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纪要 | “新中国政治文明与道路自信”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思想先声 2023-08-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哲学研究 Author 哲学研究

◆ ◆ ◆ ◆


“新中国政治文明与道路自信”

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10月20日,“新中国政治文明与道路自信”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开放时代杂志社共同主办,京内外二十余位知名学者与会。大家充分交流思想,形成许多学术共识,现场气氛活跃,成果丰硕。


“新中国政治文明与道路自信”

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开放时代杂志社社长殷俊教授分别致辞,中山大学徐俊忠教授作主题报告。王立胜书记首先介绍,本次研讨会缘起于徐俊忠教授今年发表在《开放时代》的长文《关于新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类型的思考——兼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位》。该文发表后产生强烈的学术反响,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期待通过本次研讨能够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殷俊社长简要介绍《开放时代》杂志,并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对《开放时代》的支持和厚爱。徐俊忠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对自己的文章作了几点概括性说明:第一,文章的立论接脉于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国情;第二,文章多维度阐释“人民政治”概念内涵,特别是人民政治不同于政党政治的诸多特征;第三,文章强调的人民政治是一种新的政治类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致辞

《开放时代》杂志社社长殷俊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徐俊忠教授作主题报告


开放时代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刘朝华教授主持上午的主题发言。学者们结合徐俊忠教授的文章内容和主题报告展开讨论。王立胜书记认为,徐俊忠教授这篇文章所采用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四点:古今中外、问题意识、调查研究、家国情怀。在这种方法论关照下,该文章是在大历史观中理解中国政治、构建人民叙事,是立足中国本土、打造融通中外的标识性概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韩庆祥教授强调,这篇文章具有挖掘孙中山的思想资源、阐释政党政治和人民政治的本质区别、阐发人民概念含义等五个方面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强大政党是如何炼成的命题,从十个方面给出自己的解答。清华大学汪晖教授指出该文章的两个有待解答的问题:如何阐明阶级斗争与时代的关系?如何理解人民大众与政党的关系?人民政治是不断形成人民的过程,不能进行简单还原,需要不断重新界定人民概念。


《开放时代》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刘朝华教授主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韩庆祥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汪晖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评价说,这篇文章的理论价值是试图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道路,特别是借助打造标识性概念来讲好中国政治文明的故事,并且强调今后研究应当进一步加强制度哲学的研究。《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教授认为,这篇文章是对自由主义政治叙事的纠偏,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上迈出重要一步,但也几个问题需要深化,例如人民政治与市场经济、人民政治与依法治国,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魏南枝副研究员提出,怎样始终保持党的自我革命、提升党组织人民的能力,仍旧是重要议题。中国人民大学欧树军副教授立足人民概念的观念史认为,人民是政治的前提,政治观需要人民观。


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发言

《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魏南枝副研究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欧树军副教授发言


在下午的讨论中,北京大学潘维教授在赞同“人民政治”提法的基础上也补充道,政党不同于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也不同于人民政治,关键在于如何说明中国的人民民主的具体机制,并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明与中华文明联系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单继刚研究员聚焦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内在逻辑,认为这种合法性来源于不断的自我革命。华东理工大学曹锦清教授指出,政党产生于社会整体的不复存在,政党的合法性就在于必须代表人民、代表总体、代表长远,党的先进性与领导性直接相关。


北京大学潘维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单继刚研究员发言

华东理工大学曹锦清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从政治学视角主张,人民政治是累积性的创造,是中国长期发展实践、治理绩效的综合结果,由此形成了以人民本位观、全过程民主、委托信任制等为内容的中国式民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谢茂松研究员从文明史的视角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文明的第三次创制,应该在社会主义与中国政治传统中理解共产党的政治文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江宇副研究员从经济学的视角强调,人民政治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创造经济与政治的合理关系。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发言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谢茂松研究员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江宇副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研究员突出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在人民政治中的重要性,从五个方面系统讲解中国制度中的人民主体具体是什么的问题,使得人民概念得到具体化阐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张城副教授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揭示重建历史观叙事、建构劳动人民政治符号之于中国革命的关键作用。《文化纵横》杂志社执行副主编陶庆梅研究员指出,要以中国为问题、以中国为方法,进一步研究从先锋队政党到领导型政党的时代变化问题。广东工业大学周兵副教授也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还原为中国共产党,积极继承中国近代革命的思想遗产,深刻认识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研究员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张城副教授发言

《文化纵横》杂志社执行副主编陶庆梅研究员发言

广东工业大学周兵副教授发言


《开放时代》特约主编吴重庆教授主持闭幕式,徐俊忠教授简要回应并诚挚感谢与会学者的专业评论和中肯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在总结中提出,人民政治概念是将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贯通起来的努力,也是中国传统的天下生民观念的现代转化。《哲学研究》编辑部周丹副研究员围绕人民政治与政党政治、人民的身份确认、人民政治与传统文化、人民政治与人民主体性、人民政治与新的政治文明类型等五个主题对全天的研讨作了细致总结。研讨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开放时代》特约主编吴重庆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总结

《哲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周丹副研究员总结陈述




来源:哲学研究公众号2020年10月23日

编辑:思想先声编辑部                                                                                                     





部分成果

展示

01《中国奇迹是如何发生的?》输出俄罗斯



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  编写

2020年3月出版

本书聚焦“中国奇迹背后发生的理论逻辑”这一主题,回应世界之问,阐述70余年来中国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破解中国奇迹发生的真正密码。全书深入探讨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和精髓要义,阐释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解读当代中国道路的话语表达,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发展规律,揭示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历史使命和光明前景,是对中国奇迹的有力诠释,是对中国道路的权威阐释。


02《中国制度“优”在哪里?》输出白俄罗斯



韩庆祥 编著

2020年8月出版

本书是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韩庆祥教授精心创作的一部通俗理论读物,是对我国国家制度优越性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所做的深入研究和通俗表达。本书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的十三个“显著优势”,结合我国发展实践及历史性成就,从领导力量、价值导向、基本制度、治国方略、战略谋划、执行能力、组织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解读中国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使命和光明前景,展示了中国制度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喜欢本文,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