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 | 这个易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可致残致死!

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约有一亿,

长期慢性的糖尿病,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会导致很多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死亡率高达11%,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






糖尿病足主要是一种因糖尿病而致下肢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溃疡坏疽等症状,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与合并感染。

一旦患上糖尿病足,患者的肢体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严重的甚至面临截肢。所以,在此特别提醒各位糖友们,足部不适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足防大于治

预防糖尿病足应该这么做!


01温水泡脚有讲究

保持足部卫生,每天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如足部无溃烂,可坚持泡脚,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水温37°C~40°C,或采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足浴,有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水温过热会引起烫伤,洗脚时间过长会使足部皮肤变软、变潮湿,破坏角质层正常的防御功能,当皮肤干燥时搓脚会加大足部皮肤溃烂的概率。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地擦干。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均易造成足部皮肤不易查觉的损伤,同时,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02

防止外伤是前提

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足行走,以防刺伤、碰伤。不要赤足穿鞋,不宜穿塑料、硬底拖鞋,防止皮肤受伤,引起足部溃疡。不要穿露出脚部皮肤的凉鞋或者拖鞋,因为皮肤裸露在外容易碰伤。也不要穿过紧的鞋或高跟鞋,以免给足部增加负担。

选择合适的鞋袜保护足部皮肤,鞋应宽大、舒适、合脚,使足趾在鞋内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动,鞋的透气性要好,以皮鞋、布鞋为好,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不要压迫脚;袜子要软、合脚,袜子尖部不要过紧,不穿松紧口袜子,不穿有洞或修补不平的袜子,提倡穿棉线袜子。汗多者可在鞋里及袜子中放少许滑石粉,袜子要勤换洗。

03

检查足部不可少

每天检查足部,注意观察足部皮肤色泽,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注意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注意是否有胼胝、鸡眼,如发现足部有鸡眼、水泡等应请医生处理,不建议自行使用药膏和药水,因其容易腐蚀周围皮肤,影响伤口愈合,甚至造成新伤口,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04

修剪有度防损伤

注重修剪趾甲,注意平着剪,不要斜剪,不宜剪太短,也不宜剪得有角度,以免损伤甲沟造成继发感染,如果剪趾甲伤及皮肤,或发现趾甲有剪裂、颜色有变化、甲周皮肤红肿,应去医院就诊。

05

加强锻炼促循环

足部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从趾尖向上至膝关节按摩 2-4 次/天,10-30 min /次,注意动作应轻柔;适当做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下蹲运动。

06

足部保暖防烫伤

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防止冻伤发生。冬天睡觉时可用棉织护脚套,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病变,足部感觉减退、消失,形成无知觉足,使足部保护性反射丧失,因此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电烫壶保暖,以免烫伤。

07

做好保湿不皲裂

糖尿病病人由于植物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特别是足跟部容易出现皮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应每天用羊脂油类润滑剂涂抹滋润双脚,并充分按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足部护理需要糖友们持之以恒,防范于微,一旦出现足部相关问题,请您及时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帮助,切忌自行处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当然最重要的肯定是控制好血糖!没有高血糖就没有糖尿病足。

参考文献:




[1]戴薇薇,周秋红.《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预防部分)解读[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06):645-648。

[2]吴兆根.天冷了,糖友注意呵护双脚[J].江苏卫生保健,2020(11):17。

[3]高磊,王江宁,尹叶锋.2019《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预防和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34(01):16-20。

[4]关小宏.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与预防[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02):98-102。

[5]李饶,袁丽,郭晓蕙,楼青青,赵芳,沈犁,张明霞,孙子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8):909-913。

[6]周莉莉.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J].中国实用医药,2010,5(06):227-228.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0.06.078。




END


扫描下图二维码获取《个人防疫超全指南》

...大家都在看...




✦ 注意 | 这5张便签,送给一直没“阳过”的你

✦ 支招 | 孕6个月才重5斤,“吃不胖”体质孕妈如何孕育健康体重宝宝?

✦ 注意 | 孩子“阳康”后,如何观察恢复情况?何时可以恢复运动?重要提醒→

来源: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防疫不松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