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南洋富商 南洋富商 2021-08-07
工程师学者思维打造的硬核生存指南,用博古通今的文字带你走进迷人而有力量的求生世界。科学系统解构生存知识,创新结合进化心理学学科。国内先行的求生手册,2020年个人和家庭必学的自救指南。
课程会不断涨价,以实时价格为准。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课程说明及价格。


1


几年前,有位朋友说起他儿子,痛心疾首。孩子一天玩游戏八小时,逃课去网吧,为了打游戏盗用父亲的信用卡。他从苦心劝说升级到亲自动手的暴力,从巴掌升级到棍棒皮鞭,最后扬言要把孩子活活打死,依然没法劝阻孩子玩游戏。儿子还有一些玩游戏的铁哥们给他鼓气:“不要怕,你爹不会真打死你的,他只有你一个孩子,打死你,他就绝后了。”
几年过去了,这位父亲眼睁睁看一个本来有望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变成一个成绩烂得一塌糊涂的废物,却无计可施。
我曾想跟这位父亲开玩笑说:“要不要……送给杨永信试试?”但是我没敢说出来。那时候杨永信被妖魔化得很厉害,全网络都是声讨杨永信的声音。


杨永信把药物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电休克疗法用得炉火纯青,甚至可以打碎你的人格,重塑一个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新人格。记者郭建龙得出的结论是,杨永信“其实就是摧毁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让其产生恐惧感,然后暂时屈服”,认为他的手法类似传销。
一方面是游戏成瘾者对电击恶魔杨永信的血泪控诉,另一方面是无数父母对杨永信挽救孩子的感恩戴德。
杨永信的疗法,都是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合法疗法。父母把患有精神病的未成年孩子强制入院治疗,也是合法的。
真正的问题是:玩游戏入迷算精神病吗?
福柯说过:对精神病的定义是一种权力。
在一百多年前,全世界的精神病专家竟然把二个男人之间的纯真爱情定义为精神病!

2


2018年的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卫生医疗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虽然不见得事事靠谱,在网瘾诊断方面还是比大多数望子成龙的爹妈靠谱一些。他们提出来网瘾的标准是:
**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按照这个标准,大多数孩子只是喜欢打游戏而已,距离网瘾标准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有网瘾的人大约是0.3%到1%。有烟瘾、酒瘾、赌瘾的人会高于这个比例。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达到网瘾标准,也没有生理方面的病变,只能算「酷爱玩游戏」。
即便孩子每天只玩8小时游戏,另外还有8小时在读书做功课。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玩游戏忍无可忍,他们认为孩子一天只读书8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孩子的读书时间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时间,甚至超越996。如果让他们做童工,我相信再黑心的老板也不会让童工每天工作14小时。
被送到杨永信那里的许多孩子,其实只是不听话,或者说不符合爹妈和老师的旨意。
如果孩子不是玩电脑游戏上瘾,而是做数学题上瘾,每天一回到家就狂刷各种高难度数学题,甚至一道题用二十种不同的方法去证明,中学三年竟然刷了四万道题。你会认为这孩子是「数学瘾」吗?会拿皮鞭和棍棒禁止他做数学题吗?会把他送给杨永信去电吗?
这样的孩子是有的,我说的就是真实例子,这个当年患上严重数学瘾的少年,名字叫苏步青。

3


上瘾的事儿非常多。比如有些人挣钱上瘾,家产上亿还不收手,还要源源不断去挣钱。
有些人写书上瘾。刚刚去世的叶永烈先生一辈子出版的书就有3500万字,若不是写作上瘾,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坚持写这么多字。
有些人读书上瘾,比如郑振铎,竟然收了十万本书。
有些人慈善上瘾,到处找机会做慈善。
有些人工作上瘾,比如87岁的高龄还要坐高铁出差去工作。
为什么不把这些上瘾的人送给杨永信去电?
如果一种上瘾被认为是「好的」,它不仅不会被认为是精神病,还会被认为是美德。
如果上网打游戏等级高,将来上北大清华可以按照游戏等级加分,家长就会送孩子上游戏兴趣班,甚至天天逼他们玩王者荣耀。
如果游戏级别够高就可以免考当公务员,家长会半夜三更熬夜陪孩子打游戏。
那些靠打游戏年收入千万的电竞明星,他爹妈会不会逼他停止玩游戏,送给杨永信去电,治愈网瘾后考一个二本大学,毕业了月薪三千。

4


一个父亲对孩子说:“你现在天天打游戏,将来没出息,生活不快乐,不要怪我今天没提醒你。”孩子回答:“我不玩游戏,今天就没有快乐。我为什么要用今天确定的快乐换取未来不确定的快乐。”
父亲说:“你将来考不上大学没工作怎么办?”孩子回答:“老爸你放心,大部分人都没读过大学,他们也有工作。我已经知道世界上80%的工作只需要初二学历,我今天已经初二了。”

电影「头号玩家」截图
有些学者认为,未来的世界只需要极少数人去工作,大多数人成为「多余人口」。这些多余人口怎么处理?他们不能胜任高尖端的岗位,而低端的简单职业已经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代替,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们,因为成本高于机器人。
于是这些「多余人口」,只能去享受社会低保福利。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在VR游戏中享受做成功人士和英雄人物的满足感。
今天沉迷于游戏的,或许就是未来世界的「低端劳动力」和被机器代替的「多余人口」。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沉迷于游戏以至于学业无成。事实上或许因果关系要倒过来,他们是因为学业无成才沉迷游戏。学业不能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而游戏却能以虚拟世界中的成就给他们精神抚慰。
多年前,不锈钢老鼠写过一篇文章,说网瘾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对心理疾病的一种治疗。
如果你的孩子就适合奶头乐,那就给他一个奶头吧。现实点,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有出息的。尤其是你自己的基因很一般,言传身教的榜样也不够好的情况下,指望孩子出人头地,是不太容易的。

5


有些读者看到标题就点击,希望我指点迷津,解决他孩子不肯读书、却痴迷于游戏的困境。我若不说几点我的意见,恐怕会怪我标题党骗点击。所以我强打精神,说几句或者对你有启发的话。
首先,你可以坦然承认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的孩子有出息,但是也要看到痴迷打游戏并不是一无是处。容易上瘾的孩子,不上瘾这个,就会上瘾那个。与其让他们对烟酒这种一类致癌物质上瘾,或者对赌博毒品暴力上瘾,不如让他对游戏上瘾,这样对预防别的上瘾是有好处的。
其次,你要想一下上世纪的那些没有网瘾的年轻人是怎样的。德国有热血沸腾的党卫军。日本有樱花般陨落的226青年和昭和一代侵华日军。苏联有在德国强奸二百万妇女的士兵。后来,南美洲有到处到别国输出革命杀人放火的切格瓦拉。法国有街头扔燃烧弹的左派青年。中国有革命意志坚定的红卫兵。再过几年,满街都是拿着三角刮刀和管插打群架的的古惑仔少年。


那些铁血年代的青少年都是没有游戏玩的。
如果有游戏让人沉迷,过一把虚拟世界中的英雄瘾,就会变成看到孩子磕破两个门牙都要大惊小怪的和平人士。
这个时代也有不沉迷游戏的青年,比如一位女大学生富二代,她喜欢各种昂贵刺激的天价极限运动,享受普通人没钱玩、有钱人未必有胆量玩的酷毙的各种运动,然后她在张家界翼装摔死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我孩子坐在电脑前,啃着方便面喝白开水就能玩一暑假游戏,省钱,还安全。
如果你非常渴望孩子脱离网瘾,变得热爱读书,我觉得有几个办法可以试试。首先你自己得变成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所谓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到你怎么做,而不是让孩子听你怎么训导。如果你把自己埋在书堆,以四十高龄每天记住一百个英文单词,以四十三岁高龄读在职研究生,或许可以给孩子一点点熏陶。
第二种办法是你努力挣钱,给孩子换个好学校。世界上有些学校,是比中国的衡水中学更有趣的。你若当过老师,就知道教育系统的各种繁琐考核把老师变成何等没趣无聊的人,各种教材和考试把让学生承受何等令人厌恶的学校教育。
游戏公司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心理学专家团队,他们殚精竭虑取悦你孩子,研究他的学习曲线,打造最好的用户体验。如果把教育部和游戏公司的人调换一下,让游戏公司管教育部,让教育部的人开发游戏,我保证你孩子就不会喜欢玩游戏,而是更愿意去学校上课。
第三种办法:你可以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那样的学校,那学校的洗脑功能比杨永信还厉害,打鸡血的能力比传销还强,足以改变你孩子的人格,变成一个积极上进的xx。

更多细节交流请点击:南洋富商微信交流群说明4.0


国内首屈一指的生存教育社区,prepper技能、信息互换互助,物资装备测评及互动分享。南洋富商文字、语音、视频,生存知识持续输出中,大量生存资料共享。工程师学者思维打造的硬核生存社区,教你不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在真实灾难降临的时候提高存活率。

信息就是生命,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为了生命安全和未来做好准备。知识星球提供三天内免费退款服务,欢迎体验。


您可能还会喜欢:

请把压岁钱还给孩子
孩子喜欢兴趣班么?揍他一顿就知道


请及时关注备用号,以防走失公众号名称:金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