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大学的图书馆,根本不是用来读书的

小新同学 学术志 2019-06-15

来源: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

作者:瓜子    编辑:学妹


对于备考期的大学生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正在图书馆里学得酣畅淋漓的时候,一首象征着闭馆的《回家》陡然响起,保安叔叔甩着钥匙链暗示你赶紧离开,清洁阿姨也拿着扫帚在你的座位旁施起了逐客大法。


那时的你肯定在想,这图书馆要是不打烊该多好。


这几天,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同学们就迎来了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学校将馆内一层不打烊开放,为的是解决同学们早晨在外排长队等待开门的难题。


不过,让不少人更高兴的原因,好像不是“终于可以通宵夜读”、“可以一口气多读几本书了”。而是“终于不用一早就守到图书馆门口占座”,或“肝deadline到大半夜也不会有人赶我了”……


你还没明白?如今中国大学的图书馆,根本就不是用来读书的,它们早就变成自习室了。



现在去图书馆,还有谁会读书?


起初,图书馆承载的功能,无外乎就是借阅,学校购置书籍入馆,向学生免费开放阅读资源,便能为学生减轻不少书费负担。

 

百年前,北大迎来了他们新一任的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先生,他主张各类图书兼容、推动馆藏以年均1万册左右的速度增长、提倡延长开馆时间以便利读者,促成了北大图书馆由封闭式藏书楼到中国第一所新型现代图书馆的转型,也使之成为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楷模。

 


发展至今,国内大学图书馆的面积确实越扩越大,馆藏也早就以百万来计算,作用也更多元,但阅读功能却不断被弱化。

 

东南大学曾于2010年至2015年对校内的李文正图书馆每月到馆人数做过长期调研,数据显示,每年1月考试季,到馆人数相对其他月达到峰值,6月考试季次之,而其他各月份的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一数据放在国内的任一其他大学,都不足为奇。每逢期末,宿舍令人颓靡堕落,空教室总是可遇不可求,去图书馆拼一把,说不定就能保考试全过了。


在图书馆睡觉,好歹能做一个学术梦。

 

在图书馆里环顾一周,身边的人要不就是在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忙作业或论文,要不在挠破头皮地刷各种试卷,还想捧一本“闲书”慢慢品味,你不觉得焦虑惭愧吗?

 

不过,要是看得再仔细点,你可能会释怀些许,电脑屏幕是亮着没错,可好像是在播剧;厚厚一沓试卷在手边没错,可被攥在手里的好像是用来刷微博、打游戏的手机。

 

如今图书馆的功能,大概可以这么总结:期末是自习室,平日则是纳凉的空调房和免费蹭wifi的后院。


除此之外,不少大学把咖啡厅搬了进来,就地做起了生意。甚至还有高校图书馆曾被曝设置了豪华考研包厢,每天租金才2元钱,学生能不抢着去买单吗?


没有咖啡,真的读不进去书。图/pexels

 

高校图书馆的变迁史,也正是大学与大学生变化发展的缩影吧。



图书馆,

无外乎就是借书、还书、占座嘛


大学校园里最诡异的地方,图书馆可以算一个。

 

比如,你在馆内寻觅了好久,终于找到一处空座位,正当你准备放下书本入座时,不知从哪儿突然飘出一个声音:“同学,这里有人。”


占座已经在高校中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让人无奈。


作为全校最适合自习的宝地,关于图书馆的讨论,总是离不开占座这一话题。此行为让不少学生恨得咬牙切齿,却仍屡禁不止。尤其到了期末或考研前夕,清晨五六点,便有人出发前往图书馆门口排起了长龙,开门那一瞬,队伍里的学生们个个铆足了劲儿往里冲,把门挤破了、把人挤伤了都在所不辞。

 

说白了,不就是因为僧多粥少、人多座位少,不然,谁愿意起早贪黑着被挤成肉饼?

 

据全国高校图工委统计,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书库约占总建成面积的30%~40%,阅览室仅占22%,也就是说,让你读书的地方,还没有放书的地方大。再加上来图书馆的不仅有阅读者,更有浩浩荡荡的自习大军。图书馆在空间服务上的硬伤,自然不言而喻。


图书馆的阅读空间难以满足众多学子的需求。图/unsplash


座位问题也许是不少高校图书馆看得见的短板,而有些应有的功能,可能你连看都看不见。

 

你可能觉得,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相当简单且无聊,无外乎就是借书和还书。但你若想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应聘这一职位,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是最低门槛,还需经过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

 

一名图书馆员要负责的内容,可不止借阅与咨询那么基础。他们还需参与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学科发展评估、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哈佛大学原校长艾略特曾把图书馆比作“大学的心脏”,资历合格的馆员,是维持这个器官良好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


事实上,对于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定位,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早有过明确规定。


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就曾提出“发挥图书馆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

 

图书馆到底有哪些功能,你可能毕业了都不知道。图/unsplash


而在我国高校,这颗心脏似乎有些供血不足。《规程》中提出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图书馆员的学历也多为专科或本科,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在当年登记的高校中,平均每馆拥有的博士数量仅为0.97人。


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也不乏出现变成家属后院的情况,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同样能混进了队伍里。不过,这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嘛,至少借书、还书的工作都能照常进行。

 

只能说,我们图书馆的软性服务、科研功能并非没有问题,要么是因为你从来就不知道,要么就是它几乎都不存在。


“快餐式”阅读盛行的今日,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图/unsplash



你能读那么多书?假的吧


林语堂先生曾说,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18岁时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对他来说,那里的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除了听课、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他都给了图书馆。几年下来,他把馆内五千多册的图书都读遍了。

 

今时今日,我们偶尔还能听到这样的读书佳话。前段时间,山东大学的研究生丁安琪突然被送上了微博热搜,原因是她一年的读书数量高达600本,被网友们称作“图书馆女孩”。


“一年600本书,怎么可能?”。图/pexels


同样是爱读书,上个世纪时,前者的阅读经历向来被奉为美谈。而后者这位女孩的行为,却在当下受到了一大波质疑,“一天读这么多书?囫囵吞枣吧”、“研究生那么闲的吗?不用写论文?”、“照这个速度得一目十行吧,那有什么意义”……

 

网友们的怀疑,似乎也并不难理解,与其说人们不相信这位“图书馆女孩”,不如说他们只是不相信自己:

 

现在,要静下心来完完整整地读一本书,我真的做得到吗?


所谓纯粹的阅读、理想的图书馆,即便是在大学,也应该早就不复存在了吧。


点击图片阅读


投稿攻略:后台回复“”或“10获取相关文章:
《这是我读过的最实用的论文投稿建议!》
《C刊编辑部主任: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
《用科学研究方法告诉你:6家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的投稿诀窍》
《SCI投稿全过程都在这!》
《我的C刊投稿血泪史》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


刘强东圈内大佬饭局曝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读书有用?

学术版延禧攻略:从博士宫女到院士皇后的晋升之路

大学四年, 哈佛的学生都在学什么?这是我见过最真实的回答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