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六次考博经历看入学考试的意义!
来源 | 刘潇老师有话说(ID:lxaio418)
作者 | 刘潇 编辑:学妹
01
1988年,我初中毕业,报考了师范学校。
当年之所以报考师范,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当年的招生政策有一条:报考师范的考生,在中考复试时不考英语。
英语,是我上初中时所有科目学的最不好的一门课,所以,我就选择了师范。
自中考初试,师范三年没开英语课,毕业后又教数学,两年之后来西安进修数学教育专科,也没有开英语课。然而,在进修一年后我决定准备考研时,初中学的最不好的英语,也已经扔了六年,已经想不起来英语有多少个字母了,就这样的基础,我走上了备战考研的道路。
四年之后,我第一次走进了考研试场,英语只得了十来分而败北。如果,我当年沉浸在十分的成绩中而失望、退缩,也许,我今天还是老家一所中学的老师!
然而,我对那个十分想也没想,又开始了下一年的备考,第二次,英语得了二十几分,用一年的时间,提升了十来分。如果,我为这一年的努力而失望、退缩,那么,我今天还是老家一所中学的老师。
再复习一年,三十来分,又复习一年,四十多分,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年,是我第五次考研,英语成绩是六十五分,什么概念?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单科控制线不到五十分。当我第一次坐在导师面前时,导师看着我惊讶地说:你的英语这么厉害!
在导师眼中,在所有人的眼中,我的英语这么厉害。可是又有谁知道我曾考过五次,又有谁知道我准备考研之始竟然连英语字母都写不全,又有谁知道我第一次考研时英语只得了十分!
02
以初中英语为起点,以进修的两年专科学历为起点,我考研五年失败四次,是因为我水平太差。但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还是有着很大的公平性在里边的,失败四次,是自己水平不行,我服!
在我还没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就又开始了备战考博的路。可以说,上硕三年,我在教室、在图书馆,又孤坐了三年。硕士毕业前,我是我们班唯一没找工作的人,因为,我自信我考博一定能成功。
而且,我只报考了一所学校,我自信我一定会一试成功。
然而,没想到的是,我的考博道路,走的那么艰难。走的比考研还要艰难。
如果说,只要努力到了,就能通过考研;而考博,努力了也得不到通过!
他们之间,就差一个有没有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
硕士入学考试是全国统考的,而博士招生,是各学校自己招,全国有多少个博士单位,每年就会有多少场博士入学考试;对于每个博士单位的每位博导来说,几乎就能决定最终的录取结果。
03
第一次考博前,我想着只要我交上一张好试卷,就可以了。
第一试考的是英语,拿到试卷,竟然二十分的选择和填空题是我已经练的非常熟练的原题,下考场后我估分英语不会低于七十分。然而,成绩揭晓时,专业课成绩高高在上,我的英语却只得了49分。单科控制线是50分,以1分之差败北。我觉得以我已经历经多次英语大考再没失利的我的估分能力,不会相差这么远,就去研招办提出要求查卷,招办让我写个申请。我把申请递进去,让我等一会,拿着我的申请进了里间,几分钟后出来了,交给我一张纸,上边写着:第一题多少分,第二题多少分,第三题多少分……总分49分。
这就是查卷的过程。
我无话可说,转身离开,决定再考。
04
同学们都已决定了工作去向,而我是唯一没有工作的人。知道我考博失败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给我说,考博是要提前和导师说好的,只有导师同意招你了,才能报考。
然而,此时的我还是将信将疑,当了十年中学老师的我觉得,导师怎能拒绝一位学生的好试卷呢?
第二次,我报考了北京的一所名校,名报完后,想着别人说给我的话,决定还是和导师联系一下吧。
电话打过去:X老师您好,我今年报考您的博士生。
电话那边:欢迎报考!你硕士和本科是那个学校的?
我回答:我没上过本科。
电话那边:那你第一学历是什么?
我回答:中专。
电话那边传过来了惊讶甚至带有反感的声音:唉呀,那你别报我的了,报其他老师去吧。
本次考博结果可想而知。
05
好在,全国没有统一的博士入学考试时间,每年除了寒暑假之外,几乎每一个周未,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大学有博士入学考试。
我又报考了成都的一所牛校。受上次报考和导师联系的打击,我决定不再和导师联系,黑考!
2007年1月24日,我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股指期货:慎防从主动性建设滑向被动性破坏!》
3月初,我来到成都考试,面试时,要从厚厚的一踏题中随机抽出一题现场做答。
轮到我时,我顺手抽出一张纸条,只见上边写着:请你谈谈对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看法。
我看到题的一瞬间,心想这不是抄我的题么。略沉默了几秒钟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就开始侃侃而谈。
因为我没有提前联系导师,我也不知道前边台上坐的六位博导中,哪位是我要报的导师。我只看见他们坐在上边不断的点头称是,等我说完,只听一位博导说:你回答的非常全面,你能不能保证一年的脱产学习(不是在职读博)。
我说:我能保证三年的脱产学习。
话说到这份上,至少面试这一关应该没问题了吧,我兴奋地回到了西安。
然而,一个多月后,成绩揭晓,我的笔试成绩排名前列,面试成绩却只得了59分,单科录分线是60分。
06
在同一年间,我又考博三次。
又是一所北京的名校,成绩出来后,我在导师名下无论是总分还是单科,都是排列第一名。考试前还是没和导师联系,成绩出来了,这时再不联系就是我的不对了。电话打过去,导师问了我的分数,第二句话就是:你上不上自费?如果上自费,我就录你,如果想上公费,我就不录了。
每位导师名下都有公费指标,但是,导师却要把成绩第一的学生录成自费生,我找谁去说理?
同时,西安交大的录取也有了结果,我就选择了上西安交大。
也是上的自费。
自费生要交四万元学费,那时的我一穷二白,连生活费都要一节家教一节家教课的去挣,四万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但是,如果能上公费,不但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有一千元的生活补助。
至少,不用为生活担忧了。
而我,却不得不继续为生活担忧,为还交学费时所借的债而操心。
07
曾经,我上博的目标是能去国外留学,然后能回来在上交所、深交所,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这样的单位工作。
我考博六次,都是知名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
然而,上了博,了解后才知道,这些单位对博士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年龄35岁以下。而我开始读博时,是35岁。国家对重点大学的博士生有一个政策,公费生通过一个英语考试,就可以公派出国留学一到两年,导师把我录成了自费。
在我读博一年之时,以36岁的高龄,迎来了孩子的出生。我的生活可以随便溱合,但我不能让孩子的生活凑合,我总应该给孩子挣来奶粉钱;我可以东漂西走,但我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住处。
四万元学费是借的,要生活,还要还账。
我窘迫到无法生活下去的地步!
在交大读博三年之后,在即将拿到博士毕业证的前一刻,为生活所迫,我放弃了十年时间几乎用生命追求来的就在眼前的博士学位!
08
那些年,我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发文章。在没有人脉没有关系没有钱的人生中,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甚至血汗杀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一天中午,在教室正上自习,手机来电,一看是北京的号,我就赶快出了教室接听电话。这是接到《中国经济时报》编辑部的第一个电话,电话那边说稿子已经通过终审,编辑和我交流了一些看法,文章就这样见报了,就是这次电话,我知道了苏培科编辑。
后来,又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过三篇文章,每一次都是苏培科先生和我通电话交流学术问题,提出改稿意见。
是苏培科编辑,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间里给我带来了一线希望和光明,在我几乎看不到前途的那两年考博时间里,感谢他带给我的力量!
苏培科先生现在已经是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CCTV财经特邀评论员;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秘书长;借此文祝他生活愉快,工作顺利!感谢他曾给过我的帮助!
感谢《金融教学与研究》的编辑,名字却不记的了。是他给我打来电话,交流我的论文《CAPM的逻辑悖论、现实尴尬与理论突破》并最终发表,不但不收版面费,还给我寄来了稿费。
也感谢其他一些杂志社的辑辑,能认可我的文章并发表,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候,给我带来了鼓励和信心!
09
如果,能有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我也许能早两年读博。如果,能以成绩排序安排公费自费,我就能获得公费读博的机会。如果真能这样,我的人生就是另一个写法,也许,在国家智库里会有我的身影,也许,在上市公司高管里会有我的身影,也许,在全国知名学者群里会有我的身影。但是,命运把我推向了在西安做小升初的境况中来。
命运不公吗?
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师范,把庄稼地里走了二十年的脚拐向了学校的讲台;那时候,同学们以能分配在县城的学校为理想,同学们以能从农村学校调到县城学校为奋斗目标,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越了县城、跨越了地级市,直接来到了省城,而且在这里闯出了一方自己的天地。
以博士所读专业为自己支撑起一个平台,是一种活法;今天的生活,也是一种活法。
人生,其实有很多活法。
后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必抱怨于社会对自己的不公。成绩,是自我努力之后的一个回报;饭碗,是自己奋斗来的一个生活方式;工作,是自己能力的一个认可;活出自己的能力,活成一个自由的人,才是成长的目标,至于其它,都是身外之物,它认为自己重要它就重要,它认为自己不重要了,它也就不重要了。自己换个地方照样重要!不必在乎结局是那种活法,只要自己在努力,就好!
10
以此文,借问小升初入学是否该有一个公开公正的考试?
也献给走在学习路途中的普通百姓的孩子们!
对于“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
您怎么看?
欢迎文底留言
留言获得点赞最高的一位将有书籍赠送哦
(统计截止1月15日)
▼
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学术志携手“亚洲统计一哥”邀你回家领新年礼》
点击图片查看:《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评析》
学术志
是学术中国、知深的新家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学术知识服务不变,欢迎回家!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