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法律被推翻,意大利社会要“变天”?
一名35岁的意大利男子自称找不到符合自己专业的“理想工作”,一直接受父亲的资助。父亲忍无可忍“断供”,结果被孩子妈告上法庭!
这宗“奇葩”案子历经5年,打到了意大利最高法院,终于有了定论,那就是已经成年的子女并无接受父母财政支持的“当然权利”——即便他们没办法做到财政独立。
什么?在西方国家,子女不是18岁之后就被父母赶出家门吗?怎么到了35岁还得爸爸养?这意大利人还真的为了这件事和他爸对簿公堂?
你是不是还有很多问号?
“国际范Plus”考证发现,意大利《民法典》第147条确实列明:抚养孩子的义务不因超过法定年龄而终结,而是持续下去,直到孩子自己能够自给自足为止。
最高法院的新判决一旦被汇编进《民法典》,将成为正式法律,旧的条文将不再适用。意大利媒体认为,这将对社会造成深远影响。
在中文世界里,意大利男生常被称为“妈宝男”。原来,在意大利,的确有“妈妈宝贝”(mammoni)的说法,反映了成年男子对母亲的依赖。
意大利还有另一个词:“bamboccioni”——“大宝贝”,接近于中文所说的“巨婴”。和“妈宝”相比,“巨婴”指的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不如意而接受父母帮助的成年人,尤其是那些三四十岁的人。
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蒙蒂曾经公开批评意式“巨婴”,说年轻人应当有面对困难的斗志。“但如果你妈妈每天早上给你递上一杯新鲜咖啡,那会很困难。”
年轻人一直处于父母的庇护下,甚至连法律也保护这种“权利”,已经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意大利成了“啃老”现象最普遍的欧洲国家之一。每年,类似的案件成百上千。
《晚邮报》资深媒体人莉莉·格鲁伯指出,意大利应该告别“农业社会”式的家庭观念,因为它不利于劳动市场所需要的流动性、创新和自主。
这么看来,最新判决一旦成为法律,将对于意大利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不啻于一场家庭革命!
“啃老”法律的真相是什么?各国网友对此案有什么争论?最新判决可能会改变什么?
01
法院终于确认成年人要自立
“公平”地说,这个案子里的年轻人从父亲那里取得的“零花钱”不算太多,每月200欧元。他在法庭上说,自己兼职教音乐赚的1.8万欧元不足以负担自己的生活所需。
他的父母已经离婚,离婚协议说好由父亲负责他的养育费用。当然,主要的问题是,他生活在母亲家,而母亲没有能力支持他,母亲因此起诉,要求父亲继续付钱。
根据媒体公布的信息以及意大利法律的规定不难推断,他一直在修读学位,毕业时年龄较大,然后一直没有找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应该是艺术行业),只能去当非全职的音乐教师。
资料图片(与本案无关)
根据律所GLG整理的意大利家庭法资料,在最高法院对本案做出判决之前,意大利法律规定,父母有义务资助孩子,直到他们完成学业并找到一份让他们财政独立的工作为止。
这也是该男子的理由:他完成了学业之后,没能找到和自己的专业相匹配且能够完全支持自己独立生活的工作。尽管这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但他得到了二审法院的支持。
不过,他的父亲似乎受够了,哪怕一个月200欧元也不愿意再给,终于上诉到了最高法院。
在最高法院的判决中,法官玛莉亚·克里斯蒂娜·吉安克拉对意大利家庭法中的父母义务有新的解释:意大利父母对于成年孩子的资助不能“无限期继续”。
“国际范Plus”发现,此前,意大利《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见于1987年案号3570的判例,经过汇编已经成为《民法典》的一部分。该判例指出:在孩子自给自足之前,哪怕已经成年,父母都对他们有抚养义务。
不过,该判例也指出,父母对成年子女有此义务的前提是:成年子女没有刻意不去找工作。
意大利财经网站money.it解释道,所谓“自给自足”必须是一份能够支撑“有尊严生活”的工作,父母必须证明成年子女是“懒汉”才能豁免义务。
资料图片(与本案无关)
这样一来,意大利的父母真挺悲催的,如果要拒绝被“啃老”,就得先证明孩子是“懒汉”,否则“啃老”的还可以“维权”。
不过,在最新的判决中,最高法院已经厘清了什么叫“自给自足”——从事什么职业并不重要。
吉安克拉在判决中指出:成年人必须自给自足,哪怕“降低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理想”。
此前,这名男子自辩,就业形势不好,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都找不到符合自己就读专业的职业。
这一判决可以说堵住了漏洞,下了一个更清晰的定义:只要没有穷尽一切办法自给自足,都是“懒汉”。
《晚邮报》指出,这意味着,今后意大利年轻人在获得学位后必须进入就业市场,而且不能再挑挑拣拣。
02
意大利社会期盼家庭革命
最新判决目前还未经过立法部门的汇编(codify),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但意大利家庭法改革的号角,看来已经吹响,而且受到意大利社会的欢迎。
意大利人期盼把握这次机会,告别那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晚邮报》呼吁:意大利需要一场“家庭革命”。
经济不好、就业形势差,是很多意大利人到了30多岁还住在父母家、接受父母帮助的理由。《名利场》意大利版指出,意大利人家庭观念更传统,三代同堂、相互扶持,这和美国以及欧洲北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家庭法是最能够反应一个社会文化风俗的部门法。意大利在这方面看上去很“奇葩”,就是因为法律无法超前社会观念太多。
有意大利网友在Reddit论坛指出,意大利早早进入福利社会,但近十几二十年来,政府负债率高、不堪重负,只能提供“基本的福利”,因此,家庭如果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福利部门的职责,实际上是得到了政府的默许。
不过,就像前总理蒙蒂等有识之士呼吁的那样:意大利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年轻人的惰性,就无法释放真正的经济潜能。
改变的时候到了。
在国际知名论坛Reddit,此案还引发了美国为主的国际网友与意大利网友的争论。当然,经久不衰的对意大利“妈宝”的批评也随之而来,很多网友无法想象,能因为这样的事情和自己的父亲对簿公堂。
意大利的“巨婴”和“妈宝”的形成,粗略来看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形势,二是文化观念。
CNN引述意大利国家统计研究所(ISTAT)2019年的研究指出,18到34岁之间的意大利年轻人有64.3%依然和父母同住。
年轻男性更加受到家庭的照顾。Eurostat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72%的男性住在父母家,只有60%的女性这么做——尽管常年出现在笑话里,但意大利的“妈宝”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偏见,也不仅限于母亲和儿子强烈的情感联系。
住在父母家的年轻人里,有36.5%是学生,但也有23.7%的人正在找工作。
目前意大利15到24岁的失业率为28.9%,25到34岁的失业率为14.7%,都很高。意大利的高等教育是免费的,所以很多年轻人一直呆在学校,还常常继续“深造”下去。根据法律,他们找工作之前,还是能获得家里资助,而意大利父母也有继续资助子女的观念。
《晚邮报》说,没有人会否认今天的经济形势对于意大利年轻人来说非常不公平:工作机会少、薪水低、房价高。因此,毕业后继续住在父母家,成了很多人无奈的选择。
44岁的埃曼努尔就跟家人同住。他44岁生日的愿望就是“真正独立”。
他告诉The Local网站意大利版:
我别无选择。我是个地理学家,如今只能拿到短期合同,一年打工6个月,剩下6个月没工作。
”Reddit上的意大利网友Jadhak则指出,在意大利,银行对年轻人有很大偏见。和依赖信用卡消费的美国年轻人不同,意大利年轻人很难办到信用卡,更不要说贷款买房。在意大利社会,家人之间借钱、帮助很常见,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意大利社会的文化观念也提倡大家族数代同堂。有能力的父母往往认为,在孩子站稳脚跟之前帮助他们,是爱的表现。
《晚邮报》形容,意大利社会更像是农业社会,以大家庭为主要的单位,长辈有扶持晚辈成长的文化,尤其是对男性;当然,反过来,他们也会期待子女照顾大家庭。
网友Johnnadawearsglasses在Reddit上给不理解的美国网友解释:在意大利文化中,家庭永远在一起,不仅仅是在短暂的孩提时代。
网友Jadhak也说,这就是意大利千百年来的观念。意大利人即便有能力独立成家,也会和父母、祖父母住在同一栋楼里,和美国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对这样的观念可能也不陌生。
美国网友Bubbatee则指出,在美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里,美国人的文化也是差不多的,数代同住。
不过,意大利年轻人跟父母同住没有文化上的禁忌,觉得稀松平常,这一现象也可以解读为:意大利年轻人有“退路”,所以缺乏尽力改变命运的斗志。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年轻人认为“啃老”是天经地义的,还拿文化做挡箭牌。
文化是一方面,意大利法律用权利和义务来规范这种文化,也遭到诟病,这也是最让外国人感到费解的一点。
意大利律师协会主席吉安•伊托尔•贾萨尼向CNN透露,每年,类似的案件成百上千。
看来,还真有很多人为了“啃老”的“权利”而和父母对簿公堂。
当然,为了每个月200欧元坚持打到最高法院的,也是没谁了!但这个案子无意中推动了意大利家庭法律的改革,恐怕也是那名35岁男子想不到的。
不少人都期待,最新判决能影响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贾萨尼就很欢迎最高法院的判决。他认为,这是一个有文化、教育意涵的判决,将鼓励年轻人“凭借自己的双手打天下”。
也有人不太乐观。
意大利演员巴巴雷希向英国《每日邮报》表示,他双手赞成这个判决,但他觉得,法律是一回事,文化又是另一回事。
他说:
这个案件要产生社会影响,起码需要30年。
”《名利场》意大利版引述美林证券的研究发现,在一个国家,如果父母定期持续拿钱给成年后的孩子,会让他们失去努力存钱理财的动力,这对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乃至退休计划都有长远影响。
《晚邮报》指出,意大利的家庭观念停留在农业社会,已有上千年没变了。如今意大利是“啃老”现象最普遍的欧洲国家之一,已经严重束缚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因为劳动市场需要流动性和活力,而迟迟不进入职场显然无助于这点。
8年前,时任总理蒙蒂抨击“巨婴”现象,却遭到了批评。人们认为,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不力,才是年轻人不得不呆在父母家的原因。
8年过去了,情况还是没有起色。今天的局面,各方都有自己的责任,而年轻人甘于安乐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
是的,是时候来一场“家庭革命”了,是时候让意大利年轻人放下诗和远方,去接受残酷的竞争了。
“国际范Plus”发现,中国和意大利在家的观念上有颇多共同之处,但中国毕竟没有把“父母要资助孩子,直到他们找到满意工作为止”这样的义务写进正式法律。
意大利人也意识到了问题,最新判决就是一种变革。
当然,也不能觉得美国式的家庭观念更先进。父母和子女的疏远和不相往来,我们也难以接受。
总的原则应该是,别以爱的名义去放纵年轻人,因为那绝对会害了孩子。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多恩
参考信息来源:Thomson Reuters Law Centre, Daily Mail, Reddit, Corriere Della Sera, Springer, Brocardi, The Local (Italy), Repubblica, Vanity Fair (Italy), money.it., La Legge Per Tutti, Velvet Gossip, CNN, Topic, SCIELO
国际范Plus由几位中外资深媒体人带领国际团队打造。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到留言区互动。
特别提醒:由于系统的新规则,您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新文章。除了关注、星标我们,更重要的是请经常读我们的文章。也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读者群,及时收取文章,参与互动。
(本二维码8月28日前有效,可到最新文章后获取新码)
往期精选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