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的孩子,我为什么建议你读个博士

学术志 2019-06-15

来源: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ID:sciclubs)

作者:秋木    编辑:学妹



这个标题想了好久,为什么不用农村而用了乡村?乡村有一种美的味道,countryside,仿佛是英国唯美的乡下,稻田、麦地、牛和羊,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除了沉醉,还有种自豪。然而这并不是中国农村的现状,虽然温饱的问题多数已经解决,但教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依然远远落后。就我所在的福建沿海农村而言,过去的20年,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能上到一本的孩子很少,更不用说博士,整个村的历史上也就那么一两个。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我的小学、初中是在乡镇上的,高中由于偶然的机会到大城市免费读了3年,大学是985、211高校,后来到香港读了博士,毕业后走上了生物医药创业的道路。大学之前,我只踏入过两个城市,从未出过省,视野和见识相当的匮乏。那个时代,网络资源接触的很少,农村与城市的资源相差巨大。


我小学时,学校的小小图书馆开放了一年,有幸能读到《一千零一夜》、《宝葫芦的秘密》和《十万个为什么》,已经算是奢侈。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小学某次城里的小孩来访问,教我们念英文,围上去,满满的都是炽热的崇拜。高中就更不用说了,来到了城市里,发现人家已经在流行哈佛女孩刘亦婷了,而我在初中毕业之时对清华北大都毫无知觉,哪里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个哈佛。


那段时间一直觉得自己很忧郁,幸运的是学校的图书馆藏书还比较丰富,在那里我可以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从书里,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东西,知道了常春藤名校,看到了很多天之骄子或天之娇女描述他们在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里的生活,这些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让我有了一种向往。现在有点缺憾的是,高中时身边有许多有趣的人,他们并不会因为出身而排斥你,反而是我,把自己从他们中隔离了出来。


大学期间,我继续在图书馆里飘荡,冲着心中所向往的那种生活匍匐前进。除了一个文学社外,我没有参加其他的社团。我唯一专注的活动是一个叫 iGEM 的合成生物学比赛。大学已经不是贵族学校,我也有了专注的领域,以前累积下来的自卑情绪慢慢的消散了。因为参加 iGEM,我有一个机会出国到 MIT 参加比赛。虽然只有仅仅的4天,但这个机会成了我人生的新起点。



在那4天,我放纵自己徜徉在 MIT和哈佛的校园里,我坐在 MIT 图书馆的沙发上,对着落地窗和查尔斯河,眯着眼看夜幕慢慢笼罩河畔的黄叶,我惊讶于那个小小农村里长大的小孩,居然有一天也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去尝试,因为翻过这个山头,你可能就见到了世界。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博士选的是生物化学,大学学的是工科,博士期间就想试试理科,我抱着这样的想法。因此,在以前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我在专业的认知上向癌症和免疫学拓展了。待到博士毕业之后,仔细去回顾,还是发现由于认知的不成熟,导致自己成长缓慢了许多。这些认知的不成熟,有大部分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以及阅历太浅导致的,所以,我想谈谈几个潜在的问题以及试着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博士方法论:学会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所认识的不少农村孩子,对生活的适应力都很强,但同时也容易随遇而安,缺乏目标。你的目标可以是发 CNS 论文,拿博士学位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又或者是进学术圈当教授。现在博士的门槛不高,进来的人太多,如果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当教授,显然是不可能的。


博士的本质是专业的训练以及科学方法体系的建立。我个人认为博士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足够专业,这证明你没有浪费你的读博时间,即便你不喜欢,这也可能会成为你以后的资本;二是博士读完,你应该学会如何去完成一件事情,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科研,因为你建立了科学的方法体系,而方法体系具有一般适用性。



钱对于乡村出身的博士来说,是个首当其冲的问题。读博的年纪差不多是到了养家糊口的时候了,在农村,同龄人都是当爹当妈的了,这无形中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对海外的博士还好一些,奖学金除了够自己生活外,还能有一些剩余。在国内就比较难受了。


我想说的是,钱在未来不会是大问题,关键是你是否去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完善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足够的专业,可以使得知识变现成为可能。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体系,你就知道如何去把知识变现。发好的论文是套路,賺钱也是套路。你把賺钱当作一个科研课题,相信只要时间足够,你也可以攻克。对有些博士来说,常常想着怎么賺钱而不是科研可能会有内疚感。事实是当你对社会如何运转有了足够的认知后,你会发现钱确实是最大的自由度。不过,在追求个人财务自由的路上还是要保持自己的本心,避免迷失在金钱的漩涡里。



学会投资自己


去环游世界拓展视野,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现实。读博士的好处是,学校一般会给学生出国开学术会议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只要自己花少量的钱,就可以去体验一下未知的世界。


博士期间,我去欧洲开了两次会,对自己影响很大。一方面是学术,在会议上结识一些人,感受一下世界人民都是怎么做科研的,看看学术圈是个什么样子的,对未来自己做选择有不小的帮助;另一方面是世界很大,我真的出去看看了。在德国,在奥地利,欣赏着醉人的美景时,也回顾着几十年前的世界大战,沧海桑田,活在这个世界,总该做点什么。



投资还可以放在学习的资源上。在这个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世界里,过于丰富的信息反而容易让人迷失。因此,只投资精品内容。我是一个开放的人,愿意去吸纳新的知识,新的观念和新的视角,以此来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现在互联网上的许多平台都有不错的内容订阅,如Coursera/edX 上的各类开放课程。自然科学类的博士,懂一些经济,懂一些人文社科的东西,好处就真的只有自己知道了。


博士有不少的零碎时间,如你总需要做一些根本不需要动脑的实验,或者实验中间总有那么多的等待间隙,放弃去刷朋友圈,你会发现,一本本的书很快就都读完了。如果你有心要改变自己,请坚持学习和思考,收获的喜悦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会懂,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博士终极奥秘:做有效的科研


有效的科研,这也是我到毕业之时才领悟到的。


这个可以类比有效学习,我们肯定都见过不少学习上非常勤奋的人,每天起早贪黑,但成绩就是不好,也有些人,整天看着轻松随意洒脱,却名列前茅。世界真的很有意思,你抓住了关键点,可能离成功就不远了。


我相信,对博士而言,起早贪黑熬夜做实验并不少见。但问题是,你努力究竟有没有回报?很多问题并不是你努力做就可以解决的,尤其是你博士时间并不长。你可能一直在错误的方向上不断努力着,越走越远。你可以抱怨你老板什么都不懂,虽然事实上这不太可能,他可能真的不懂你在做的东西,但至少他在其他方面有一些经验,有一些人脉。而你要做的就是利用他的这些资源。


首先,把自己放到世界这个层面上来,你做的东西可能哈佛 MIT 的人也在做。


学术圈的好处是,至少大家都不会太高冷,教授们总是会说没有什么问题是幼稚的问题。所以,如果你的老板不懂,你可以请教懂的教授,发个邮件,甚至让你老板邀请他过来做个访问。机会好的话,你还可以到对方实验室学习下。其次是有效的合作。科研课题有时候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解决的,找找你需要的资源在哪,想办法或者借助你老板拿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和合作。不要拒绝和同学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署名,也不用担心产出不够。三是确定好科研的框架,降低试错成本。博士仅仅是科研训练的开始,你可以去学习去模仿。CNS 的论文一般框架、逻辑和故事性都不错,这是可以学习的套路,学习怎么去验证一个假设,如何严谨的做那些实验对照以及如何处理好数据。如果有机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学习下统计学和论文写作,了解下如何更科学的设计实验。



借用工具,避免疲于奔命。对实验的中短期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说,随性安排实验的人比比皆是,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想做某个实验,却发现没有提前准备好材料试剂,没有订好机器,导致实验做不成,或者需要在深夜凌晨来做。安排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二是让自己的实验更有效。一天紧凑点就可以做完的实验,为什么要拖个两三天?可以平行做的实验,为什么要单线程?短期的计划包括两三天内所有的实验,中期的可以是几周或一两个月的。不做计划的人最大的借口就是,实验成败意外多,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有什么关系呢,有变化就修正,每天睡前刷朋友圈的那10分钟就足够了。


后记


关于未来,我个人的看法是,实现了博士的那两个目标,即足够的专业和构建出来自己的科学方法体系,无论你做出哪一种选择,你一定会有相应的能力去把它做好做成。


这篇文章写到最后似乎跟乡村关系不大了,但这些作为我个人的真实体验,还是有一些参考意义。没有什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乡村出身的博士,可能在认知和视野上有些欠缺,但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已然很低了,只要有方向的努力,差距随时可以弥补。


最后,如果你有机会读博士,去试试,没有机会,那么保持终身学习,第一代的奋斗是最艰难的,但路在前方,踏出了第一步,以后走起来也就慢慢稳当了。


点击图片阅读


怎样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系列:后台回复“9”或“”获取相关文章:
《大牛是如何写文献综述的?》
《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
《做好这6点,看文献才能以一当十》
《为什么写文献综述:从一篇投稿谈起》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原则、结构和问题》



公号推荐

学术志

原“学术中国”公号

这里有各种论文写作经验指导

各专业书单汇总

各高校热点及发展史追踪等等

高校教师、硕博研究生、大学生都会关注的公号

扫码关注可查看更多学术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