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黔行 | 广州又走“亲戚”了!这次海珠区联合组建100多人奔赴贵州...
好兄弟就要互相帮忙,有“难”兄弟帮你扛!
广州和贵州山海相连,同饮一江水,近年来因扶贫攻坚而结缘,双方像走亲戚一样越走越亲。
而广州这一走“亲戚”,走了足足三年多,也跟受援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出现“难舍难分”。
12月25日,贵州省瓮安县等地代表一行,跨越千里,护送广州市海珠区援黔医疗队到达广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海珠区政府等有关领导和医护人员代表,早早等候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门口,夹道欢迎援黔医疗队凯旋,15时双方举行简朴又热烈的欢迎仪式,受援地代表与援黔医护人员难分难舍。
▲海珠区援黔医疗队载誉归来
▲福泉市欢送海珠援黔医疗队专家
▲瓮安县人民医院欢送援黔医疗队队员
01.
联合组建100多人奔赴贵州帮扶
不用老是“折腾”转诊跑200公里的路了
贵州,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三年多来,海珠区共派出200多人次医护人员,前往贵州进行东西部协作医疗对口帮扶。
今年疫情期间,广州仍不忘远在贵州省的这个“亲戚”,在自身抗疫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急对方所需,尽广州所能,委派海珠区向辖内十多家省市三甲医院发出邀请,联合组建100多人参与的医疗帮扶团队,奔赴贵州省瓮安县和福泉市等医院地对口帮扶,各建立一个标准化急救中心、一个标准化重症监护室和5个特色专科任务(简称“5+2”帮扶模式)。
三年多来,海珠区共帮助受援地人民医院的骨科、口腔科、心血管、呼吸、新生儿、康复、检验等科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培养一支队带不走的专业医疗团队。仅去年一年,就成功申报10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危急重症及疑难病救治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陈昉医生指导呼吸科诊疗
原本很多需要转诊到200公里以外的省会城市,才可以救治的病种,现在一部分能在当地得到妥善解决,另一部分也能够稳定生命体征,获取进一步救治机会。
02.
“一对一”结对帮扶
做受援地区的“引路人”
为了精准脱贫,做好帮扶的“引路人”,海珠区三家区属医院以及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福泉市及瓮安县两地的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实现结对全覆盖。
驻点的海珠区属医护人员通过“手把手”、“师带徒”等措施,为受援地医护人员共开展培训授课达6000余人次,开展手术示教培训骨干97人次,有效提升当地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接收受援地医护人员到广州进行1个月以上进修学习41人。
海珠区卫生健康系统共筹集近300万元社会资金,帮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多次派驻专家骨干组建巡回医疗队,定期到乡镇开展下乡开展巡诊活动,对基层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义诊群众1500余人次,培训乡镇医生达200余人次,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中病不出县”。
▲谭凤清在进行口腔临床操作示教
03.
缔结互联网医疗联盟
为受援地节省两千多万元!
海珠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打通省际平台,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扶贫模式。通过与帮扶地区医疗机构缔结“互联网医疗联盟”,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辅检诊断合作,免费为受援地搭建互联网医共体、医联体。
通过该平台,受援地基层医生可以轻松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现远程问诊,双向转诊、电子处方、直播示教、视频会诊、AI医生、远程心电、影像等功能,让山区群众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资源。预计为受援地节省两千多万元的平台建设费用,惠及百万群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与当地医院医生远程会诊
04.
他们是一支来之能战
战之必胜的队伍
今年7月,刚刚从湖北省洪湖市抗疫归来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邢锐,又主动申请来到受援地多家人民医院,对重症医学科(ICU)进行帮扶。针对ICU目前设备配置,反复与当地医院领导沟通,为ICU成功申请购置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系统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规范ICU功能布局,调整管理制度和流程,极大的提升了当地医院ICU急危重病人抢救能力。
“今年我们科转上级医院的病人比去年减少了80%”,瓮安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张医生骄傲地说道。
▲邢锐指导临床治疗
来自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的李浩彬医生是援黔医疗队的队长,2019年10月来到了张医生所在的医院帮扶。李浩彬清晰记得每次都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科室抢救危重患儿,又是踏着漫天星辰而归。为了降低当地儿科的抗生素使用率,深夜还在分析数据,编写抗生素使用手册,终于将使用率由初到时的80%降到32%左右,他说,能实实在在为帮扶医院做出一些事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最大的喜悦和最强烈的愿望。
▲李浩彬在瓮安县人民医院教学查房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陈昉、洪泽鑫等医生,组成硕士医师组,从无到有,帮助当地建起标准化的呼吸病专科。
危重病人床边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血管穿刺,相对传统穿刺操作,具备快捷、精准、少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势,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才,瓮安县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长时间来未能开展相应的技术。而今天,这个难题在来自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苏广硕士的帮助下已经迎刃而解。通过手把手的教,如今这项技术再也不是什么拦路虎了。
几年来,海珠区每年联合省市医院,派出30多名医师长年到贵州组团帮扶,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全情投入,他们中还有扎根在乡镇卫生院被推荐为“贵州省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的口腔医师谭凤清,有夫妻二人双双到贵州扶贫的罗刚和李莉娟等等一批先进典型。有了他们,便有了亲情纽带,系起对口帮扶医疗单位之间的常来常往。
▲罗刚、李莉娟夫妻(右3右4)两人一同下乡义诊
今年出征的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帮扶结束,而是明年对口帮扶的新团队正在积极组建中,广州和贵州两地医护人员像走亲戚一样越走越亲。
...大家都在看...
✦医路黔行 | 去医院帮扶她却在做“编剧”!原来是为了...
✦医路黔行 | 好嘢!秘传300年的广州西关正骨,为11岁男孩撑起“骨”气
✦医路黔行 | 六旬老人揭开上衣后震惊广州医生!胸部溃烂,只因没钱治病...
来源:海珠区卫健局
通讯员:李玉红
编辑:洁妹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继续医路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