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看见每一个普通灵魂

智先生 智先生 2020-02-15

今晚,我心情很矛盾。


会突然感动,感动于前线的医生战士,即使在物资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即使冒着被高度感染的风险下,依然没后退,哪怕嚎啕大哭,最后也只擦干眼泪,戴着十几个小时没摘掉的口罩,继续往前;


会突然愤怒,愤怒于大理政府敢挪用救命物资,愤怒于慈善机构的拖沓不作为,愤怒于哪怕李文亮医生去世了,大家一起缅怀,但微博热搜可以从两千万热度的瞬间撤下。


百感交集。


李文亮医生的聊天记录。图:@断王爷是我


我又看了一下最新的逝者数字,是564,不知道李文亮医生有没有被算进里面。


但正如北野武所言,这场疫情里,我们从来都不是死了564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564次。


万分之二的几率,在那个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


这些冰冷数字背后,是真实有温度的人,是一个母亲、一个父亲、一个孩子、一个爱人,一个朋友,是一个个跟我们相似的幸福家庭、是各种被迫停止的人生,他们可都有名字,有面孔,有职位,有未来,他们会开心,会兴奋,当然也会流泪,会害怕生离死别……他们本该可以幸福活着。


这类新闻变成一个个碎片符号,湮没在一片魔幻喧嚣中。我们只需滑动手机屏幕,在「致敬」的微博里匆匆点赞即可,然后迎接新一天到来。


自我防御机制,会让我们刻意去回避这种悲伤,并将病毒、叉车和挖掘机拟人化,一切似乎都可以消费、娱乐。


可消费了谁,又娱乐了谁?


我们可以保持沉默,可以做好自己,但不要常常让自己站在寒冷高峰上审视一切,急着统计数字,急着总结,变成冷漠的算术者。


@尉迟燕窝在微博上是这样说的: 一定要牢记个体

别人也是活生生的人,别人的家人也会流泪,会恐惧,会害怕生离死别。求助的人在不停地打医院电话求生;女儿追着殡仪馆的车喊着妈妈;在网上打出“去世了”三个字的人,是失去父母的人。


不要嫌别人的痛苦碍眼,姿态难看,绝望得不够得体。别人的命和血和痛,永远不应该是“必要的代价”。


“众志成城”说得多了,不要忘记善意是从一个个人身上迸发出来的,不是从天而降的。病房里忙碌的是人,挖掘机里坐着人,口罩生产线上站着人,开车千里迢迢给医院送菜的是人,他们都有名字,有面孔。他们不是数字,不要急着加总。


记住普通人,爱人,同情人,而不要沉迷于宏大叙事。不要把自己的眼睛变成数字和符号的滤镜。要做活人,也把别人当活人。


所以,不必苛责小护士在微博上抱怨年夜饭就只有泡面,骂她没有大局观。她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护士,最后才是某个神圣象征。


不必苛责外卖小哥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像赶瘟疫一样去回避。为了不丢饭碗而不得不干着危险的活,没有谁是真正愿意的。


不要在亲人病亡的帖子下,说着刺痛人心的仁义空话,因为可能某一句语言暴力,就会压垮这些苦苦挣扎的求助者。


有些人的痛苦,是无声无息;有些人的痛苦,是激烈悲怆。


只需绕过微博热搜,搜索「肺炎患者求助」 ,你就会看到,每一条生命,每一个他们遭遇的悲剧,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敲钟,让我们侥幸躲过有些灰暗的冬天。


这就是真实的人世间。


它看上去没那么得体,既不精致,也不美观,甚至不怎么悲壮,只有狼狈姿态,和一些不体面的哭声。


人类悲欢可以不相通,只是,我们也至少不要觉得他们吵闹,不要嫌弃别人哭声的聒噪。


我们没有资格指责什么。


一个高素质民族,既要在宏观叙事里总结规律和教训,警醒后世,也要将目光往微不足道、不那么体面的人间世里去洞察,这是我们最朴素的共情心。


要看见每一个普通人民,和每一个高贵的灵魂。


在这个急刹车时期,我们需要善良,然后是诚实,最后才是记住一切。


希望我们永远保持温度,永远不被磨平原本不锋利的棱角。


毕竟我们还是要对未来保持信念,对吧。


我们还是要努力学着那位戴口罩的老人,寒冬中提着手风琴,在街上弹奏: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