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登对华如何出手?外媒集体深挖

陈局 英伦靠谱局 2024-03-13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5日在推特上称:“他(拜登)获胜,是因为选举被操纵了。”


这被彭博社、天空新闻等主流媒体解读为特朗普首次承认败选。



但特朗普随后又发帖说:“他(拜登)只是在假新闻媒体眼中获胜了。我什么也没承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天深夜,特朗普又发帖称:“我赢得了选举!”



争议尚未终局,但多国领导人已祝贺拜登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多家外媒近来也深度分析了拜登如果上台,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拜登对华政策如何?是比特朗普更狠还是更老谋深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BBC:


拜登会保持对华强硬,也会延续特朗普时期的部分对华政策,但会谋求竞争与合作共存的道路,并将联合美国的盟友要求中国负起应尽的责任。


天空新闻:


拜登可能不会本能地反华,但将回归更传统、更少冲动的外交政策,即使拜登缓和了美中对抗的某些方面,但在不少问题上也没有太大可以改变的空间。


他还将带来特朗普所没有的两点压力——对人权问题的真正关切以及召集欧亚盟友支持他的立场。


卫报:


虽然拜登可能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但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拜登政府将在某些方面采取不同的做法,但它不会扭转美国政策的总体方向。”


CNN:


两个体系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系统的竞争”,但拜登比特朗普“会更加外交化”。


纽约时报:


拜登在外交政策方面是个实用主义者,而非意识形态倡导者。在数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意见的不同并不会影响其与外国领导的私交,也不会公开将话说死,而是留有后路。


时代周刊:


中美肯定在许多议题上存在竞争,但学者认为“竞争本身不应被视为破坏性力量”,“竞争实际上也能为两国和全人类带来好东西”。


预计拜登在中美关系上可以采取五大对策:重启中美对话,停止美中贸易战,建立美中合作关系,缓和紧张局势,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


泰晤士报:


拜登计划通过交叉结盟来应对中国不同层面的挑战,采用“小人国式的用成千上万的细线去捆绑格列佛这个巨人的办法”,而日本由于地缘和实力等原因,注定成为“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



据“国际范Plus”观察,相较过往,拜登的对华态度已经有所转变。他曾经多次公开表示乐见中国发展,但现在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并计划团结其盟友联合行动,他毫不讳言“当我们与其他国家一起抱团时,我们实力将加倍”。


最新进展是,拜登对华的第一个信号已释放。


拜登宣布胜选后,忙不迭地跟各国领导通话,传递“他们的朋友正在归来”的讯息。一些国家也企图利用中美博弈谋求最大利益。


其中,日本就利用钓鱼岛问题发出了信号。看来,和泰晤士报预测的一样,日本会充当“美国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而日本为自身利益冲当急先锋,也并不奇怪。



01

泰晤士报:

日本是美国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


美东时间11月11日晚间,拜登依次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领导人进行了大选后的首次通话,继续为他接管美国政府做准备。


拜登的政府接管团队在声明中说,拜登与日本首相菅义伟通话时强调,他信守美国保护日本安全以及《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承诺。声明使用了跟特朗普政府相同的措辞,称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区繁荣与安全的基石。声明中没有具体提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保护。


但是,菅义伟透露,拜登在通话中确认,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对冲绳岛地区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保护。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产物,不应损及第三方的利益,更不应危害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拜登担任副总统期间,时任总统奥巴马就首次宣布,美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行政管辖权。


根据《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美日任何一方在日本管辖地受到武力攻击时,另一方将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


美日披露通话内容的差异,反映出日本企图在中美博弈中寻求最大的利益,而拜登乐见其成。这些或许就是《泰晤士报》一篇分析文章所说,“日本是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


这篇文章就是在拜登和日本首相通话前的11月10日发表的,准确地预测到拜登对华策略的转变以及日本的关键作用。



文章的核心思想有几点:


1、拜登团队中似乎有一种想法,即通过交叉结盟来应对中国不同层面的挑战。最让人惊讶的是,美日轴心是这个新秩序计划的核心。如果这一切都实现了,未来美国或许能保证自己作为太平洋强国的地位,中国将被迫缩小其野心——而日本将被视为远东不可或缺的角色”。


2、将特朗普时期的中美角力比喻成“两个肌肉发达的国家之间史诗般的摔跤”,而拜登如果采取“小人国式的用成千上万的细线去捆绑格列佛这个巨人的办法,则会更成功”。


3、那些为不同利益而可能结盟的多层次国家联盟,目的有两个:一是就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所构成的威胁达成全球共识,二是证明中国问题不仅是亚洲的问题。日本由于自身地缘、科技经济实力等原因,都将处于这些遏制中国的联盟的核心。



02

拜登对华的转变:结盟应对中国


拜登对中国并不陌生。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4月,时年37岁的特拉华州参议员拜登就随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


时隔22年,2001年8月,拜登再度访华,这次是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身份。他向200名复旦大学师生演讲时说:“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中国和美国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他还兴致勃勃地登上了长城。



又过了10年,2011年8月,已经是副总统的拜登再次访华。他在四川大学演讲时友好地表示:


我在1979年相信,现在仍然相信,中国的崛起是一种积极的发展,不仅对中国人民,对美国和世界也是如此。


他还引用奥巴马的话,宣示了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亚洲和美国并没有太平洋阻断,而是被太平洋联系在一起。”


2013年,拜登再度访华。


直到2019年5月,他刚刚开始竞选活动时还说:“中国会吃掉我们的午餐?拜托,他们搞不定在沿海和西部地区的巨大差距。他们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但此时的中美关系已不如当年,拜登的这个说法引来了一片指责。


随着选战的进行,拜登改了口,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他在与特朗普辩论时还说:“我们需要让其他盟友和我们一起对中国说:‘我们按规则办事’。”


今年3月,《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了拜登的文章《拯救特朗普之后的美国外交政策》,详细讲述了如果自己当选,会采取什么对华策略。


他写道:


“美国确实需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应对这一挑战的最有效方法是建立美国盟国和伙伴的统一战线……即使我们寻求与北京就诸如气候变化、不扩散核武器以及全球健康保障之类的共同利益问题进行合作,美国本身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当我们与其他国家一起抱团时,我们实力将加倍。不能忽视集结全球一半以上的经济体量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可在在环境、劳动力、贸易、技术和透明度上继续反映出民主利益和价值观。”



03

外媒:

拜登在反制中国与合作间力求平衡


中国已经不是拜登早些年访华时的中国。但美国总统更迭意味着中美之间新的机会窗口正在打开。拜登就任后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是外媒关注的焦点。


外媒普遍预期,拜登会给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带来更多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但也指出,中美之间肯定在许多事务上有不同声音,存在许多竞争的地方。


CNN引述海因里希基金会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亚历克斯·卡普里的话说:“这两个体系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系统的竞争”。“中国一直在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更大的破裂做准备”,“拜登的语气会有所不同,会更加外交化”。



CNN指出,新冠疫情只是加剧了原有的分歧,未来几年,两国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的分歧可能会继续扩大。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贸易专家、曾担任美国国家外贸委员会主席的贸易专家威廉·雷因施说:“当选总统将不断受到国会中共和党鹰派人士的压力,要求他更加强硬。”


外媒分析认为,拜登及其团队将会尽快修复与各盟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美国在国际间的领导作用,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另一方面又会在全球环境变化、新冠疫情、朝鲜核武等议题上寻求中国支持,在反制中国和与中国共存合作之间力求平衡


《纽约时报》还引用拜登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交往例子说明,拜登是怎样力求多数人的支持的。两人相识几十年,从未停止过争论,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里有张拜登的照片,上面写着:“比比:我不同意你说的一切,但我爱你——乔·拜登”。


和特朗普杂乱无章的打法相比,拜登拉上更多伙伴打群架、有拉有打的做法,更具系统性,也可能冲击更大。当然,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在对华态度上取得多大共识,尚有待观察,也要看中国如何应对


《时代》周刊认为,拜登可以采取五大对华政策:重启中美对话、停止美中贸易战、建立美中合作关系、缓和紧张局势、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



《时代》的主要观点包括:


1、引用国际关系专家高志凯(Victor Gao)的话:“中国和美国当然是竞争对手,但竞争本身不应被视为破坏性力量”,“竞争实际上也能为两国和全人类带来好东西”。


2、中美两国非常需要真诚沟通。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称,目前美中之间的沟通渠道是“zippo”。如打火机一样一点就着,这在许多层面上都是危险的。而中美两国领导人如果能早日举行首次峰会,将有助于为两国关系定下基调。


中美两国在许多议题上也有共同点,除了拜登一直关心的全球气候变暖,两国也有机会就新冠疫苗开发、教育、文化联系、核扩散、贸易和投资等问题达成共识。


3、考虑到现在美国的自身问题,挑起与北京的更多争斗不太可能成为拜登议程上的重要议题


4、尽管联合起来对付中国似乎不是一个修复两国关系的好办法,但和更多国家共同采取行动会带来更好的效果。而这种联盟有着广泛的可能。


首尔延世大学亚洲问题专家约翰·德鲁里教授向《时代》指出:“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像越南这样的非盟国和前敌人也希望美国在该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亚洲问题专家尼克·比斯利教授说:


最终,我认为我们将看到一种更成熟的方法来与中国竞争,而不是说一切都是非黑即白。


务实的拜登在2008年5月的美国参议院对华政策听证会上说过:


“中美之间也许必然存在竞争,但没有什么表明两国间会爆发全面的冲突,现实中的每一件事都告诉我们,和中国进行对话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如今的他已不是从前那个少年,到底会有多大改变?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周游


参考信息来源:The Times,VOA,Time,CNN,The Washington Post,BBC,CNBC, The New York Times,Sky News,The Guardian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际范Plus由几位中外资深媒体人带领国际团队打造。


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到留言区互动。


因为微信调整了推送规则,您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欢迎您关注我们,常来看看,系统才会及时向您推送我们的新文章。


也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群,收获重要资讯,一起交流国际动态。(请添加群助理的微信:thehacienda,备注“加群”)


往期精选

·如果没有她,拜登不会有今天

·拜登噩梦刚刚开始,特朗普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英首相府突遭“血洗”内幕,未婚妻干政震动英国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