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小凉亭,人见人爱

看见武汉☞ HANS汉声 2023-07-11



一定要去吃一次





😃


“吃了冇,到我们屋滴吃!”每到饭点,走过珞珈山街,一路都是吆喝。
短短150米珞珈山街开了十多家馆子,山城辣子鸡和吮指牛骨头很诱人,但我更偏爱街边那个小公园,珞园。






穿过餐桌外摆,钻进珞园,树叶挡住嘈杂,安静下来。
园子中央的凉亭石桌,是街坊和路人的共享餐桌
一张圆桌,四张石凳,打包的牛肉炒面还没吃完,提着咖啡蛋糕的已经在等我腾出座位。啃糯米包油条的刚把嘴揩干净,悠闲剥虾的又来了
经常吃着吃着背后冒出几个打卡的小姐姐,或者坐下一排比赛打毛衣的阿姨。





有时是家长带着伢来亭子里吃牛肉粉,牛肉粉放了半个小时,孩子早已玩起捉迷藏,问,能不能收桌子,“不能啊!还冇吃完咧。”
有次,我和朋友在亭子里吃午饭,一群街坊挤进亭子。爹爹拉二胡,婆婆唱歌,在与我背靠背的距离站成方阵,一遍遍重演。朋友说,“他们似乎看不见我们。” 








每次去兰陵路买炒面吃生烫,就算店里有位子,我也愿意打包弯一脚,带到珞园亭子里,坐下慢慢吃。
整个珞园在一把巨伞下,阳光被揉成星斑,洒落人间。来亭子里避雨,水滴树叶是轻快愉悦的四四拍。
巨伞是两棵70多岁的法桐,被命名为“珞园幸福树”,赐福街坊平安。
占领凉亭,就拥有了整片公园,环视所有





有竹林,竹子只有两三捆,但特意摆了两尊熊猫+一只熊猫伢雕像坐镇。有樱园,樱花两株,是小红书上的“小众赏樱地”。有枫林,绕亭一圈,初冬,红叶配上青瓦,有韵味。
暗香来自春天的一棵玉兰,秋天的两棵桂树,园子不过篮球场大小,景色密集。
珞园小亭子就像这一片的泉眼,整个街区的趣味,从这里汩汩涌出








环绕珞园小亭子的一圈红房子是百宝袋。
住家的,一层楼七八个电表,一群住了大半辈子的街坊。摄影工作室,盛装打扮的女孩每隔半小时出街,从《罗马假日》穿越《花与爱丽丝》。
古着店,一身阿美咔叽的肌肉男,穿着不重样的花衬衫。咖啡店,对着笔记本发呆的男生到底在办公还是摸鱼?





一头接驳兰陵路的柴米油盐和边走边吃,另一头通往黎黄陂路洋房绿荫下的咖啡时光,连接市井与精致的珞珈山街成了多元大拼盘,亭子里发生的故事每天不一样





一个下午,一群皮衣机车男把车停到珞园边上,引得路人拍照。一会儿又来了一群婆婆,带着躺椅晒被单,躺椅不够用,婆婆左右环视,把被单晾在了摩托车上。 
一个晚上,三个年轻男生划拳喝白酒,每碗必干,称兄道弟,月光洒在朱红的柱子上,要不是有个短发姑娘踩滑板路过,破了氛围,他们就要珞园结义了。








十多年前,珞珈山街上还只有两三家餐馆。有家川菜辣子鸡很正宗,鸽子汤要提前预定,主厨曾一度被各大川菜馆争抢。
现在街上的馆子有十几家,“黎黄陂路下午茶,珞珈山街吃晚饭”已是人人皆知的攻略。
十几家我没吃完,吃过的都还不错。





四家川菜馆门挨门,到底哪家牙签肉最入味一直是热议话题。食客也有挑剔的50、60后,每桌来份壳马烧鳝鱼。
常有老客自己买菜去捌号中餐“代加工”:才买的本地番茄,帮我糖拌哈子啊




///


  三角形那一块是巴公房子,中间两棵大树下方,就是珞园。Lockerbie Road 是汉口旧俄租界内唯一的英文路名,翻译为洛加碑路,后又音译为珞珈山街。



打车去珞珈山街,老格资的哥也可能会失手把你送过江,汉口珞珈山街,武昌珞珈山街道,搞不清楚,错了还回你一句,“汉口看不到珞珈山啊。”
珞珈山街原名Lockerbie Road,为了这条街,俄国人英国人火拼过。据说巴公房子之所以修成三角形,就是为了避让这片街区。
两旁洋房是1910年代英商怡和洋行开发的高档居住社区,当时Lockerbie Road是社区内部路,珞园则是私人花园。





规划师黄焕说,珞珈山街的街区尺度非常好,人们相处融洽,珞园留给居民停下邂逅,是完美的“邻里街区”。
在这里吃下午茶经常会遇见一个腰挺得特别直的爹爹,搬凳子在珞园晒太阳。





他在珞园背后住了60多年,原来到了夏天,街坊就在珞园摆竹床,乘凉喝汽水。
街上总有人,随时搬凳子出来,就有街坊聊上两句。老早就有人把餐桌支到珞园来,几家人一起吃,牵电线搬电视,一起看《射雕》。
路过的街坊停下来,“吃得蛮好咧。”
现在,石桌上的餐点每天上新,凉亭里人来人往,爹爹觉得,从前的热闹又回来了。





CREATOR

EDITOR/编辑

PHOTO/摄影

DESIGN/设计

吴智鑫

Path

coco


TOPIC

晚上吃么事?


SELECTS


LOCAL STORE


CONTACTS 

微信客服@张小花  (hansxiaohua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