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3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为什么成绩优异、进入央企的硕士生最后却选择了自杀......

2018-02-12 学术志

来源 | 南瓜学堂(ID:pumpkinschool)

编辑:学妹


1月29日凌晨,25岁理工硕士罗正宇在武汉一家小旅社自缢。


当晚,其父罗立军从打工地浙江绍兴赶到汉口殡仪馆,见到了儿子的遗体,还有他全部的遗物,一个读大学时的破旧拖箱、一个蓝色双肩包、几件旧衣服、一个钱包和一部价值千元的智能手机。钱包里仅有一张身份证,无一分现金。手机里,有儿子的遗书。



借了一屁股债,指的就是手机里13个网贷APP,总共欠下5.2万元分期欠款,这些小额贷款大多从单笔1500元至8000元不等,被分成半年至1年不等的分期,目前不少已经逾期。


曾经,罗正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经过6年本硕连读,2016年7月毕业,后应聘进入到武汉一家央企工作,每月工资能拿6000元。本应是寒门弟子的苦尽甘来,可最终为何还是踏上不归路......


· 隔代抚养或致个性封闭 ·


1岁时,罗正宇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的生活基本上由爷爷奶奶照料。他从小就和爷爷十分亲近,即便大学毕业,依然保持着每周五和爷爷通电话的习惯。直到出事3天前,罗正宇还在跟爷爷报平安,说工作身体“挺好”。


罗正宇的硕士导师杜志刚的印象中,罗正宇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就是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于和人互动交流。“他自尊心很强,平时很少主动和同学交流,在同学群中很少冒泡,2017年就更少说话了。”他的同学如是说。



《海宁日报》曾刊登一篇“隔代抚养弊端不可轻视”的报道提到,相比由年轻夫妻直接抚养的孩子,隔代抚养的孩子往往呈现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交流能力较弱等特点。


虽然隔代抚养能增强孩子的家庭观念,使孩子长大后仍然与祖辈保持亲密联系,但隔代抚养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老人家喜静不喜动、思想固化的特点,容易让沟通障碍、自闭倾向、逆反等心理问题悄然滋长。


对于每个人来说,儿童时期的生活环境对长大后个性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爷爷奶奶的相处太容易,物质和生活的需要相比父母亲更易满足,欠缺的是情感和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或许正是因为罗正宇从小几乎没有和父母待在一起,只知道孝顺爷爷奶奶,只知道读好自己的书,却从未向最亲近的人倾诉心声,也不知道如何与亲近的人相处,不知道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即便有爷爷奶奶在身边,情感的支持、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身心上的需要难以被满足,导致他在与人交往、沟通时也无法敞开自己,自由地表达。



· 身份转变或致压力过大 ·


6年前,罗正宇以优异成绩被本硕连读录取。3年前,罗正宇曾被评为学校“三好研究生”。一直以来在校表现优异的他,到了步入社会的时间里却变得手足无措。其实,众多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都会经历角色转换的困难过程,轻则出现恐慌、焦虑、痛苦等心理不适;重则放弃自我、萎靡不振,影响日常生活。



毕业之后,身份、环境的变化时刻警示着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小树苗,一语一行都有被责罚的风险;同时心态、欲望上的转变也会促使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当我们摘掉了学生的标签,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当欲望膨胀,我们也要学会看清现实,脚踏实地。这一切需要莫大的勇气,也包含了很多看似简单却重似泰山的挑战:接受现状、敢于低头、不怕失败......可惜的是,罗正宇没能接受挑战和顶住压力完成转变的种种修行,而是选择逃避和欺骗他人,同时也欺骗自己。


· 网贷欠款终成夺命索 ·


我们来捋一捋时间线。2016年7月罗正宇毕业,同年应聘进入一家央企,被外派到杭州工作。2016年底,辞职回家乡过年。2017年1月,回到武汉。8月,谎称在一家汉口的网络科技公司上班。2018年1月23日入住事发小旅社,29日凌晨,顶楼自缢身亡。


他手机里的网贷APP贷款被分成半年至1年不等的分期,很多已经逾期。支付宝消费记录显示,最近1年活动轨迹基本就在附件几条街的几家网咖和便利店,几家炸酱面、拉面馆、牛肉面馆和汤包店。


也就是说,至少辞职后罗正宇就开始网贷,也有可能辞职前就已经开始,因为钱来得快便不再工作,之后一年里,全靠网贷度日。


并且除去13个网贷APP分期欠款外,还有几笔共约1万元的微信私人高利贷。包括罗正宇的父亲、二叔和三叔在内多位家人,已经接到了催债公司的各种骚扰电话和短信。最终他们只能将殡仪馆开出的单据贴在微信圈内,试图让催债者止步。


港片中经典催债场景


以学生身份的网贷也称“校园贷”,在百度上搜索“校园贷”,出来的都是这些触目惊心的标题。



校园贷始于2014年,我们也曾经谈过因为校园贷造成的种种悲剧。


似乎死是唯一的解脱方式,最后换来的是风尘仆仆赶来的父母恸哭和街坊邻里的谈资笑柄。


如果罗正宇知道一年以后是这般情境,当初他还会碰校园贷吗?没有还款能力的大学生们,还要碰校园贷吗?拆东墙补西墙的无用之举,还不停止吗?



贷款自杀事件为什么总是出现在大学生、甚至高学历的研究生身上,因为自由的大学生们喜欢活在理想生活当中,无论是为了满足虚荣还是逃避现实。身份和收入和支出不匹配,而什么都没有却肆意挥霍,是一个颠倒过来的过程。


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可能是最初塑造一个人的土壤,但绝不是自己不按生长规律擅用催化剂寻求捷径导致最后毁灭的借口。


一个人的茁壮成长是需要立足现实的,这是一个永世不变的自然规律。好的家庭背景是运气,好的工作安排是运气,可是持续发展必须是靠个人自身的努力。毕业生有富二代、官二代、创业者……这当然分高下,但至少也是有人投入精力。


用“贷款”塑造出来的一个泡沫是没有用的,自古借钱大多都是留耻,这么多血淋淋的事实还是没能警醒深陷春秋大梦中的大学生们。


唯有抛开幻想,斩断被安逸麻痹的神经,调整心态,脚踏实地,才是一个鲜活的年轻人呐。



精彩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中国大学进步榜

中国大学退步榜

博士也看出身,本科学历的影响几时休?




第一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

读博期间因为本科出身不好被鄙视过吗?

求职期间因为第一学历被拒绝过吗?

一起来吐槽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