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玄奘之路》07 随风而逝

点击关注 ►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玄奘之路》07 随风而逝



恒河是印度最大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东南注入印度洋,流程将近两千七百公里,在印度人的眼里,恒河是一条无比神圣的河流。印度教徒相信,恒河水可以洗净人世所有的苦难和罪恶。公元631年的春天,西行的大唐僧人玄奘终于抵达了恒河,然而这里却潜伏着可怕的危险,当玄奘沿恒河而下的时候,他被一伙强盗劫持,这是一群特殊的印度教徒,信仰一个叫突伽的女神。根据印度教的说法,突伽女神住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他的宫殿就是恒河的源头。
“这群强盗一贯信奉突伽天神,每年春秋季节都要找一个容貌端庄的人杀取肉血祭祀。”
      在强盗们看来,这个异邦的僧人俊美端庄,非常符合女神的口味,生命即将结束玄奘开始默默地祈祷。在这时候,天象突然大变。三藏法师传记载: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流涌浪,舫船翻覆。强盗以为自己得罪了天神,不得不放弃祭祀活动,玄奘难以置信地逃过了一劫。在西行的路上玄奘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唯有这一次确确实实充满了传奇色彩。“强盗们扔掉了凶器,归还了抢来的东西,恒河复归平静”事实上,这一真实事件与西游记中的许多虚构情节很接近,在西游记中,妖魔鬼怪痴迷于长生不老的唐僧肉,费劲了各种心思设计圈套,但是这些圈套最终都被法力无边的孙悟空化解,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就在印度,猴神哈努曼是印度教的大神之一,它源自于古印度一部著名的史诗,王子的爱妃被魔王抢走,为了帮助王子解救王妃,哈努曼历经艰险,他力大无比,又聪明非凡,既能腾云驾雾,又善于变换形象,或许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哈努曼的故事也慢慢传到了中国,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想象和加工,印度的猴神哈努曼最后变成了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孙悟空,哈努曼在印度家喻户晓,孙悟空在中国无人不知,相隔万里,不同的文化,塑造了同样伟大的艺术形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连接它们的是西行印度的中国僧人玄奘。
“西南进入大森林,有恶兽和野象,成群结队,袭击行人,如不结伴而行,很难通过这一地段”

公元631年的夏天,三十二岁的玄奘终于抵达了佛陀的故乡——伽毗罗卫。整整四年的历程,他即将到达最后的目的得。佛教典籍记载,公元前6世纪,释迦王国兴盛一时,都城迦毗罗卫尤其繁华,考古学家推测,今天印度北部和尼泊尔南部交界的地方就是佛祖的故乡,佛祖在悟道之前,是释迦王国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
“东北行走八九十里,有过释迦族的浴池,池水清澈皎洁,花朵竞相开放,这里是佛祖诞生的地方”
      在尼泊尔南部的小城市蓝毗尼,这个规模不大的遗址就是佛祖的诞生地。根据佛教传说,释迦国的王后在返回娘家的路上因为天气燥热而在水中沐浴,沐浴后的王后产下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太子悉达多,未来的佛教创始人。
“佛祖诞生的地方有一棵菩提树,菩提树已经枯死了”,这个巨大的菩提树已经成为蓝毗尼的标志,但这已经不是玄奘看到的那棵菩提树了,为了纪念释迦王后,信徒们在蓝毗尼专门修建了一所祠堂。
      “距离太子出生的佛塔不远,有一个大石柱,上面雕刻有马的形象,是阿育王时期塑造的”
     马头雕像已经不见踪影,但上面的铭文依旧可以看见,慈祥的阿育王亲自来此朝拜,立柱刻像以标示此处是佛陀的诞生地。在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太子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然而在29岁的时候,他突然感到了人生的无常,生老病死,似乎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的轮回,人如何才能逃脱这种可怕的轮回呢,疑惑在心中滋长,他开始厌倦尘世的生活;
    “在大树林中行走一百多里,到达一座阿育王建造的大佛塔,太子在这里解下宝衣,命令仆人返回,然后剃光头发,离家出走”
释迦国的太子决定逃出牢笼,寻找人生无常的根源,探求解脱之道,佛祖从此开始在恒河平原上修行。迦毗罗卫是佛祖的故乡,佛教的发祥地,但是当玄奘到达这里的时候,往日的荣光不再,一切都成过眼云烟。

“境内空城十多座,非常荒芜,都城倒塌,长度不详,寺院的旧基址有一千多所,人烟稀少,僧侣罕见。”
穿越了一大片树林之后,玄奘来到了拘尸那迦,这里是佛祖涅盘的地方。
“有一佛塔是阿育王所建,塔基已经陷落,但仍高二百余尺,塔前建有石柱,以记如来涅槃之事”
    80岁那年,佛陀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耗尽,他沐浴之后,在两棵娑罗树中间安置了绳床,枕着右手侧卧,佛告诉弟子他将涅槃,这是公元前545年的一个月圆之夜。
      “大精舍中有佛祖涅盘的像,头向北而卧”。佛陀修长的身体,躺在一片树林的中央,一群哀悼者围在他的身旁,痛苦万分,有些人抓着胸口,悲痛欲绝,其他人摸着佛陀的脚,默默的诵经,地上的鲜花枯萎了,树上的鸟儿不再鸣叫。公元七世纪初期,沿着佛陀走过的路,玄奘行走在恒河平原上。在大唐西域记中,他在这一段留下了大量的记录,没有人想到一千二百多年后,玄奘的记忆将照亮印度的历史。佛教在印度的土地上诞生,又消失在印度的土地上,在十九世纪之前几百年的时间里,除了神话和传说,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过去的历史记载,没有人知道佛陀是谁,也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十九世纪初期,面对佛祖的雕像,一位考察印度的学者这样写道,佛祖是一个圣人还是一名英雄?他是黑人,还是白人呢?在佛祖的故乡,人们对佛祖一无所知,根据雕像的特征,西方的学者做出了结论。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埃及人,就是埃塞俄比亚人,很多学者感叹,印度没有历史,这种现象或许跟古印度人得性格有一定关系,他们极度重视精神世界,对世俗生活漠不关心,印度的古代历史因此全部隐没在迷雾当中,1834年,一个叫康宁汉姆的英国工程师来到印度,在恒河边上的瓦伦纳西城附近,他看见了一座30多米高的圆顶建筑,对考古充满兴趣的工程师决定做一次发掘,他发现了一些精美的雕像,还找到了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文字破译证实,这可能是一个佛教遗址,确定佛祖确有其人,但是他既不是埃及人,也不是埃塞俄比亚人,而是出生在印度北部的某个地方,康宁汉姆的考古成果仅此而已。10多年后,由于两本书的缘故,真相在一夜之间大白于天下,混沌的印度历史出现了一束明亮的光芒。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僧人玄奘和法显的著作相继在英国出版,对照《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康宁汉姆不仅确认了遗址的身份,而且惊奇的发现遗址背后竟然有那么多真实的故事。英国人的考古发掘,中国人的历史资料,古印度的历史,从此被一点一点地剥开。根据大唐西域记提供的信息,康宁汉姆知道,宏伟的圆顶建筑师一座佛塔,是纪念佛祖觉悟后第一次讲经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鹿野苑,佛陀初转法论之地。离开佛陀涅槃之地以后,玄奘来到了鹿野苑。
“佛塔是阿育王建造的,塔基已经陷落,仍高达百尺,这里是佛祖觉悟之后,初次转动法论的地方”
      转法轮意思是讲经说法,公元前6世纪,佛祖佛道之后,步行300多里,来到这里,为5位修行者第一次说法。
“大墙内有一座精舍,高二百多尺,其上有黄金制作的图案,里边有一尊石质佛像,与佛祖真身一般大小,做转动法论的姿势”

在鹿野苑博物馆,珍藏着一尊佛教艺术中最完美的雕塑,这是释迦牟尼初次讲经的形象,无限的关爱超越痛苦,平和的内心穿透人生。佛祖涅槃200多年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鹿野苑竖起了高耸的石柱。今天,阿育王石柱的柱头就保留在鹿野苑博物馆,1950年,这一形象被选为印度的国徽。
“寺院分为8个区域,用围墙连成一体,台榭层层,楼阁重重,壮丽至极点”
根据《大唐西域记》来看,鹿野苑的建筑依然华丽,僧人也为数众多,但是,这是极其罕见的景观,鹿野苑就在恒河边上,距离古印度的名城瓦伦纳西很近。与佛祖的故乡一样,瓦伦纳西的佛教也凋零了。
“街巷相连,居民繁多,但多数人相信外道,只有少数人敬仰佛法”
离开了鹿野苑,玄奘来到了吠舍离,今天印度的巴特那一带。
“寺院有几百座,大多废弃倒塌,留下来的仅有3,5座,僧人很少”
      公元前3世纪,印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相对统一的王朝,王朝的缔造者就是阿育王,在吠舍离,阿育王皈依了佛教。根据阿育王留下的碑文记载,他的回心转意源于一场极为残酷的征战,十多万人被屠杀殆尽,更多的人死于饥饿。痛苦折磨着阿育王,他决定皈依佛门,阿育王在佛祖生活过的地方修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在不计其数的石柱上刻上法令,教导百姓遵纪守法,恪守佛教教律。在巴特那博物馆,最珍贵的收藏是一枚佛祖的舍利,佛祖涅槃之后,舍利据说被8个国王分别收藏,在巴特那一座修建于阿育王时期的佛塔,考古人员发现了这枚罕见的佛舍利。印度史学界认为,这枚佛舍利不仅历史脉络清晰,而且,在《大唐西域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佛陀涅槃以后,这个国家的君王分到了舍利,恭敬地建造了佛塔,”
      怀着难以名状的心情,玄奘来到了著名的大菩提寺,释迦王国的太子,正是在这里成为佛祖的,佛祖离开故乡以后,为了获得觉悟而进行不懈的努力,6年的时间,他赤身裸体,四处流浪,头发脱落,眼窝深陷,萎缩的身体看上去像一个骷髅,最后,他走出森林,接受了一位牧羊女送来的乳粥,勉强支撑着来到一颗毕钵罗树下
“树干黄白色,枝叶青翠,冬夏不凋谢,”
       牧羊女的乳粥恢复了佛祖的体力,他在毕钵罗树下盘腿而座,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到了黎明之时,他明白了生命的真相,终于大彻大悟,这种树本名为毕钵罗,由于佛祖在树下觉悟,因而称之为菩提树。菩提的意思是智慧,每到佛祖涅槃的日子,树叶都会凋落,不久又回复原状,佛陀成道的日期为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八日,为了纪念那位给佛陀喝了乳粥的牧羊女,中国的佛教徒都要在这一天煮粥供佛,俗称腊八粥。

今天的大菩提寺是英国人康宁汉姆根据玄奘的描述修缮而成的,甚至连装饰图案和建筑材料也来自于《大唐西域记》提供的信息。在发现了鹿野苑之后,康宁汉姆并没有停止,他以《大唐西域记》为蓝本,在印度的土地上进行了长达25年的考古发掘,康宁汉姆在日记中写道,发掘工作很单调,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在阅读中国人的《大唐西域记》,玄奘对那颗著名的菩提树以及周围的佛像和庙宇记载的都很详细,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大量的遗迹,书中的描述与发现结果非常吻合。
“菩提树周围垒有砖石,高达坚固,东西长,南北狭,正中有金刚座。”
在大菩提寺,昔日佛陀悟道的地方只是方寸之地,后来虔诚的阿育王在此特设宝座,宝座被佛教徒命名为金刚座,在佛教徒眼里,金刚座是大千世界的中心,佛祖涅槃以后,国王们在菩提树附近,树立两尊菩萨像。
“听老年人讲,如果菩萨没入土中,佛教就消亡了”
      当玄奘到达的时候,泥土已经埋到了菩萨的胸口。《三藏法师转》记载,玄奘悲哀懊恼,痛哭不已。西行四年,无论在磨刀霍霍的强盗,还是九死一生的雪山,他都无所畏惧,但是在菩提树下,一向意志坚定的玄奘,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佛祖成道的时候,我不知流落在哪里,为何等到佛法已经凋零,我才赶到这里。”
      在玄奘的内心深处,佛祖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即使相隔千年,他仍然渴望亲自聆听佛祖的教诲。四年的时间不顾性命的追寻,终于面对佛祖觉悟之地,但是佛教的衰败又如此令人难以承受。
“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大菩提寺旁有一圆形石座,上面雕刻着佛的足印,北侧有一长串圆台,上面刻有莲花图案,象征着佛祖踏足之处冒出的莲花。

面对生命的局限,佛陀所做的努力因其悲壮艰难而给人以震撼,他在探求人生真谛过程中的献身精神激励着玄奘坚忍不拔地走下去。那烂陀就在前方,但求法之路才刚刚开始。


《玄奘之路》01 乱世孤旅
《玄奘之路》02 绝域求生
《玄奘之路》03 生死兄弟
《玄奘之路》04 亡命凌山

《玄奘之路》05 穿越草原

《玄奘之路 》06 踏上圣土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