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博文物 |清净淡雅——青白釉划花瓷碗
青白釉划花瓷碗
2006年,施工人员在襄阳城东护城河外缘阳春门公园区域清淤时发现了砖砌遗迹,市考古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发现是1座古墓,且早期已遭到破坏,经清理,墓中出土了2件完整的文物,1件为釉陶罐,1件为青白釉划花瓷碗。
只见这只碗,外观似斗笠,近看类玉器,形态规整,色泽莹润,光照暗花显现,敲击清脆悦耳,抚摸犹如纸薄,正是1件北宋景德镇湖田窑烧造的青白釉瓷器精品。它高 、口径 、圈足径 厘米。白胎,通体施青白釉。敞口,腹壁斜收呈45度,饼状实足微内凹,形如斗笠。碗外光素,内划花卉纹,碗内稍有因烧制时析出的微小黑色铁颗粒结晶。
// 延伸阅读 //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以湖田窑烧制最为著名,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北宋中晚期,窑厂精选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采用精湛的淘洗工艺和成熟的拉坯成型技艺烧造瓷器,其中旋坯工艺以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此时大批量烧造斗笠碗,其口径20厘米有余,但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的薄胎器,即便在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时也无法大规模再造。比如本碗,胎体极薄,胎壁可透光,造型极为轻巧。
景德镇之名远播海内外,其瓷器造型优美,釉色莹润,历代被推为名瓷。该镇因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烧造质地优良的青白瓷而得名。青白瓷的釉色介乎青、白之间,其清淡高雅,俊秀挺拔,享有“绕玉”之称。青白釉瓷器胎骨洁白,玻璃釉面薄而透彻,质感如玉,北宋时期的胎体极薄,器上的暗刻花纹内外都可映见,在花纹边上,显出一点淡青色暗影,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又有映青、隐青、罩青之名,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令人有“音乐旋律泽如心灵”的美感。被称作“色白花青”。此后,景德镇的青白瓷既可与南方青瓷竞奇,又可与北方白瓷媲美,其青中有白、白中泛青,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风格,正如蒋祁《陶纪》中所说:“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绕玉之称,其视真定红瓷,龙泉青秘相竞奇矣。”从此,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江西瓷器生产步入空前兴盛、出类拔萃的新阶段。因而,景德镇获得了“天下咸称景德镇”之声誉。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装饰技法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匠师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度等富于变化,线条起顿衔接,准确自然。
此件北宋湖田窑瓷碗光泽度强,釉中气泡大而疏,用划花装饰,线条流畅、灵活,刻线深处釉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淡泛白,釉色和纹饰互相烘托,艺术效果极佳,也是湖田窑青白瓷独特成功之处。
本文由襄阳市博物馆提供,原文刊于襄阳市博物馆编著的襄阳文物丛书《襄阳瑰宝巡礼》,阅读原文请查阅该书。
襄阳市博物馆
襄阳博物馆
· 开放时间 ·
每周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
(参观者16:00停止入场,16:30离馆)
闭馆时间为每周星期一
(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照常开馆)
· 交通 ·
市区乘1、6、8、13、14、21、24、28
29、307、512、517、536、537路公共汽车到十字街站下车
· TIPS ·
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