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手记 | 广医二院援鄂5人团出征“满月”,眼神坚定、必胜信心不改!
他们是广东援鄂的医护人员,面对疫情他们迎难而上...详情点击☞声暖人心 | 援鄂战“疫”,用心守护!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这个春天不平静
但也注定不平凡
疫情肆虐华夏大地
危难时刻,白衣战士逆行而上
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最坚固防线
从2月7日驰援武汉开始到今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驰援武汉医疗队5位队员已在武汉协和西院ICU整整奋战一个月了。在这期间,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顶住了压力,抗住了困难,用行动诠释着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可贵精神。
☝☝☝
队员们,请查收来自同事们的祝福!
截至目前,温德良、蒋凌志、陈维校、王玉丽、黎江所在的广东医疗队在协和西院ICU病区累计收治患者58名,其中危重症抢救成功转出共15例,成功脱机拔管的危重症患者12例,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2月7日
医疗队到达武汉,正式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
2月11日
温德良首次参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远程会诊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2月19日
温德良医疗组负责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转出ICU,是武汉协和西院首例
2月23日
温德良、陈维校、席寅首次为患者使用体外膜肺(ECMO)
2月25日
温德良医疗组负责的一例经钟南山院士团队三次远程视频会诊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并于28日转出ICU
3月5日
广医二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首次聚首,一同探望转出患者
陈维校、蒋凌志、温德良、黎江、王玉丽
一个月前的今日,对于即将奔赴武汉,去到抗“疫”第一线,五个人都难掩激动之情,抓紧时间清点行李物资,查漏补缺,互相叮嘱提点,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武汉降温了,要记得带上羽绒服
我为大家准备了消毒装备,回酒店发给大家
酒店的洗消流程要提前制定好
虽然前线情况未知,但每个人的背影又是那么义无反顾的坚定,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武汉挺住,我们来了!我们必将一起夺取胜利!”
如今,他们身披白袍似铠甲,冲锋在前,早已忘记周末节日、白天黑夜,一直奋战在湖北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为患者带去希望和曙光。三十个日日夜夜,为生命而战,不变的依然是坚定的眼神,必胜的信心。
从最开始的谨慎摸索到现在越来越从容淡定,温德良说是经历带给大家的蜕变,“人无天生无畏,只看你心中是否有责任和担当。”
温德良
用广东经验,守住生命最后关口
自从来到武汉,每天埋头忙碌工作,过着酒店——医院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没想到连轴转的一天天过得这么快,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作为协和西院ICU三位治疗组组长之一,也是一名老党员,我必须扛起责任,冲锋在前,带领队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天早交班后,身为组长,我都会同组员们逐一讨论患者病情,随后“全副武装”入舱行床边查房,仔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皮肤粘膜,观察呼吸机、心电监护、CRRT机参数等,结合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面对这个全新的疾病,我们曾经一度也深感无力,但是经过这些日子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医疗组已经成功转出多名患者,前几天还为2名患者用上ECMO。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广东团队治疗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对ICU里的患者而言,他们正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们要艰难地抵抗病毒对自身的一次次攻击,有时候只能孤身奋战。但从他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天会比一天好的希望!
在武汉这些天,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好好看过窗外。我想如果这个樱花季已经错过,哪怕是明年,我也要带着孩子、家人们,来看看重新呼吸的武汉!
蒋凌志
保持内心强大,才能无所不能
刚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ICU时,我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但是作为一个ICU老兵,我明白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我需要时刻保持强大的内心,尽快适应。每天下班后我会坚持房间原地跑,现在每天轻轻松松跑一万多步,不仅很好地锻炼体能,也可以释放工作上的压力。
经过这一个月摸爬滚打,团队的配合越来越密切高效,一切工作都井然有序开展。现在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老将”,不仅很好地适应了协和西院复杂的HIS系统操作和隔离病房的工作环境,还掌握了解决护目镜起雾的小窍门,也能隔着三层手套顺利进行动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现在武汉的每日确诊病例不断下降,但是我们不能松懈。我相信寒冬会过去,胜利终究会到来!
陈维校
默契配合的队友,建立起深厚革命情谊
回顾三十多天的抗“疫”经历,我承受了从未有过的沉重,用尽了洪荒之力。随着拔管病人的增加,转出的病人更多了,我对整个团队的配合跟医疗水平更有信心。在一个月里,我们见过了太多悲欢离合。
幸好,疲惫、无助时,还有队友能够互相依靠支持;幸好,回头看到,队友们一直在。团队里面的医护人员是从不同医院和科室集结而来的,经过了一段时期磨合期,相互之间已经产生默契,每个人都在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位来自广医二院的同事更是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医疗组组长温德良主任对队员照顾有加,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张罗我们工作、生活上的事情;蒋凌志主任是个外冷内热的“暖心大姐姐”,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强和韧劲,是我们年轻人的表率;黎江和王玉丽护理技术专业过硬,稳重可靠,是医院口碑极好的一对“最佳搭档”,尽管防护服里淌着汗,脸肿鼻破,从不轻言说累。我想,一身白衣就是这样的魔力,让人不惧生死。
闲下来的时候,也会看看这个有点陌生又熟悉的地方,也会想着疫情结束后要做什么。唯一的答案就是回家陪着家人,陪陪重要的她,若有时间,带他们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王玉丽
收获患者肯定,我们努力没有白费
有人说,如果你不知人间冷暖就去医院看看。我觉得在ICU更能看得清,体会得更真。本以为早已习惯ICU节奏,面对笨重的“铠甲”、不吃不喝连续工作6小时带来的不适感,还是会让我倍感吃力。
当我们为患者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只要是清醒的,他们明明呼吸急促,氧饱和度很低,都会跟我们说‘谢谢’!患者的肯定给我们留下了感动,让我们更乐观地面对各种问题。当第一例重症患拔掉呼吸机转危为安时,我们ICU全体医护人员眼中都闪出了泪光,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想到自己参与了武汉疫情阻击战,便满心自豪,更希望疫情结束后,能和儿子好好分享这一段经历,告诉他,人生无常,生命不易,重在珍惜。
黎江
待疫情散去,一定要去看心中的武汉
一个月前的今天,我还身处机场,只想着作为一名党员和十年重症工作经验专科护士,要去病人最重的地方,帮助我们的同胞。曾经梦想当兵的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奔赴前线。
一个月过去了,现在我穿防护服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在ICU病房里工作也得心应手了,也能向新来支援的战友传授经验了。战友们虽然来自不同医院,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配合也已经越来越默契,病房环境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变得更整洁有序,病人情况也在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病人可以拔除气管插管,越来越多病人能转回普通病房。这些都肯定了我们付出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无论是患者还是战友们,每个人都为了生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我们没有理由说累。
最难忘的是护理一位清醒的病人时,他只需要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看到周围的病人都插着气管插管,有的需要CRRT,有的上了ECMO,他很担心自己病情会进展成别人那样。最终,经过我们的安慰和鼓励,他打消了顾虑,逐渐放松下来,血氧也好起来了。当他知道我们是广东来的医疗队,马上对我们伸出了大拇指,还邀请我们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好好逛逛武汉,感受武汉人民的热情。
是啊,等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我一定要抱着我多日未见的女儿,带上妻子,还有父母,来武汉好好地逛一逛,带他们爬黄鹤楼、看长江、赏武大樱花、吃热干面、啃最地道的周黑鸭…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守望相助,仁心无界。
这座暂停键下的城市,
已然有了重启的迹象。
我们的日夜坚守,
只为撑起患者生的希望。
“疫情不退,战斗不止,我们不回!”
大家都在看...
驰援手记 | 穿脱程序多达三十多个步骤,“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驰援手记 | 病患家属致谢:救活我妈妈的医生,我想看看你的样子
编辑:依婷 责编:邹向东
来源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点亮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