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 | 段业英:三次抽血才成功,患者却向我们道歉
往期荐读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来武汉支援?没想到很多人都落泪了☞驰援手记 | 谈支援武汉落泪!他们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讲述者: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段业英
支援地点: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
来武汉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一是不要感染,二是不要发生差错。但在防止感染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全副武装”之下,以往的“得心应手”却不复存在,就算是富有经验的“老护士”偶尔也会出现小差错。
每当这个时候,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对于治疗的顺利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广医三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段业英
前些天,一位35岁的女性新冠肺炎患者,住进ICU时消化道出血、血氧饱和度低,需通过插管治疗,但患者却对镇静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由于患者长时间清醒,有创通气导致她出现呛咳、恶心。有一次夜班时,她呕吐的特别厉害,护士遵医嘱给她用了止吐药,但她仍非常烦躁和痛苦,呼吸机一直报警,血氧只有85。
当时管床护士比较年轻,经验不足,不知该如何处理,又不敢离开,便一直用呼机叫医生过来,但当时管床医生有更紧急的患者情况处理,所以无法立即赶来。我看到这个情况,赶紧把自己的病人处理好后,过去帮忙。
当时管床护士已经给她吸痰,患者痰液不多,管道也没有弯曲打折,没有积水,但呼吸机一直报警气道压力高。根据我的经验,排除上述原因,我想,最有可能是出现了人机对抗,患者因自主呼吸增加而呼吸做功明显,机体氧耗增加,导致缺氧加重,从而出现恐惧心理。
“你不要害怕,呼吸机是给你打气的,你要吸进去,和它对抗,你只会更难受。”我们握住她的手,不断安慰她,教她要顺着呼吸机的气吸进去,向她解释这样做才能减轻缺氧症状,并告诉她不要害怕,我们会一直在旁边看着,只要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就会好起来的。
我想她应该是听到了我的话,情绪慢慢平静,呼吸逐渐平稳了,血氧指标回到了96以上,整体情况稳定了下来。
段业英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护理治疗
其实,从住进ICU以来,这位患者便对自己的管床护士不太信任,觉得她太年轻没有经验,经过那晚的事情,我们感到她对管床护士的不信任感更重了。
第二天早上抽血的时候,患者坚决要求由另一位相对年长的老师操作,由于手上戴着三层手套,且护目镜遮挡了视线,因此第一次并未抽中。我被突然叫过去抽血,但那天我护目镜没有戴好,起雾严重,看什么都只能从一条缝中看过去,第一次抽也没有抽中。
第三次仍是由她的管床护士,那位年轻的护士操作。没想到一次就抽中了!
我对自己的 “失手”深感抱歉,让本来情绪就不太好的患者无故多挨了一针,我猜想这位患者可能又要“闹脾气”了。然而令我意外的是,这位患者没有发火,反而后来诚挚地向自己的管床护士致歉和道谢。
随着这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配合,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从经口气管插管改到经鼻气管插管再到成功拔管,之后两天,患者带着久违的笑容转去了普通病房,临走时仍不忘对管床护士不停的道谢。
“这些天的努力和用心终于被肯定了,我好开心。”收到患者的信任与感谢,这位年仅25岁的护士妹妹后来充满自豪地跟我说道。
看着她,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25岁的样子,谁不是一边学习一边挫折一边成长呢?技术的提升的确与经验的积累密不可分,但我更强烈地感受到,对于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这份从医的初心的坚守,才是保持对患者耐心、细致、用心和倾听的内驱力。
这位护士虽然年轻,也许缺乏了一些经验,但在对患者的护理上却不可谓不是尽职尽责,人心都是有感知力的,我猜想这位患者也是感受到了吧。
工作中的段业英
这件事情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医患之间彼此信任对治疗的重要性,在治疗中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很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
而这需要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更懂得,如何去体悟患者的痛苦和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人文关怀,才能换来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来到武汉支援已经一月有余,气温逐渐回升,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温暖的阳光不仅照进窗户,更照进了人们的内心。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转出越来越多了,感觉摆脱防护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段业英与队员合影
大家都在看...
✦“疫”线故事 | 爱了爱了!这些有趣有爱的灵魂,是隔离观察都挡不住的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通讯员:王慧、白恬
编辑:洁妹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致敬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