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称评审改革来了!学术造假一票否决、不再只看论文

2018-01-11 学术志

来源 | 医学界(ID:yixuejiezazhi)

作者 | 子不语    编辑:学妹


从2018年起,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职称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有多重要?


前阵子,《医学界》头条转载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先生的文章(院士批判临床医学学位制:不是每个医生都必须做科研),秦院士犀利指出:“如今论文、学位与职称晋升有关,学位、职称又与待遇有关,形成了‘利益链’,在利益至上的今天,谁还愿意放弃?”


事实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职称是一个人职业技能、学识水平、工作实绩的证明和肯定,是任职、升迁、受薪、享受福利待遇的一个依据。


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医生强烈期盼又饱受诟病的制度,日前迎来新政。广西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意见》明确,从2018年起,在全区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此外,论文不再“一刀切”。特别是针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主要评价其工作能力


职称制度为什么要改?


本来通过职称的晋升来体现自己的技术身份,并且还能获取更好的福利待遇。这说起来倒是一件好事,但为何频频被人诟病呢?


长久以来,一心专注于临床的医生们发论文、考外语和计算机成为评职称的“铁律”,不仅使医生疲于应对,还衍生了大量论文造假行为。有专家表示,我国长久的职称体系中选择了英语、论文这些并不能真正体现医生能力,却容易量化的评价指标,削弱了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正性,使参与者产生不满情绪。


杭州某三甲医院泌尿科医生表示,对于目前医生的职称评级考核,包括三个方面:临床业绩、教学任务,以及文章和课题。


“临床业绩是个排除选项,难去量化。不同科室也没法比较。因此,临床业绩做得怎么样?最后通过有没有发生医疗赔款或者医疗投诉来排除。第二个指标教学任务,即完成多少科室的教学,带几个学生,也是大家都能抵达的及格线。所以最后的晋升难度和PK点位就落在科研文章数量以及影响力因子上,因为这是可以量化的。这个排名会决定你能不能晋升。”


秦伯益院士曾指出,医生应该做科研,但不是每个医生都必须做科研。医生的主要职责是看病,纯为晋升目的而刻意选题做科研没有意义。


一位北大医学院毕业的医学博士也告诉《医学界》,自己热爱临床,但感觉不适合做科研,最终没有选择从医。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后,各地相继出台职称制度改革办法,但各有侧重。


职称制度改革终于一锤定音,卫生职称的改革赫然在列!


然而,面对更容易得到的职称,也有人质疑会职称的含金量是否有所降低。


从各地政策中也可以看出,各地政策的侧重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打破“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论,为医生松绑是共同的内涵。不可否认,作为强化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解除基层医生评职称枷锁,对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评审标准还需细化。


正如目前不少地方将“医德”纳入医生职称考核之后,医德的考核究竟遵循怎样的标准,又由谁来考,谁来核?目前尚无定论。此前曾有媒体表示,当医生被分派了营收的指标与任务量,甚至连绩效和奖金都无不与之挂钩,医疗服务整体的“趋利化”,其实已与医德无关,而更多体现出制度的安排与授意。


而不少城市探索的以病历等成果来代替论文评职称,细则的制定也并不简单。


专家指出,新的标准够不够高,执行标准是否够严格,能否服众,这些都至关重要。新的评审标准要切合实际,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必选项”,不断强化实际能力这一核心标准,才是发挥职称社会引导功能的必由之路。


各地职称改革都在“小步快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加快职称制度改革步伐,“不拘一格降人才”,让职称制度回归本来面目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上至国家,下到地方都开始积极行动。


河北:学术造假“一票否决”


5月5日,河北省出台全国首个职称改革实施意见,其中要求完善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江苏:医德考评不合格“一票否决”


7月,江苏省对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资格条件进行了重新修订,突出医德为先,突出能力实绩,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医护申报职称晋升时,医德考评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凡核查证实材料不实的,个人弄虚作假的,列入不良信用信息系统,3年内不能再次参评职称。


天津市:向基层医务人员给予政策倾斜


7月11日,天津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制定了一系列基层卫生职称评审政策,侧重临床实践能力、工作业绩、职业素养和群众满意度;放宽学历要求,取消职称外语、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硬性规定;弱化论文、科研要求,以贴近基层卫生工作的“健康档案分析报告”、“全科病案管理分析报告”、“病案分析报告”或“专题报告”为考核重点,提升基层卫生人才评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将基层卫生专业高、中级职称比例放宽至70%。


江西:收红包、拿回扣评高级职称要延期


8月30日,江西省卫计委印发《关于印发江西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明确凡收受红包、拿回扣、开单提成,经组织查实者,职称评审要延期。此要求与江苏省的“医德”规定有相似之处,对端正行风将起到积极作用。


山西:医生写科普文章可参评高级职称


10月,山西省卫计委在全国率先把撰写科普文章,纳入2017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从单纯重视SCI论文,到凸显科普的重要性,高级职称评审的导向让医务人员觉得新鲜。“医生闲来没事儿,写写科普,顺便也把职称搞定了。”


贵州:参与远程医疗成晋升必备条件


10月20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参与完成远程医疗服务工作,将作为晋升上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必备条件,没有参与远程医疗服务工作,不再具有参评上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


安徽:探索以病历代替论文评职称


12月21日,安徽省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论文不再“一刀切”。同时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试验示范方案、设计文件、教案课件、病历、创作成果、展览、收藏证书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在申报职称时,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含医古文、古汉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必备条件。


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2017年英语学科年度书单(58本)》


点击图片查看:《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七宗“最”》



学术志

是学术中国、知深的新家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学术知识服务不变,欢迎回家!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