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上海刑警803主题日——这些肉体凡胎的刑警,是怎样成为“追逃尖兵”的?

点击关注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


每年的8月3日是上海刑警的主题宣传日。在上海刑警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追逃尖兵”,常年“行走在刀刃上”。


白天黑夜里,他们用双脚在中国大地上追击逃犯,手中是“最难啃”的命案、积案,眼前是最危险的亡命之徒。为民除害、除暴安良,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这支“低调”又非凡的刑警队伍,就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五支队。人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人民警察的负重前行。


       在“刀尖上”追凶

今年7月17日凌晨,一个皖西北村庄,大雨瓢泼。200名警力,5架无人机,22条警犬,组成包围圈,蓄势待发。


对象是一名上榜公安部A级通缉令的持刀杀人犯罪嫌疑人。有线索表明,他可能就匿身于包围圈内的一处民房中。


民房的四周全是稻田,夏日的稻子已经抽穗,高度没过大腿。

暴雨刚停,上海和安徽警方展开行动:搜河沟、搜树林、搜民房,但犯罪嫌疑人却不见踪迹,犹如“人间蒸发”,抓捕陷入了僵局。


“再等等,一定能找到。”此次抓捕行动的指挥员、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五支队政委王广对身边的人说。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抓捕也迎来了转机:有民警说曾在一片稻田里看到有奔跑的身影。

王广率队上阵,他拿着长杆在稻田里仔细查找,不断拨开稻田里扭动的蛇。突然间,在离他两三米远的稻田里出现一个人影——嫌疑人正趴在稻田里一动不动。

“在这里!”王广和随行民警们一拥而上将犯罪嫌疑人制服。抓捕进行了4个多小时后,这起追逃命案成功告破。


抓捕,并非每次都是这种“大场面”。更多的时候,逃犯会隐藏在茫茫人海中。当追逃刑警与逃犯狭路相逢,意外和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胆气。


五支队探长孙树荣向记者回忆,多年前自己在抓捕一个来沪杀人犯罪嫌疑人时,追踪到他正在一家餐饮店门口支着油锅炸面食,周围聚满了购买的群众。随行的同事立马去隐蔽地带请求警力支援。


就在这时,嫌疑人突然有了准备向外走的迹象。

“油锅边上是人民群众,抓捕必须和油锅保持距离,但又不能让嫌疑人就这么离开。”孤身一人的孙树荣脑中的弦绷得紧紧。

当杀人犯走离油锅数米后,孙树荣大步向前,一个背抱把嫌疑人摔倒在地上,迅速对其上铐,增援力量很快也抵达了现场。

“‘亮剑’的瞬间并没有想自己行不行,只有一个念头:错过这个瞬间,就会让一个坏人逍遥法外,”高大魁梧的孙树荣平静地告诉记者,“抓捕逃犯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平凡的事情。”

了解五支队“刀尖上行走”的追捕事迹越多,越会为这些肉体凡胎的刑警捏一把汗。

他们不善言辞,却在火车站外抓捕携带手榴弹的犯罪分子、在火锅城与持枪歹徒搏斗、和抓捕对象从屋顶坠落、与在逃数十年的杀人嫌犯狭路相逢……若要将这些精心动动魄的事迹结集成书,惊险程度不亚于长篇警匪小说。

五支队支队长施宇翔在谈起这支队伍时引以为豪: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曾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诞生过1名一级英模,1名二级英模,5个个人一等功……

“只要有一人在逃,追逃就绝不收兵。”他说。


       这幅中国地图上,插满了小红旗

除了承担逃犯追捕,五支队还承担着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跨区域警务协作、行动支撑、专案侦办等任务。

“全国的案子就是上海的案子。公安协作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抓捕时机稍纵即逝,通过与各地公安机关‘多剑合璧’可以取长补短,节省人力和财力,拓展了破案空间和手段。”王广说。


多年前,五支队副支队长梁中心曾在一次协助外省市公安机关的抓捕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5年,梁中心和同事们来到上海某居民小区的一处住宅内,试图抓住一名逃窜来沪的持枪嫌疑人。通过技术开锁后,梁中心冲在前面,一脚蹬开了门。刑警们一拥而上,和多个嫌疑人一路从房间扭打到电梯间。

突然间,有嫌疑人躲在一扇门后举枪,枪已上膛,试图扣动扳机,准备来个鱼死网破。“枪!枪!枪!”现场有刑警大吼道。

电光火石间,梁中心和同事们一拥而上,挥拳、夺枪,分别抱住和按住嫌疑人的手、脚、腰。在该案,共缴获自制手枪两把,子弹41发。

“后来检测枪支发现,嫌疑人在扭打中已扣动了扳机,所幸的是枪里的击锤没有打着火。如果扳机再次被扣动,子弹就打出来了。”多年后,梁中心依然心有余悸。

梁中心在外协追逃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经历了太多危难时刻,生死瞬间,他用粗糙、厚实的“铁拳”协作抓捕过在逃人员800余人,其中命案逃犯超过100人,追逃足迹遍布全国两百多个县市。

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幅中国地图,上面布满了小红旗,都是他协助追逃过的地方。最东的一面插在浙江舟山群岛,最西的插在新疆克拉玛依,最南的插在了海南三亚,最北的插在黑龙江鹤岗。

他仍然记得2014年时,协助山东警方在上海一家旅馆抓捕一名持枪抢劫案的嫌疑人交代的话:“我本来已经踩好点,打算抢劫附近一家服装店。”

梁中心的经历是五支队协作追逃工作的一个缩影。2021年至今,这支队伍接待了各地到上海寻求警务协助的民警多达690多批,同比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此外,该支队每年向全国各地发出的追逃线索12000多条,接收9000多条。

在施宇翔眼中,功成不必在我,“逃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协助其他地区公安机关抓住一个逃犯就可能救了一群人,从根源上消除社会隐患,造福全社会。这就是我们做好对外协作工作的源源动力”。


       精细化追逃,不让一滴血白流

在“常胜捕头”梁中心的心中,有过一个“失败”的抓捕案例。

在一次为配合外省市公安机关来沪抓捕一盗窃团伙的成员时,梁中心和抓捕组的同事顺藤摸瓜在出租屋找到了嫌疑人。

嫌疑人身材矮小,但两臂肌肉膨起,很有爆发力。在逼仄的出租屋内,面对三四名侦查员,嫌疑人选择伸手待铐。但梁中心刚拿出手铐,因为侦查员站位不合理给予了犯罪嫌疑人逃窜的空当。虽然梁中心很快制住了嫌疑人,但一位侦查员被嫌疑人咬伤。

“人是抓住了,但有人无谓受伤就是失败。和犯罪分子决一胜负,只能是第一名,否则可能付出血的代价。”他深知,踏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抓捕过程就多一分危险。


满头白发的五支队探长宋海潮记得,自己曾在一处10米高的民房屋顶上,和一个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搏斗。

“在上手铐时,嫌疑人突然反抗,我和他在屋顶上扭打在一起。由于屋顶有斜度,失足和他抱在一起从屋顶上滑了下来,当时我内心第一个想法:完了。”

但所幸的是,宋海潮摔在了二楼的水泥平台上,嫌疑人摔到二楼后翻滚到一楼,受了轻伤。抓捕最终完成。

每次经历惊险的抓捕后,宋海潮从来不跟妻子说抓捕细节,“怕家里担心,衣服上如果出现血迹,都会说是犯罪嫌疑人的”。

有坚固的刀柄,尖刀才能不卷刃。支队里有一个共识: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宝贝”。宁愿多流汗,战时不流血。同志们绝对不能白流一滴血,什么危险都要考虑到,避免无谓牺牲,否则跟谁都没办法交代。

在五支队,无论是什么对象,每位刑警不是精心谋划,绝不轻易出击。

在抓捕前,刑警们会对每一名在逃人员都精确实施“一逃一档”,不遗漏在逃人员的任何信息,努力获取所有的行动线索;抓捕时,反复演练,一定要明确嫌疑人有没有隐案,身上有没有刀具、枪支等细节才行动。此外,五支队还总结出了“抓捕的十种技巧”,供新人学习参考。

在宋海潮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我们伸张的是正义,对付犯罪分子,我们就是一身正气的金刚,邪不压正。我们不怕牺牲,就算有过后怕,但案子来时都是一腔热血,从没人在抓捕时退缩和发抖。”


内容来源:新华社

高悬正义利剑 守护万家灯火

致敬无法露脸的城市真英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