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使“金樽”空对月,一文带你认识“樽”

五粮金樽 五粮金樽 2023-03-06



樽的释义


  樽[zūn],指古代的盛酒器具。中国的酒文化发展繁荣,从酒诞生以来,酒皿器具随之而生,酒樽文化便开始崭露头角。众多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樽”,如:

 

有酒盈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樽与“尊”,两字读音相同,字形相似,樽字的原形其实是“尊”。

 

  “尊”字表示“尊重、尊敬”古来有之,表达的是尊敬之意。随着酒文化的发展,便演变出了与酒相关的“樽”。总而言之,“樽”,有以美酒敬贵宾之意。















樽的历史发展


  早在夏商时期,铜樽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了历史长河中。酒樽最初只是祭祀的参与者,它一般为圆形,青铜所制,内腹较深,壁直有盖,兽衔环耳,三足而立。

 

  樽在商代晚期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般只有最重大的祭祀才会呈献作为礼器,平日里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樽盛行于汉代《陇西行》有云: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这段话生动的描写了酒宴上客人们推杯换盏,农妇热情大方招待客人饮酒的情景。

 ‍

  樽沿用至唐代。唐代以后,陶瓷酒杯逐步代替了酒樽的地位,酒樽已经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一是由于酒蒸馏技术的发展,酒质也大大提高,体型更小的盛酒器如壶和注子变得更加流行;二是桌椅的出现,原本适合席地而坐置于案几之上的酒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三是唐宋时期瓷器冶炼技术趋于成熟,陶瓷杯作为酒具也流行了起来。


  发展至明清,只有在仿古玉器中还能偶尔看见玉樽的身影。




樽与宴饮文化


  樽材质以铜器、漆器为主,装饰风格往往很华丽,鎏金、错金银、浮雕等工艺并不鲜见,也有少量玉器和陶瓷器,一般用作宴饮时的盛酒器。

 

  樽主要应用于贵族的日常生活,器体往往比较灵巧轻便,纹饰细致樽的形象常见于汉晋时期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中,如成都昭觉寺汉墓画像砖、嘉峪关晋画像砖中均有樽、承盘、勺配套使用的画面。有的还与耳杯相配,置于精致的案几之上。饮宴时,要先将贮藏在瓮、壶中的酒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奉客。





五粮金樽


  五粮金樽酒,名字来源于诗仙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五粮金樽之“樽”字用得最为精妙,一是与浓香型白酒的主题相呼应,二是传承了流传千年的酒器文化,三是表达美酒敬贵客之意。“樽”为五粮金樽附加了重要的品牌文化价值。



  五粮金樽之“樽”,既代表德高望重、知行合一,也完美融合华夏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蕴涵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五粮金樽,承天时地利,得人和协调。


  五粮金樽根植中华传统君子文化,传承中华白酒文化,通过极具文化厚重与丰满的白酒产品来呈现浓香型白酒的多元价值。“鸿”运当头、蓝图漫卷、紫气东来,五粮金樽将传统吉祥文化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带来创意表达上的惊艳。









往期精选




带你沉浸式体验五粮金樽的酿造工艺

如果用董宇辉的语气来介绍五粮金樽......

新酒一杯送清凉,何惧炎炎夏日长!

对很多人来说,酒是不可替代的......

迎着光的方向奔跑!五粮金樽&五粮浓香公司沟通交流会在都江堰召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