下办公室。除了优惠租金,这儿有很多咖啡厅,特别适合科创者搞头脑风暴,和投资人见面,等等。


不久后,“硅环岛”的说法不胫而走。原本这只是Dopplr的首席科技官马特·比多夫和他朋友之间的玩笑,不知道为何传到了时任首相卡梅伦耳中。


卡梅伦认为,这是一个机遇,因为全世界都有所谓“硅谷”,但大多是政府规划的结果,而真正的硅谷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他觉得,东伦敦当时已经有2012年奥运会的一系列规划建设,但需要进一步留下新的遗产,科技就是伦敦未来的火车头。既然在东伦敦出现了喜人的景象,那么伦敦政府应当大力鼓励。


因此,卡梅伦发表了要建设“东伦敦科技城”的讲话,又聘请了专业团队对“硅环岛”进行大力宣传,他的团队还说服谷歌在当地设立“谷歌校园”创业项目。



事实证明,卡梅伦的远见,取得了某种意义上成功。“硅环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不光微软、思科等巨头进驻,更多创业者也来到这里闯荡。


十年内,由于大量公司进驻,科技生态圈已经超越“硅环岛”的范围,整个东伦敦都被称为“科技城”。音乐平台Last.fm、众筹平台Seedrs、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线上银行Monzo、外卖平台Deliveroo等独角兽都在这里创立、发迹。


尽管东伦敦的繁荣不仅仅由于“硅环岛”,后来“硅环岛”的名气有所下降,产业也变得多元化,但在很多创业者心目中,“硅环岛”是他们起步的地方,在伦敦科创发展黄金十年占据重要地位。


2018年,英国的科技业为经济贡献了1490亿英镑的产值。


2

 传奇的见证者如何由盛转衰?


抓住这次机遇的,还有共享办公空间企业TechHub。


共享办公空间的概念在全世界方兴未艾时,伊丽莎白·瓦力和麦克·布切就看到了在伦敦实施的可能,更看到了“硅环岛”的前景。他们知道创业者需要一个“孵化器”——低廉的租赁成本、和其他企业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还有大量路演活动的服务等等。


两人在2009年创立了TechHub,2010年5月搬到硅环岛——这个时候距离卡梅伦提出“东伦敦科技城”的说法还有6个月时间。所以,他们可谓眼光独到。


他们从大房东那里租到空间,经过分拆,租给不同的企业和创业者,还提供了交流、对接的机会,路演活动的空间,等等。



TechHub发展十年,成就了不少科创传奇。很多公司都曾经是或者依然是TechHub的会员:


安卓平台解决方案公司Divide,后来被谷歌收购;软件公司Nexmo,后来被云计算公司Vonage收购;人工智能公司Aiden.AI,被推特收购;在A轮融资3500万英镑的Callsig;欧洲著名独角兽Plaid……


TechHub有多重要呢?后来,“硅环岛”发展一日千里,房租不可避免地攀升。一个成功的科技群聚点(cluster),不仅要有大企业,更要有众多起步阶段的科创企业。对于创业者来说,TechHub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根据TechHub创始人的说法,他们每年有超过200个项目支持科创公司,十年内举办了300场活动,包括旗舰活动“TechHub周二路演夜”;2019年,他们就为会员举办了402场一对一的投资人见面会。


创始人瓦力说:


肖迪奇的租金如今已经是十年前的十倍,我们这些年来为很多企业争取了最实惠的租金……如果没有我们,很多创业者都会因为租金而无法在这里立足。


不过,一场新冠疫情,一道禁足令,让“硅环岛”也变得空荡荡。


一方面,很多初创公司不需要TechHub提供的工位,因为大部分员工都在家工作,而很多公司即便有办公需求,自身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TechHub自己也面临和大房东的谈判。


最终,面对上游和下游的压力,由于“收入的大幅度减少,以及我们主要的房东无法接受我们的提议”,瓦力宣布,TechHub不得不进入行政托管程序。原来,从今年2月以来,TechHub办公人数只有总体容量的三分之一,对于以往爆满的他们来说,大概损失了三分之二的收入。


《泰晤士报》指出:


TechHub的倒闭,意味着英国科技业一个时代的终结。十年来,TechHub是肖迪奇创业潮的发动机。没有他们,伦敦的科技公司不可能创造去年一年就吸引74亿英镑投资的好成绩——融资量是柏林的两倍,巴黎的三倍。



很多人对TechHub的倒闭感到不舍。


线上金融服务公司Lifetise也是这里起步的,创始人卡罗莱·休斯很怀念早期在这里奋斗的日子,“生气勃勃、让人兴奋”。“我认为,如果没有TechHub为我们铺平道路,伦敦不会成为科技创新之都。”


Dream AI的创始人伊丽莎白·克拉克说:“英国永远都缺这样的服务。十年的专业服务就这么化为乌有……希望我们不会看到更多公司倒闭。”


3

 拖累东伦敦房地产


《伊斯灵顿先驱报》记者最近去老街探访,发现那里的确仍然空空荡荡,不见返工潮。


一位美国独角兽公司的员工表示,自2月份以来,公司就他一个人在这里留守。公司会关闭到明年1月份,直到明年7月“才会正式允许员工返岗”。



老街的萧条显然影响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咨询公司BID专门为老街的公司服务,其主席亚历山大·詹说:“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我们不能看到这片区域的凋零。通勤族人数很低,对于周边的商业比如餐厅、咖啡厅和酒吧来说,即便重开也毫无意义。”


他分析道:


这有点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在感受到经济复苏之前,很多企业不打算让员工返岗;但如果办公室不办公,周边商家又不愿意开门。


《金融时报》注意到,空荡荡的肖迪奇,让近十年来东伦敦热火朝天的房地产也受到影响。


东伦敦的房价本来很低廉,但因为科技业的兴起,大量年轻人来到这里租房子,使得房价急速攀升,其中,纽汉(Newham)成了伦敦房价攀升速度最快的区域。


但是该报发现,在疫情封锁的十周里,东伦敦的哈克尼威克(Hackney Wick)、哈格斯顿(Haggerston)和霍克斯顿(Hoxton)是房地产网站Zoopla上搜索量最低的地点。



东伦敦的房租也大幅度下降。封锁之前,很多年轻人纷纷回到父母家自我隔离,导致大量租约中止。汉普顿国际的数据发现,如今,哈克尼的平均租金是每月1740英镑,比去年同期低10%!


4

 危机中的机遇?


倒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疫情为科技业带来的只有负面影响。


专业机构“伦敦科创”创始人罗斯·肖觉得,新冠疫情将“推动伦敦向前发展”,并有助于巩固英国“科技国家”的地位。


他的理论是:


  • 首先,抗疫需要更多的科技元素,NHS追踪软件的开发就是一个例子。对于健康的关注,带来发展热潮,需要大数据和科技支持。


  • 其次,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服务商以及教育软件在疫情中的需求很大。


因此,他认为数字服务公司大有可为。


他还认为,疫情也是一次很好的“换血”机会,没有前景的“僵尸”创业公司倒闭,没毛病。



02

市中心空心化,利好郊区?


科技业以外,由金融服务产业支撑起来的伦敦市中心,近来似乎也起色不大。继被称为“鬼城”之后,如今又被BBC认定为出现了“空心化”倾向。


1

 写字楼租赁遭遇2008年以来最差


BBC引述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的最新调研,发现该协会的绝大多数会员都预测,今年,零售业和办公室的租金将继续下跌。


参加调研的商业地产中介和评估机构中,认为市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占了四分之三,只有略超十分之一的机构预测市况已到达谷底。也就是说,多数机构预计,更糟糕的情况还在后头。


大部分受访机构认为,租金在接下来3个月还会继续下跌,这是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情况。



《金融时报》更认为,疫情对于写字楼市场的影响还没有真正体现。失业潮和倒闭潮的出现,将让写字楼的租金进一步直插谷底。


专注租赁市场的写字楼巨头Derwent London上半年亏损1400万英镑,看上去似乎不是很多,但去年同期他们的盈利有1.3亿英镑。而且,他们预估租金谷底远远还没有到。


Derwent London总裁保罗·威廉姆斯认为,伦敦企业的失业潮“不可避免”,这将反过来为租金造成压力。


“国际范Plus”发现,从其他一些新闻也不难看出租金为何会持续下跌:


英国航空240英亩面积的总部只有数百人在办公,他们打算“封禁”总部6个月。


巴克莱银行有2.26万人参与政府的“休假”计划,另外还会至少裁员1.2万人。


……


2

 社区获得发展动力?


RICS英国政府关系部门负责人休·埃德加警告,英国将出现空心化的状况。“市中心的写字楼和商户需要更大支持,因为人们会远离他们日常的工作场所。”



但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市场重心会从市中心转向地方社区。


埃德加认为:“地方商业聚集点将会因市场重心转移而获益。对于很多商家来说,他们的机会在郊区的社区。”


不过,这不代表未来不会有市中心。


埃德加说:


我们将会见到一个新的模式,我们还会有一个市中心,但是它的规模将会变小。


咨询公司BID的主席亚历山大·詹也认为:“外伦敦郊区的商业街可能受到的冲击不会太大,因为大部分人在家办公,他们需要去购物、吃饭。”


不过,他对此的评价较为负面。他认为,如果经济活动集中在社区,不利于经济增长。


“伦敦市中心受到严重影响。真正的风险是生产效益,这种效益来自经济学家所说的‘集聚效益’,这是伦敦市中心对经济的最大贡献。”


3

 跨国大公司什么时候复工?


《City A.M.》整理了一份金融城和金丝雀码头著名跨国大企业的复工时间表,相当齐备。


8月——


摩根大通:目前八成人在家工作,20%的人在8月3日返岗,逐步达到50%。


英格兰银行:大部分员工都在家办公,少数员工8月3日复工,会增加到数百人,但时间不确定。


9月——


劳埃德银行:5万人目前在家工作,在9月份可以选择返岗。


汇丰银行:最早9月份可以返岗,但不超过20%。


荷兰国际集团:大部分人目前在家工作,9月份开始自愿返岗。


瑞士信贷集团:考虑在9月份开始少部分返岗。


2021年初:


国民威斯特敏斯特银行:大部分员工(5万人)在家工作直到2021年初。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绝大部分员工在2020年底之前依然在家工作,但在某些办公点,会有三成人逐步返岗。


无准确时间表——


巴克莱银行:目前2万人在办公室和支行上班;6万人在家工作,返岗并无明确时间表。


高盛:采取轮换制,同时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不超过15%。在金丝雀码头的上班的员工,目前有九成在家工作。


伦敦金融城集团:无时间表,但最终会实现50%人同时返岗。


伦敦金属交易所:在政府取消1米安全距离之前,不会开放。


瑞士联合银行:无时间表。


野村银行:2000名在伦敦的员工中,大部分在家工作,目前只有10%返岗。


渣打银行:九成员工在家工作,至少在9月份之前无计划要求员工返岗。


德国商业银行:大部分员工在家办公,无返岗时间表。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多恩


参考信息来源:City of London官网, The Guardian, Wired, Silicon Roundabout官网,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My London, Financial Times, City A.M., BM Magainze, Islington Tribune, Business Cloud, Computer Weekly, Fin Extra, Daily Mail, BBC


国际范Plus由几位中外资深媒体人带领国际团队打造。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到留言区互动。


特别提醒:由于系统的新规则,您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新文章。除了关注、星标我们,更重要的是请经常读我们的文章也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读者群及时收取文章,参与互动。



(本二维码8月24日前有效,可到最新文章后获取新码)


往期精选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