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为什么困难重重?
自从强化垃圾分类以来,上海的小区变脏变臭了。
小区里到处是这样的场景:路边乱七八糟地堆满了没有分类的垃圾。由于垃圾桶被撤,大家就把垃圾直接扔路边,臭气外泄比有垃圾桶的时候更严重。
上海受现代文明影响较早,是中国最讲规矩的城市。上海人本来很少乱扔垃圾,自从“撤桶、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措施实施以来,开始乱扔垃圾了。
一位在上海某高校任教的王女士说:她家楼道里的垃圾桶被收走,扔垃圾不方便。于是大家决定自己掏钱买,物业说自己掏钱买的垃圾桶也不许放,撤走垃圾桶是街道的强制规定。(也有部门说,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由小区自己定)。
业主提出:我们交的物业管理费包括清理垃圾的费用,现在让我们自己走这么远倒垃圾,这费用应该退给业主。
图1:居委会召开垃圾分类调研会(图源 网络)
王女士说:“我们业主大会一致不同意撤桶,居委会当时也表示同意,但最后不管三七二一就只管撤了,所谓召开业主大会听意见只是做做样子。居委会设进小区几乎专门是跟业主作对的。过了投放时间,现在每幢楼前都丢满分类好的垃圾。居民意见很大。这样下去,垃圾分类真的最终又会不了了之。”
撤走垃圾桶到底是小区物业自行规定的做法,还是有关部门的强制规定?
很难相信在没有有关部门的指令下,全上海的小区做事会如此统一。
我在群里与一位垃圾分类的指导者讨论这个话题时,给他看一张每天倒垃圾的路线截屏:
图2:垃圾桶距离我家的步行距离(高德地图)
本来可以扔门口楼道里或者楼梯口的垃圾,现在需要下楼再走301米才能扔。扔垃圾的路程增加了不止十倍。
提着一堆垃圾袋走三百米路,站在腐臭味极重的垃圾桶面前,还要把脏兮兮发臭的厨余垃圾从袋子里倒出来。稍不小心,手和衣服就会弄脏。
另一个问题是大件垃圾越来越多。比如我网购一份仙居杨梅,外面是大纸箱,里面是泡沫箱,泡沫箱里面还有装杨梅的塑料篓,塑料篓外面是真空包装的塑料袋,旁边还有二个降温的冰袋。网购已经占到都市年轻人日常消费品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递包装垃圾。
包装箱太大,装不进普通的垃圾袋。扔垃圾的时候,通常是小盒子踩扁了塞到大纸箱,一大叠盒子抱着走,还提着几袋其他垃圾,一不小心就会撒一地。以前只需要扔到楼道垃圾桶,现在走很长距离,容易撒到路上,甚至楼梯和电梯里。
还有一个问题是猫砂和猫屎。尤其是膨润土猫砂,比重大,普通垃圾袋经常因为不够结实而破裂。提着一大袋猫砂走三百米提心吊胆袋子破裂撒在路上,这种体验并不好。
图3:政府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图源 网络)
作为市民,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官方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有关部门只能动员有限的人力去监督、指导垃圾分类,又希望马上把这事管得精细。这是一种关系到他们业绩和前途的任务。
但是,主管垃圾分类的人,若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市民的立场,感受市民的感受,是无法把事情做好的。
我前些日子写过二篇文章《垃圾分类依然是一个笑话》和《垃圾分类的成本是一吨二万元》 分享到某群后,有一位从事垃圾分类研究推广的体制内学者认为我的观点不负责任,他曾在基层做多场关于垃圾分类的报告和指导工作,总体上大家都表示支持。
上级到基层做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当然会表态支持。但是他们并不代表普通市民。
广大市民乱扔垃圾,就是以实际行动表决他们并不支持这种措施。
当年搞计划生育,凡是不达标的,地方官员撤职,所以各地都有不可言说的“果断措施”。
图4:计划生育语录
另一个例子是农村殡葬改革,某些地区砸棺材、烧棺材、炸坟墓、把已经入土的尸体再挖出来烧掉,有些老人为了赶在改革前可以土葬,不惜上吊服药绝食。
有些地方已经把垃圾分类加入社会信用体系,可见决心之大。垃圾分类违章一旦进入社会信用体系,会不会跟老赖一样被取消贷款资格、孩子入学受限制、子女不能当公务员、出门不能坐高铁?
只要手段足够果断,惩罚足够严厉,我相信垃圾分类是可以和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上山下乡、计划生育一样成功得以贯彻的。
回到初心,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垃圾分类是目的还是手段?
垃圾分类本身不是目的。垃圾分类是为了更容易处理垃圾。处理垃圾是为了环境好,让大家生活得更舒心。
如果垃圾分类的代价是折腾得大家都不舒心,那就是适得其反。
图5:垃圾分类漫画(图源 网络)
一旦有关部门把垃圾分类视为目的,并且确立KPI考核指标,和政绩挂钩,就可能出现把手段当目的的折腾。
垃圾分类,应该寻找一个可行的平衡点。如果简单方案可以解决80%的问题,复杂方案可以解决85%的问题,就应该采取简单方案。
从上海垃圾的现况看,80%以上的垃圾属于包装材料:聚酯饮料瓶,纸箱和泡沫,而这些是有人回收的。如果在楼道和大楼门口放置一个专门扔纸箱、聚酯饮料瓶和包装泡沫的地方,就解决了80%的垃圾投放问题。由于这些垃圾可以卖钱,会有人抢货,即使没有清洁工也不会大量堆积。这样最大件的垃圾可以就近扔在家门口,而不需要抱着一大叠箱子走很远。
垃圾分类,应该从最简单可行的做起:普通大众一看就懂,分类简单清晰。
我的建议是实行垃圾分类的开始几年,垃圾先分为二类。一类是容易回收的大体积包装类垃圾:快递纸箱,泡沫塑料,可乐饮料瓶。其余的则是混合填埋的垃圾。若是需要进一步分拣,则由专职分拣工去做。
图6:上海垃圾被运至太湖边(图源 新浪金融)
垃圾箱数量要多,体积要大,二十四小时都在。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就近扔垃圾,而绝不能用现在上海这种撤箱做法。
在大家适应二分法以后,可以增加湿垃圾类处理。我认为“湿垃圾”不妨改名为“腐烂发臭垃圾”。
据专家说,目前普通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法达不到农田施肥标准,不大可能用于农田施肥。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指望发酵堆肥创造经济效益,能发酵除菌减臭后填埋就很不错。
厨余垃圾容易发臭,不宜要求大家从垃圾袋倒出来。厨余应该装袋,并且袋口可以密封以防止臭气外漏。推广易分解的垃圾袋代替普通塑料,这样厨余垃圾袋可以在垃圾处理厂一起粉碎,经发酵除臭处理,再填埋。
图7:猫砂(图源 网络)
豆腐渣猫砂、松木猫砂、猫屎、狗屎,本来就可以和厨余一样发酵分解。膨润土矿物猫砂也可以混进去。膨润土是一种常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提高透水透气度和肥料率,对环境无害,无论填埋或做有机肥都可以,没必要和其他猫砂分开。要求大家把猫屎狗屎都冲入马桶,并不是可行的办法。尤其是膨润土吸水性很强,猫屎猫尿没法和膨润土彻底分离,很容易堵塞马桶和落水管。
垃圾分类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
若是分类标准本身逻辑混乱、难以理解,或者教育成本太高,给市民带来困扰,就应该修改分类方法,从最简单清晰的做起。好大喜功的大跃进是不现实的。
指望靠加大罚款和进入信用体系实现垃圾分类目标,执行力越强,越失人心。
推荐阅读: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