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多D |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相关食物还能放心吃吗?

据世卫组织官网14日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今天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

IARC引用了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JECFA则重申了40mg/kg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炎炎夏日正是各类甜味饮料旺季

我们还能喝含阿斯巴甜的饮料吗?

👇👇👇


本文专家:

林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


省流版


①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含有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的食物;

②不要再使用非糖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控制体重;

③从已有的高质量研究来看,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件事,不需要过度焦虑。


阿斯巴甜是什么?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多用于无糖饮料、口香糖、酸奶等。


它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由化学家在1965年研制溃疡药物时发现,甜度是普通蔗糖的约200倍。阿斯巴甜有强烈甜味,热量几乎为零,因此被食品工业视为代替蔗糖的甜味剂。



迄今,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使用已在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近100个国家获得许可。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建议的阿斯巴甜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以内。


我国于1985年即批准使用阿斯巴甜,将其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后更名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并于2008年发布了《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的国家标准。根据现行《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同食品中的阿斯巴甜最大使用量在0.3~10g/kg不等,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6g/kg。


如何看待IARC的致癌物分级?


实际上,IARC的致癌性分级不等于致癌强度。IARC的致癌分级依据是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和致癌强度或对人类的实际威胁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图源:央视网


据媒体报道,此次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的是2B级:可能对人类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同属于此类的还有电磁波、泡菜,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也并不充分。我们大可不必对此产生恐慌,毕竟夜班工作、红肉还被列为2A级的致癌物,致癌风险排在2B级之上。


阿斯巴甜安全吗?


目前国际上很多健康组织和监管机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都对阿斯巴甜进行了广泛的评估和研究,都认为它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除了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含有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的食物外),并不会致癌。


而我国早在2009年,针对当时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争议,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规定在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卫生部不再对其开展重复的风险评估。”


即使阿斯巴甜摄入过量可能有致癌风险,在日常的食品摄入和饮料的饮用量上也是很难超过40mg/kg体重的。例如:一罐355毫升无糖可乐约含180毫克,对于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男性而言需要在一天内饮用大约21罐(7.3升)无糖可乐才能达到FDA规定的50毫克每千克体重的日摄入量上限。阿巴斯甜会致癌,应该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情况和每日摄入量综合考虑其摄入后的影响,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总结就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以后还能喝含阿斯巴甜的饮料吗?


有专家认为,阿斯巴甜虽然不像蔗糖那样有热量,但同样可能增加肥胖风险。今年5月,世卫组织发布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等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世卫组织指出,对现有证据的系统性回顾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剂在降低成人或儿童体脂方面没有任何长期益处。


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可能存在潜在不良影响,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风险。所以,从健康角度来说,各种含糖饮料以及各种甜味剂饮料,建议少喝。


但若真的有需要长期摄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相对安全风险更小。因为天然甜味剂已经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结构更容易在各种代谢途径中被代谢掉,不会累积在人体内。天然甜味剂一般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有三种,其中在全世界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天然甜味剂是甜菊糖苷,它是从南美洲一种菊科植物的叶片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苷生产国;此外,罗汉果里面的罗汉果苷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也是天然甜味剂,但这两种甜味剂目前因为种植量和生产成本问题,价格相对较高,没有大规模推广。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The IARC Monographs: Updated Procedures for Modern and Transparent Evidence Synthesis in Cancer Hazard Identification.JNCI J Natl Cancer Inst (2020) 112(1): djz169.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IARCMonograph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cinnogenic Hazards to Humans,Agents Classified by the IARC Monographs(2020), Volumes 1–125.


本期封面: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通讯员:杜光宗、魏彤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更多健康科普内容

敬请关注“广州卫健委”视频号




往期回顾



健康广州你我他 | 烦烦烦!夏季长痘、头油怎么办?医生说……
支招 | 热҉ 热҉ 热҉ 热҉ 热҉ 热҉ 怎么办?“中医消暑大法”助你防暑降温→
提醒 | 养生要擦亮眼睛,这些机构不能贴“三伏贴”→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记得“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