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爱上诱奸犯的女孩
关于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的消息这个周末上了微博热搜,事实上,事情早在上个月已经发生。
4月27日,1991年出生的台湾才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上吊自杀。
“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贴在墙上。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用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以上摘自林奕含今年2月出版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述了叫房思琪的小女孩在13岁时被补习班老师诱奸的故事。林奕含的自杀原因是由于长期被抑郁症折磨,而抑郁症的症结就在这本小说里,
“每一个晚上她都梦到一只阳具在她眼前,插进她的下体,后来上了高中,她甚至害怕睡着,每天半夜酗咖啡。从十三岁到十八岁,五年,两千个夜晚,一模一样的梦。”
经已逝作者林奕含的父母证实,故事里房思琪的原型,当年被诱奸的小女孩,正是林奕含本人。
“我要爱上诱奸我的人”
其实我上周就下单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只是无良商家迟迟不发货,最后是在网上一口气看完的。
我原本以为我会是愤怒的,或者悲伤的,但都不完全是。朋友问我看完什么感受,我只能说,这个故事,和故事里的情感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很多。
故事里最让人震撼的部分不是老师道貌傲然的龌龊,而是以作者林奕含为原型,在故事中化名房思琪的女孩子最后爱上了这个诱奸她的老师。
这种“爱”看似很像心理课上学过的斯德哥尔摩候群症,指犯罪的被害者对犯罪者产生好感,依赖。但在这个故事里,这种“爱”的产生用斯德哥尔摩候群症来解释,太轻了。
第一次被老师诱奸后,老师说“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思琪事后经过激烈的心理挣扎,她想到的解决方式是“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从一开始,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小女孩就决定对耻辱闭口不提并且自我消化,她自我消化的方式是爱上这个羞辱她的人。
“她只知道爱是做完之后帮你把血擦干净,她只知道爱是剥光你的衣服但不弄掉一颗纽扣,爱是他插进你的嘴巴而你向他对不起。”
然而她成功了,尽管这种爱扭曲,且具有摧毁性。
“强暴是社会性谋杀”
林奕含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不是集中营,而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我读大一时,女权课上必读必考的一篇阅读材料叫《强暴是社会性谋杀》(Rape as Social Murder) ,是美国人类学家Cathy Winkler通过自述被强暴的经历,呼吁社会对强暴进行更深刻准确的定义。
阅读材料的标题很有启示性,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换句话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房思琪式强暴”中,老师是直接施暴者,但我们所在的社会也并非无可指摘。“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社会也许不仅是协助者,甚至是施暴者本身。故事中另一个叫晓琦的女孩,是老师在思琪之前,诱奸并保持长期性关系的女学生。被老师抛弃后,晓琦上网发贴控诉。回帖的人是怎么说的呢?骂她是小三,说她肯定用了老师的钱。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根本无法开口指责保持沉默的受害者太懦弱,只能去默默心疼逼迫自己爱上施暴者的13岁小女孩。
在房思琪的故事里,家庭也是协助施暴者的帮凶。事发后的某一天,思琪对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今年三月,浙江省一本《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发有关性教育尺度的讨论,起因是网上有人断章取义恶搞读本中的插图,然后进行传播。马上就有家长站出来反对,说尺度太大,这样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早,不能一味效仿西方,诸如此类。结果,相关教育部门就召回了这本教材。
我认真看过这本被召回的教材,教材中对于儿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性侵,给出了正确的引导,甚至对双性恋,同性恋都有非常科学的解释。家长们当年欠下了性教育这门课,现在还要来剥夺下一代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什么说中国的一些家长“欠教育”,首先他们过于神话“教师”的职业属性,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是信奉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年的孔孟老庄的确有值得敬仰的高尚情操,但现在教师做为普通职业的一种,并不是每一个都称得上为人师表,家长们却因为“老师”,忽略了性别,放心大胆的让未成年的孩子单独去异性老师家补习。
其次,盲目相信熟人。因为工作忙,毫无顾虑的把女儿交给家里某个叔叔,儿子托付给某个阿姨。这不是被害妄想,而是一个基本的意识问题,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害,而且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犯下了错,因为受害的孩子会选择缄默,自己来背负这个秘密成长。缄默好像也是我们文化中的一种,出轨,被家暴要缄默,因为家丑不能外扬。被奸污了更是要缄默,说出来了就是一生的耻辱,因为社会对待强暴就是这个态度。
在西方国家,成年人是根本不允许与未成年儿童独处一室的,故事中房思琪的妈妈却主动提出让老师带女儿去看画展。可以说,“房思琪式强暴”的发生,也与“思琪式家长”的愚昧不无关系。
“思琪终将走向毁灭和不可回头,
是因为她心中有柔情,有爱,
甚至到最后还有性。”
然而“房思琪式强暴”最让人心悸的地方在于,愤怒和控诉是我们这些外人一厢情愿强加给这个故事的情绪,作者本人称自己“无心勾连社会议题”。
“这绝不是一本愤怒的书,一本控诉的书。”
如果她只是愤怒的,那么她一定不会自杀,因为愤怒是可以让人活下去的理由,杀死人的,是她自己都无法面对的,对施暴者那种让她感到羞辱,堕落,却无法摆脱的爱意,这是绝望的。
她被迫爱上了一个本应该恨的人,这才是这起强暴中最可怕的,也是我认为很多人没有读懂的地方。施暴者强暴的,不止是小女孩的身体。
作者林奕含给笔下人物思琪设定的结局是精神失常,她本人选择了自杀。
根据林奕含父母发布的声明,故事中其他几个受害者的遭遇其实都是思琪一人的经历,只是分述给了几个角色。我暗自揣测,现实中,被抛弃的晓琦其实就是长大了的思琪,看到老师带更小的女孩回家。
「老师你究竟爱我吗?」
「跟你一起下计程车的小女孩是谁?」
这是故事里最让人心痛的,女孩为了消除屈辱感,强迫自己爱上了施暴者,却最终被弃之如敝屣,留下一辈子都治不好的伤和抹不去的阴影。
「老师是真爱我的吧。」
“房思琪式强暴”中,被强暴的不光是肉体,还有灵魂。被摧毁的,是女孩的精神世界。
可恨的施暴者,被枪毙一万次都不嫌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00v8bab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
早熟而美丽的作者身上发生了厄运,而她用略带戏虐的笔法写下故事,我们却无法像看《洛丽塔》一样,带着庆幸合上书说,幸好不是真的。
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故事,我们谁也不能假装。
只要“房思琪式强暴”还在发生,“房思琪们”还在挣扎,我们就谁也无法假装。
-end-
往期文章
少女娜娜:98年女主播名校辍学去日本拍av,曾被父亲猥亵男友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