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 常态防控下的“广东节奏”
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发展?健康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听他讲述广东的实践与思考。
Q
健康报:广东省在疫情防控中形成了一套特色经验,请您介绍一下。
段宇飞:自1月14日,广东省报告临床观察病例以来,先后经历了湖北输入疫情防控、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引起的本地疫情防控3个阶段,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自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就以超常的规格组织指挥疫情防控工作;超常的力度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超常的要求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防控;超常的力量全力组织救治患者。在应对此次疫情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建立了一些机制,形成了一些做法。主要的机制可以概括为“八个三”“五个四”“两个五”。
“八个三”是指,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三道防线”,社区排查“三人小组”,卫生健康和公安流调“三同时”,发热门诊“三必查一需要”制度,疑似病例诊治“一立即三当天”,三级应急流行病学调查机制,“3+1”医疗救治工作机制、流行病学“三层排查”法。
“五个四”是指,“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集中”,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个一应急机制,即一位分管省领导和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成立一个工作专班跟进处置,制订一个专项工作方案统筹应对,统一一个口径上报和发布信息;四个一应急小组工作机制,即卫生健康会同住建、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组成应急处置小组,指定一个号码、明确一套队伍、制定一套流程、建立一套机制;四个全覆盖,即入境人员健康筛查、核酸检测、封闭转运、隔离医学观察全覆盖。
“两个五”是指,五道防线,即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诊机制,即首诊负责制、巡诊指导制、远程医疗会诊制、专家驻诊制、特诊机制。
Q
健康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卫生健康事业的哪些短板?广东省将如何强弱项,补短板?
段宇飞:这场疫情对各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次大考,既展示了良好精神状态和显著制度优势,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卫生应急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未来,广东要着力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上下功夫,实现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从有到强。下一步,广东将建设一个引领全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急慢兼顾、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着力解决省域内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同时,以广东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力争用3年~5年时间,建成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运转顺畅、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抗疫中,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将予以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发展,同时继续支持有积极性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市承建不同类型的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用“不平衡发展”的思路破解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具体来讲,在卫生应急人才方面,将建设公共卫生快速响应应急队伍,推动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快速应急响应队伍全覆盖。同时,针对卫生监督队伍存在的问题,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各地新招录卫生监督人员中专业人员比例需占80%以上。另外,探索开展公共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提升欠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公共卫生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将公共卫生人才纳入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人才下沉。针对参公管理的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等问题,还将探索公共卫生机构公务员分类改革,推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专业技术资格任职评定与职称评审相互衔接。
强化临床医学人才前哨预警与救治能力,这一点很关键。广东将进一步强化综合医院临床医学人才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前哨预警意识、能力和效率,提升临床医学人才应急临床药物实验设计水平和传染病新药应用水平。
Q
健康报:5月13日,《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要求全面恢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服务。请问,广东目前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的情况如何?
段宇飞:广东省自2月中下旬开始推动逐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从监测数据来看,当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做好感染防控的基础上,已陆续恢复提供日常诊疗服务,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门诊人次数、新入院人次数已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八九成左右,部分大型医疗机构甚至已与去年同期的诊疗人次数持平,基本可以满足群众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恢复正常的医疗服务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由于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感染者不易发现,群众健康服务需求逐步释放、就医习惯难以扭转等原因,感染防控压力大;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医疗服务收入大幅下降,抗击疫情人力和物资支出等运营成本剧增,经济运行压力大。国家多次发文、开会都强调要尽快保障群众正常医疗需求,广东省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也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推动医疗机构有序、科学恢复医疗服务。
例如,5月9日,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激励医疗机构恢复正常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落实投入责任、加大补偿力度、健全医保周转金机制、优化医保费用结算、降低社保费用负担、支持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卫生人才招聘力度、给予优先支持、支持科学开展院内感染防控等九大方面,在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基础上,增强恢复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减轻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压力,加快恢复正常医疗服务。
当然,医疗机构也要意识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前提。一方面,医疗机构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因势利导,大力推动全面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坚持住院患者非必要不陪护、减少探视的病房管理策略,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必须改变满足于“患者看好病,运营不亏损”的粗犷式管理模式,通过加强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运营管理,加强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的科学配置、精细管理,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第三,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功能定位应更加清晰,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配合和衔接应更精准、更高效,这对于我们未来能从容应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有重大意义。
Q
健康报:卫生健康事业各项工作目前逐渐恢复正常,且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比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健康扶贫、强基层等。下一步,广东省有哪些考虑和实践?
段宇飞:疫情期间,全系统扛起责任、经受考验,也为接下来推进年度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将根据常态化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在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同时,继续按照“抓党建、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工作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强基层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47家中心卫生院建设成果,通过帮扶、人才和学科建设,尽快达到中等县级医院建设水平;加快190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进度,尽早分批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二是努力完成“年底前各地市至少有1个县(市)初步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共体所在县(市)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5%左右”的目标。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建高地方面,一是推进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二是推进广州呼吸中心、肾脏病医学中心和肿瘤医学中心建设,力争成为全国“领头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三是实施粤东西北市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形成高水平医院建设梯队。四是实施三级公立医院激励计划,引导公立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促医改方面,重点抓好三大改革:一是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按照国家正在制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功能定位,着力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二是规范医联体建设和管理,按照“规范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原则,加快布局建设、完善机制、理顺分工;三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济运营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四是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大家都在看...
✦关注 | 习近平: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关注 |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卫生健康工作任务重点讲了这8点...
来源:健康报
编辑:洁妹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共同战疫 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