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堂 | 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
十五世纪中叶,德国金匠古登堡发明金属活版印刷,知识生产与传播在欧洲催化,直接推动了教育、人文和科学思想的启蒙。报刊是近代新闻业与大众传播的源头与基石。当下世界,互联网高扬,纸媒日趋冷落,渐被新生代遗忘。
为此,上海图书馆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中心携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推出“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意在回望印刷文明,追溯传媒的演进,向新闻先贤脱帽致敬。
展览信息
历史的底稿
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
时间:
2021年1月21日-4月9日
每周二至周六 9:00-16:00
(15:45停止入场)
地点:
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
主办:
上海图书馆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展览需预约入场。
观众可扫码预约“徐家汇藏书楼展览”或工作时间段内致电64874095(可选预约时间为当日起七天内)
参观现场需出示预约码,扫描“随申码”,出示十四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行程的“行程码”
线下预约读者请配合现场如实填写“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测温无异常后,全程佩戴口罩进行参观。疫情防控措施可能依据需要调整,敬请谅解。
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是这次珍报展再合适不过的场馆。徐家汇藏书楼建于1848年,是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申城开埠后,西学东渐,华洋交融,新闻出版业渐兴。徐家汇藏书楼珍藏的中外书报典籍即是明证。本展也是徐家汇藏书楼修缮后的首次特展。
上海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祥地。成立于1929年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是中国最早的新闻高等学府。1935年10月,复旦大学三十周年校庆之际,系龄仅六岁的新闻学系曾举办“首届世界报纸展览会”。据记载,展出33国上千种报纸,包括1833年美国《太阳报》创刊号、1872年《申报》创刊号等,被誉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展期一周,参观者近万人。时隔八十多年,这次特展,望继承前人心力,铭记与光大新闻的历史使命。
本次中外珍报展的展品, 多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收藏,源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多种语言,最早的出版于十七世纪末,最近的已在二十一世纪,跨度300多年。为支持这次特展,上海图书馆专门从中外报刊馆藏中借出数件珍品与公众共享。
你将在此次展览中读到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新闻:林肯遇刺身亡、美国介入一战、希特勒自杀、人类首次登月成功、列侬去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911纽约恐怖袭击、曼德拉去世...... 我们重温历史的瞬间、新闻的生产以及集体记忆的生成。
展品先睹一快
Century Number of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and Herald, Ltd.
《字林西报、捷报百周年纪念号》
1950年8月3日
自1850年《北华捷报》诞生,至1952年《字林西报》停刊,《字林西报》和《北华捷报》在上海发行了足足一百多年,是上海英文媒体中无可争议的头把交椅,也见证了上海近代的历史变迁。在1950年8月3日,报馆为纪念其成立一百周年,发行纪念特刊。其中内容不但简要介绍了报馆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刊登了大量回顾一百年历史的发展,展现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
《申报增刊》
1936年8月16日
1936年创刊,又名《申报星期增刊》。逢周日出版,随报附送。几经周折,1945年停刊。该刊以“介绍学术文艺”和“提倡生产”为使命,是一份综合性杂志。本期杂志介绍了《中国的一日》一书,此书由一则征文启事而发轫,迅即在全国激起反响。征文号召全中国各个阶层、各个处境、各个职业的人们,在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记录“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展现“现代中国的总面目”。
上海《解放日报》神州六号纪念特刊
2005年10月
上海《解放日报》于1949年5月28日在上海正式创刊。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该期报纸为“神舟六号”发射纪念特刊,丝绸质地,重约50克。其中一份随“神舟六号”升空,再随返回舱回到地球,是世界上第一张进入太空的中文报纸。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上海历史文化,敬请关注公众号:上海年华。告诉你最有品位的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