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医改 | 成为“广东医改创新典型”,广州原来是凭这些“招”...

日前,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发布会召开

峰会上公布了“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而广州以“建机制 稳队伍 增活力 

全面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

获评“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之一

点击☝图片查看:十年“新医改”,广州获评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广州医改十年,基层医改成绩斐然

为广东医改提供了样本



广州市如何炼成“医改样板”的?

今天我们一次性全揭秘!

广州市下辖11个行政区,常住人口1449.84万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599家,其中:三级医院60家,三甲医院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9个,镇卫生院31所,村卫生站928个,“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聚基层激活力

广州医改从6方面“动刀”

广州市“聚焦基层提升服务能力,夯实基础促进分级诊疗”着力维护基层机构公益性。特别是在组织领导方面,市委书记担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统一分管医疗、医药、医保,着力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01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激发基层内在活力

制定实施《广州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等工作文件,从组织管理、基础建设、设备配备、人员编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配套政策,为基层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人员实行区招区管,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绩效工资总量不予限制,落实“两个允许”,注重兜底和激励结合,解决了基层活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推进以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主的村卫生站和乡村医生管理体制改革,将村卫生站纳入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管理,有效提升了村级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同时,在涉农区推广农村居民村卫生站门诊“一元钱看病”模式。花都区、增城区围绕乡村振兴,强化村卫生站硬件、人才、信息化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资源下沉,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村稳”改革路径。

0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服务网络

制定实施《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等工作文件,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在高于国家、省标准制定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2010-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近20亿元,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初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是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设备配置,配齐配强基本设备及关键设备;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实现镇卫生院救护车装备率100%。

03

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项目、学员项目、转岗培训项目,建有6个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和4个省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培训基地,启动 “广州•伯明翰全科医师医联体共进计划”,越秀、海珠、番禺等区还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合作培养“金牌家庭医生”,全市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3.6名全科医生,提前实现国家和省目标要求。


二是不断完善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对取得全科医生培养合格证书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允许提前1年参加相应职称考试;基层医疗机构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全科医生补贴项目,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逐步提高全科医生工资待遇;建立“星级家庭医生”评选机制,为基层树立标杆,不断增进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荣誉感。


三是稳定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将村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村每年2万元,北部山区镇卫生院在岗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1000元。

04

构建医防融合体系,优化基层服务模式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含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整合型服务。


出台《广州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推出了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采用增量方式购买,根据年签约服务费的实际数额据实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签约服务费80% 由家庭医生团队自主分配,以及将残疾人医疗康复等239个项目、低保、孤儿等困难群体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由财政资助保障范围等系列优惠政策以及“131452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口号,大力推行分类签约、差别化签约和有偿签约服务;试点开通家庭医生服务专线电话,开放一定比例专家号源给家庭医生团队,试点上线“空中药房”“云药房”等业务,慢病用药可配送上门; 试点“健康e 站”自助检测,签约居民可通过手机微信接收检测数据。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全科医生、中医医生、公卫医生以及护士共同为签约居民提供专业服务,中西结合、防治结合,不断构建一体化健康管理体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已开展签约服务;已签约重点人群226.79万人,签约率74.14%;接受过签约服务的居民,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95.4%,逾9成愿意在协议期满续约。

05

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助力基层健康发展

一是巩固完善全民医保制度,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基层普通门诊医保结算标准及报销比例,经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三级医院的参保人普通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可提高10%。出台医保支持医联体建设的政策,推动医联体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结算方式改革。


二是基层机构同步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范围。


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新版国家基药目录,推动与大医院用药衔接,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四是推行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以花都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从化区医共体为试点,建立责任、利益、管理和服务一体的紧密型医联体。11个区共组建医联体144个,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35个,全市52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均参与医联体建设,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下派技术人员人次同比增长68.53%,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吸引群众基层就诊,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

06

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基层服务效益

建成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于市、区两级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开设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门户“广州健康通”,群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即可实现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导航导诊、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出生证预约、家庭医生签约等优质服务,改革传统诊疗流程,实现指尖上的便捷就医。






广州勇涉“深水区”

把医改“痛点”变“亮点”

1、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11.68/10万下降至2018年的3.67/10万,下降幅度达69%;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4.46‰下降至2018年2.50‰,下降幅度达44%。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09年的78.95岁上升至2018年的82.28岁,增长3.33岁。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全市在岗基层医务人员人均收入从改革初期4.43万增长到2018年18.84万,增长了3倍多,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明显提升,切实提升医务人员医改获得感,调动了医务人员投身参与医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拴心留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从2009年的2.43万人上升至4.3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从0.92万人和0.58万人分别增加至1.69万人和1.45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由0.89人和0.56人提高到1.14人、0.97人。


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中,拥有高级职称者0.21万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54万人,分别较2009年同期增长113.59%、290.13%。

3、基层服务能力日益提升

创建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9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0个区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均居全省前列。


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5105.22万人次,同比增长4.89%;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总诊疗量8353.67万人次,同比下降2.63%;基层诊疗量占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由改革初期不足10%快速提升至33.48%。“首诊基层”“小病在基层、康复回基层”趋势渐成。

4、居民就医感受度明显改善

一是“近”:就近看病日趋方便,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越来越好。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速,“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推进,较好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预约挂号、候诊和缴费等省时省力,看病就医更加省心,群众就医“三长一短”等“看病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是“好”:不断成长壮大的医务人员队伍,持续推进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有效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2018年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获得绝大多数满意的评价。






让医改多点开花

广州透露下一步医改四大走势

下一步,广州市卫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完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积累更多有益经验,为人民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

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好“两个允许”;


2

推进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和标准化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不断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3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4

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双翼,推动医疗资源整合向纵深发展。

十年医改路

有总结,有规划也有未来

值得期待!


大家都在看...

速看 | 十年“新医改”,广州获评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关注|广州市基层医改成绩斐然,综改经验获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交流分享...

重磅|“课代表”欧阳资文接受中国网采访,细说广州十年医改成绩和亮点...

编辑:洁妹 责编:邹向东


来源 | 穗卫健宣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点亮小花告诉大家~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