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剧《延水谣》将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两日上演


文艺为人民服务
大年初十、初十一(即2月19日、20日),话剧《延水谣》将作为“2024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展演剧目首度亮相北京,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两日上演。


目前,该剧已参加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作为展演剧目“开幕大戏”在温州大剧院上演;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入选陕西省艺术基金2023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入选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宣传文化事业项目补助类资助项目。



话剧《延水谣》以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们充满蓬勃朝气的创作与成长为线索,书写了那个时期延安知识分子从单纯的文艺家向文艺战士的转变之路,勾画了党的文艺思想是“为何提出”、“如何确立”、“反响成果”的一系列形成脉络,在生动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战斗场面中,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全民一心为家国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壮阔群像,将延安精神、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可视化,揭示了是“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深刻含义。



尽管这是一部书写延安精神的作品,但创作者并没有简单直白地进行说教,而是将思辨过程与精神理念融入到生活化的故事情节之中,在不同艺术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中探讨“什么是艺术”、“我们需要怎样的艺术”……这其中既有文艺工作者内部的讨论,即“山顶上”下来的与“亭子间”出来的关于作品的高低文野之争,还有文艺工作者与普通百姓之间,对于看得懂与看不懂的争论,以及文艺工作者与战士们之间对于文艺作用的争论。归根结底,就是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当鲁艺沙龙中讨论选专业性更强的大戏《秋夜》还是选更具宣传性质的活报剧《前沿》时,不同艺术理念的激烈辩论使大家陷入沉思。画家沙茫和放羊老汉对于“阴影”和“阴阳脸”的争论令人捧腹,也极其形象地阐明了百姓对于艺术“要好看,要美”的朴素理解。文学家竺之奇和八路军团长范铁峰对于“作品应该写什么”和“艺术需要距离感”的讨论,也十分形象地阐明了艺术的宣传功能与艺术家需要有独立思想情感之间的冲突。这些精准生动、极具典型性的碰撞在话剧《延水谣》中比比皆是,将枯燥的文艺理论更加具象、易懂地呈现给台下观众,也让观众更加期待那条可以兼顾各个方面的更加合理的文艺路线的提出,再现了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必要性和先进性。



这种艺术理论的思辨也给当代的文艺工作者们带来了深入的思考,鼓舞更多的艺术家、作家走进人民、拥抱时代,创作出更多被人民大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正如剧中所说的那样,人民群众是最权威的评委,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是最高的褒奖。



话剧《延水谣》采用散文诗化的结构样式,在人物设置上以“类别”替代“个人”,注重群像塑造中的个体表达。在保留历史上真实人物精神的前提下做了艺术虚构,使剧情与史实呼应,精神与时代贯通。其中留洋归来的鲁艺学子文慧心与八路军团长范铁峰之间的爱情曲折幽默、感人至深。二人从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后来逐步接受对方,走到一起的过程,正如中国文艺与中国革命的浪漫结合。范铁峰团长送给文慧心的炮弹壳钢笔,恰恰体现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让子弹变成笔,让笔变成子弹”的精神内核。当范铁锋团长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喊出,是文艺“给我们的刺刀尖带上文化”时,也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观众,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力量。



剧中还尽可能地将延安“鲁艺”创作的文艺作品镶嵌其中,不仅强化了戏剧节奏,烘托了历史氛围,也满足了观众们的怀旧情绪,形成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每每演出都有观众们在台下打着拍子激动跟唱,甚至出了剧场还会激动地在海报前唱着自己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翩翩起舞。这些歌曲仿佛已经成为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时刻唤起着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铮铮铁骨。



这部剧的主角是年轻人,演员们同样也是年轻人。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生在怎样的年代,我们的青年都同样青春、同样昂扬、同样胸怀天下、同样追逐梦想。愿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跟随话剧《延水谣》一起,触摸曾经的热血与蓬勃。



大年初十、初十一,我们在国家大剧院,与您相约。




观众评价











2024219日 19:30

2024年2月20日 19:30


北京·国家大剧院



END
编辑 | 云狸图片 | 西安话剧院初审 | 云狸终审 | 任修尹

西安话剧院

关注我们

让艺术成为一种习惯
让戏剧改变生活让舞台为你造梦让西安话剧院带你追光

扫码关注西安话剧院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剧《延水谣》将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两日上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