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主题日】上海刑警青年大比武,但他们比的竟是“话术”!
昨天,上海刑警青年大比武,从海选的十强中决出金奖。这是属于上海刑侦战线的殊荣。令人意外的是,这场比武,比的不是推理破案,不是现场勘查,也不是追逃抓人,而是“嘴皮子”功夫。
图说:决赛现场 潘高峰 摄(下同)
比什么:劝阻案例与经验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骗子能够把群众骗得团团转?骗子们有什么‘成功经验’?我们能不能从中‘学习借鉴’?”
比赛场上,嘉定刑警陆航的“灵魂三问”,道出了很多人共同的思考。陆航讲述了他面对被深度洗脑的被害人,如何“以骗防骗”,用善意的谎言击败骗子的“剧本”,为群众保下血汗钱的故事。
比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分享的经验:向“骗子学习”,精准获取被骗人信息;利用身份优势,巧用“话术”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预设“连环套”,一环接一环,引着被害人自己把谎言拆穿。
虽然不是真正实战,但刑警们纷纷把自己最得意的“战例”、最宝贵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比赛场也是生动课堂。
来自浦东的刑警谢一锋讲了引入被骗者当反诈志愿者的创新做法。面对一个掉入骗子投资理财陷阱、但自信心十足的74岁老人,志愿者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我们上门时,他不屑一顾,躺在沙发上,把腿架得比头还高。”谢一锋尝试了各种方法,这位陈老伯一直横眉冷对。志愿者章先生此前也曾遭遇投资理财诈骗,被骗百万,后来成了一名反诈劝阻志愿者。关键时刻,他向陈老伯讲述了自己如何入局、如何步步深陷的过程,特别是提及自己的侥幸心理时,直击人性;谈到自己一意孤行对自己家庭造成的伤害时,更是声泪俱下。
躺着的陈老伯一下坐了起来。虽然他还坚持章先生的“投资”和自己不完全一样,但已经开始思索其中的细节。到最后,他说话声越来越轻,越来越不自信,一个人回了房间。
陈老伯女儿后来说,父亲当时就意识到受骗了,只是碍于脸面没有当场承认,但也同意警察立即进行资金止付。事后他更是写下被骗的完整经过,而且也加入了反诈劝阻志愿者队伍。
为什么:好人也要懂“话术”
“刑警803”是上海刑侦的金字招牌。每年8月3日前后,都是“刑警803”主题日。为何今年主题日要举行比武,而且比的是反诈劝阻?面对记者的疑问,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接警处置大队的范永兵给出了一组数字:28、49.6、56.7、2.1。
这些看似摸不着头脑的数字代表了什么?这是上海反诈预警与劝阻的数据:日均预警28万余人次,日均阻断诈骗电话49.6万余通,日均拦截有害短信56.7万余条,日均阻断诈骗网站访问2.1亿余次。通俗来说,这就是上海反诈的“圈层防护”能力。
巨大的数字折射出的,也是严峻的现实。据统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占全国刑事案件的50%以上。虽然警方不断提升技术防范能力,让技防系统在无形战场持续发力,但依然无法将涉诈有害信息百分百地拦截在外,必须同步采取预警劝阻的人防方式,尽可能实现人民群众“通联不被骗”。
全市各区反诈分中心也成立专业劝阻队伍,拓展劝阻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综合治理。平均下来,上海民警每天要上门面对面劝阻高危潜在被害人3000余人次。
说话是有技巧的,心理学更是一门科学。面对专业而与时俱进的骗子,好人也要懂“话术”,而且要更胜一筹。
上海警方为此专门组建“心防”联合实验室,明确劝阻“规定动作”、完善见面“劝阻话术”,面对被深度洗脑的潜在被害人,有任何好的经验和做法,都要互相学习、借鉴推广。
这次比武同样如此:来自全市各刑侦条线的青年民警齐聚一堂,把在劝阻工作中形成的“标杆”式劝阻、“标准”化作业、“标志”性案例分享给大家,通过具象化讲述,展现反诈预警“精准劝”的操作流程、劝阻话术和注意事项,总结推出可复制推广的技战法,提升上海反诈预警劝阻的综合实力,最终,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