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广州市白云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基层胸痛中心建设
今年以来,广州市白云区不断提高急性胸痛疾病的早期救治能力,在全省率先以区政府名义启动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第一个提出在区域内二级医院建设中国基层胸痛中心,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石井人民医院、钟落潭镇卫生院4所试点单位的分布基本覆盖全区,其中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已获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
近年来,急性胸痛病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是三大致死性急性胸痛疾病。
今年3月,省卫计委组织制订了《2017-2019年广东省胸痛中心创建活动方案》,开展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创建工作。
事实上,白云区早在去年10月,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以政府名义,启动了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第一个提出在区域内基层医院建设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可以说,在全省的创建中,白云区先走了一步。
“白云区按照就近救治原则,确定了以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石井人民医院、钟落潭镇卫生院为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打造以三级医院胸痛中心为核心,以基层胸痛中心为基础,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白云区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4个单位的分布基本覆盖了全区范围,胸痛病人可就近得到救治。
今年7月,2017年第三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及基层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单位名单(共28家)公布,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榜上有名。上述负责人表示,该区这两所医院不仅是全市首批中国基层胸痛中心,也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由非PCI医院建成的基层胸痛中心。
目前,白云区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工程已被列入区政府2017年民生实事。今年内,石井人民医院、钟落潭镇卫生院也将积极做好申报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根据相关部署,到2019年,白云区7家区属医院都将建成中国基层胸痛中心,真正实现区内全覆盖,届时基层医疗机构急性胸痛病人评估与康复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急性胸痛疾病的传统救治模式是,患者到医院挂号、候诊、缴费、检查,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才会获得进一步治疗。因此,患者往往可能因自身延误、转运延误、治疗延迟等原因延误治疗时间,而被夺去生命。”白云区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地域广阔、PCI医院不多的白云来说,建立基层胸痛中心尤为必要。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从我们医院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最快要40分钟,通常要60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对急性胸痛患者来说是致命的。如今,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大大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
据介绍,尽管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是非PCI胸痛中心,但其在2015年5月已开展第一例溶栓病例,实施“溶栓+转运”模式。截至今年8月,已开展29例溶栓病例。“我们已实现胸痛病人10分钟内出心电图结果,20分钟内完成肌钙蛋白检测,30分钟内进行溶栓或转院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胸痛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钟落潭镇卫生院胸痛中心也于8月初成功溶栓救治了一名急性胸痛病人,成为该院建立胸痛中心后第一例溶栓;白云区中医医院正在实施“溶栓治疗+快速转运”模式;石井人民医院已与广州军区总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区域平台,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开辟了绿色生命通道。
目前,白云区4个试点单位已整合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超声科等资源,建立胸痛病人在分诊、接诊、心电图、血化验、溶栓治疗等环节绿色生命通道,与三甲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区域救治网络,第一时间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实现快速溶栓或转运PCI。
钟落潭镇卫生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一名心梗患者
近日,钟落潭镇卫生院胸痛中心接诊了一名男性胸痛患者,其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后,诊疗全程开通绿色通道,先看病后挂号,先检查后收费,先治疗后收费,一切以病人生命安全为重。由于溶栓成功,该患者已转危为安。
钟落潭镇卫生院立即上报医务科联系转院事宜,并迅速派出二线救护车、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病人转往广州军区总医院。到达广州军区总医院后,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复查心电图后明显恢复,心血管造影提示堵塞的血管完全再通。经过评估,该患者暂时不需要支架植入。由于溶栓成功,病人转危为安,不需支架植入,为病人节省了约3-4万元的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对钟落潭镇卫生院的及时救治满怀感激。
据悉,该院去年10月被确定为白云区国家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目前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快速诊疗通道,并拟在今年底申请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
(供稿:白云区卫生计生局,通讯员:蔡景浩 张苑云)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