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领导科学 Author 本刊记者 程冠军
第16期
专访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教授
fang'tan
访谈嘉宾
周文彰,笔名弘陶,1985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被海南省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多所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特区、干部教育培训等,出版20多部专著和译著,主编出版多部丛书,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
前 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弹指一挥,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我们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我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七十年实践铸就中国道路,七十年奋斗成就中国方案。为解读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成功密码,本刊(《中国领导科学》——编者注)记者专访了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教授。
1
从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记者: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请您谈谈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周文彰: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必然要想到开国领袖毛泽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毛泽东既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又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
毛主席领导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周文彰教授书法
记者: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邓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走向成熟。请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周文彰: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整个20世纪80-90年代,我们党的提法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改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始终如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标题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这些报告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我们党不仅坚持了这个主题,而且一步步地丰富和发展这个主题。简要说来,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后来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我们党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十四大系统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且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及其地位,强调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就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目标、任务、要求和指导思想。十七大报告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新概念,把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除了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外,还在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把“三个自信”发展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为四个组成部分。
周文彰教授书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
记者:我们看到,无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特色二字。您认为这个“特色”都有哪些深刻内涵?
周文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加“特色”二字,“特色”又作何理解?在我看来,第一,它是相对于经典作家构想的社会主义而言的;第二,它也是相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我们曾经所实践的社会主义而言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在起点。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一个社会形态。就是说,是在像欧美这样的资本主义阶段之后产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社会。但是我们却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严格地说来我们不够格,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样我们就处在两个“初级阶段”,一个是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二个是我们中国又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起点不一样。我们是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党的十三大在阐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时候特别指出,这并不是每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过的阶段,而是专门特指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一个初级阶段。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第一个“特”:特在社会主义的起点不同。
第二,特在体制。现在我们可以把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而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很显然,初级阶段不能套用成熟阶段的制度设计,就像幼儿不能套用成人的药方一样,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来进行我们的制度设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的体制和政策,超越了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于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定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先行发展,然后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制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体制。
周文彰教授书法
第三,特在发展模式。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绝不能理解为肩并肩、手拉手、齐步走,那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因为当我们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就只能向发展速度最慢的地方看齐,结果大家都走不快。所以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那就是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和个人先行发展、先行富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时间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模式。我们正是靠着这条模式才有今天成就的。当然,这样做拉开了差距,但是为了走向共同富裕,必须先要拉开差距;不拉开差距,只能导致共同贫穷。这就是发展的辩证法。邓小平同志设计这种模式的时候想的非常清楚。他说到本世纪末,我们再来着手解决差距问题。我们党重视缩小差距的时候,正是小平同志设定的那个时间。因此,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缩小差距,今后还要继续坚持这么做。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宣示。
第四,特在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理论指南。在我们党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需要持续不断地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与时俱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所以,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适应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步伐,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相继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这一整套理论体系,指引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在这个理论体系当中,我们不再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社会制度区分的标志。因为社会主义也需要市场,所以我们果断确立了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方案;在分配上,我们不再把按要素分配看作是某个社会制度特有的经济现象,而看成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可以采用的,同样,股份公司、股票市场、聘用制度等等就都不带有阶级性、社会性,既可以为其他社会服务,同样也可以为我们社会服务。
第五,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战后世界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知道,这些国家要么放弃了社会主义,要么发展得不尽人意,而中国在经过一段艰辛的探索以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让社会主义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勃勃生机。过去我们常说社会主义救中国,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拯救了社会主义。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向上滑动启阅)周文彰教授书法
3
中国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记者: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道路问题。他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这样重视道路问题?
周文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纳起来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是一条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短短40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家,并在很多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高铁、航天、通讯、计算机、建筑、金融等,就是因为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找到这样一条正确道路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后,中国往何处去,我们试过了很多道路,比如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但都走不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我们既有成功,也有教训,最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人对我们这条道路说三道四,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亲身感受到中国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精神,就注定了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别的路。
第三,对这条道路的说三道四,甚至攻击,绝对不能容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进一步明确: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不是合格可靠的一个重要指标。考察干部,特别是考察党的高级干部首先要考察他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态度,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而且全会要求我们在政治问题上,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沉默不言,要敢于担当并给予反击。我们看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非常深刻,决心极其坚定,对任何怀疑、动摇、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绝不含糊,也绝不容忍,我们也应该把思想统一到这里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中形成的,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接力探索、艰苦奋斗的智慧和心血开创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引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光明道路。
4
中国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新时代
记者:党的十九大作出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不是可以说中国道路引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
周文彰:这主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办成了许多我们过去想做而做不成或者不敢做的事情,从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建设站到了新的起点上;以简政放权为代表的行政体制改革、以民主政治推进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改革都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建设,也都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我们的的确确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义重大。第一,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二,意味着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国外走向我们中国,在我们这里展现了一派勃勃生机,再一次证明经典作家所预见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非常正确的,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条中国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很高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周文彰教授新版著作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不仅仅是对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发展方位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各级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我们要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对策。其次就是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第三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干劲和决心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推进改革开放新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正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才把老百姓生活中曾经离不开的各种票证全部送进历史博物馆。我们党就是这样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前进。
改革开放的生命在于创新,也贵在创新。因此,我们推进改革开放新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以来,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被动接受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都昭示着我们党始终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和鲜活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因此,在新时代的航程中,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用伟大梦想精神、变革和开放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推进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才会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周文彰教授在清华大学作专题讲座
记者: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也可以说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了。您认为当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坚持和走好中国道路?
周文彰:历史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但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我们只有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才能更好前进。因此,我们要想更好地坚持和走好中国道路,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顺应潮流。顺应潮流是大概念,深入讲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历史逻辑,顺应人心民意。而这三个“顺应”,正是我们党让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的深层逻辑。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里程碑都是中华民族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时代发展、顺应人心民意的结果。
二要保持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的“定力”,首先指雄心壮志、伟大梦想、奋斗目标。第二是指信仰、信心、信念,只要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就会越挫越奋、越战越勇,否则就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要做好接力。“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是一项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原文出处|《中国领导科学》2019年第3期
原文标题|《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访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
图文排版| 思想先声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