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郦波《唐诗十二讲》09 理想:这年我二十四岁——杜甫《望岳》

请点击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09 理想:这年我二十四岁——杜甫《望岳》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杜甫的名作《望岳》。《望岳》这首诗啊,在《杜工部集》中,也就说在杜诗的集中,它是第一首,是《杜工部集》中的第一首。我个人认为呀,要读懂杜甫的诗,包括他晚年的诗,都要从这第一首诗开始。

首先我们来看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联,郦老师发现啊,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并没有对 “夫”这个字注音,但这个“夫”字的读音其实是有点讲究的,它在这里应该读作阳平,也就是读夫(fú)而不是读阴平,不能读作“夫(fū)”——丈夫的夫,而且这个“夫”字在这里仅仅只是起到语气词的作用吗?这个“夫”字放在这里,还有什么关键的意义呢?关于这些问题呀,我们先留下伏笔,等会再说。

这首诗的意思其实是很清楚的,那么它的重点又在哪呢?岱宗,那就是泰山哪!岱者,泰也。所以《说文解字》就说,“岱宗者,泰山也”。为什么叫岱宗呢?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岱宗夫如何?”就是说泰山怎么样呢?这是一个问句,“齐鲁青未了”这就解答了。古人非常推崇这一句话,写山之奇很少有像杜甫这样来写的。你看这首诗的题目叫《望岳》,对吧?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字写到望,但他其实写得太妙了!你看,杜甫他其实是在写站在齐鲁大地上去望泰山,不论你站在哪儿都能看到泰山那种青翠,直插苍天的感觉,一般从地平线望出去的话,我们二三十里之外就什么都看不见,但是诗人用夸张的笔法说,只要在齐鲁大地上处处都可以看到泰山的青翠。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泰山之高啊。

所以郦老师讲到这儿,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去泰安见到泰山,刚好是在夜里,坐在车上我就很奇怪,我就问我父亲,我的父亲当时是一名军人,他带着我去泰安,那天晚上很晚才到泰安。到了之后,我就问他:“今天好奇怪啊,天上为什么只有那个角落有星星,其他地方一点星星都没有呢?”结果父亲笑着对我说:“傻孩子,那哪是星星啊,那是泰山顶上的灯啊”,那时候泰山上面已经有灯了。所以我小时候对泰山之高的印象,那是非常深刻,就是那种“危楼高百尺”,甚至“手可摘星辰”的感觉啊。

好,我们来看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简直把一切美好都给了泰山,不要小看这一句噢。我每次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啊,就想到宋诗十六字令,这个词牌。毛主席毛润之先生也有几首著名的十六字令,其中有一首就是“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说,山高得就像倚天剑一样,好像要刺破天空,又像擎天柱一样不让天空坠落。而杜甫的这一联,一个“阴阳割昏晓”的“割”字用得就特别的巧妙,道出了中国文化的起源。

我们知道,在古代就是以泰山分隔阴阳,而阴阳概念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元素,所以中国才会有那么多的地名。比如说沈阳就是沈水之阳,洛阳就是洛水之阳,还有江阴啊,长江之阴,对吧?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泰山是可以来分割阴阳的。

中国的诗歌啊,一般到最后,其实郦老师研究诗歌认为体现为两个字,就是“情”和“景”的关系。这首诗的前面两联都是写景,后面两联这个时候人开始出现,人才是天地间的精灵,这个时候才24岁的杜甫要望岳,还要登岳,要登上泰山。你看他登上泰山之后呢,“荡胸生层云”,那是风云变幻、世界寰宇都在心中啊。“决眦入归鸟”,看着远处的归鸟瞪大了眼睛,这样直到最后的千古一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这首诗为什么会在杜甫诗集中排第一,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气势?很多人都认为啊,这首诗和杜诗总体沉郁顿挫的风格包括像《登高》啊、《秋兴》啊,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些名作不太相像,很多鉴赏文章呢也这么认为。其实啊,郦老师认为这就没看到这首诗内在的精神,这首《望岳》伟大恰恰在于它外在风格上的不一样,但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很多人不知道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刚好24岁,刚刚经历了人生第一大挫折,那是一个怎样的挫折呢?前一年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了,就相当于今天的高考落榜生了。搁到今天,很多高考生落榜之后受到的打击就会很大,就会一蹶不振,可是年轻的杜甫呢,却很不在乎,“仗剑游齐赵”,在燕赵之地浏览大好山川。

那么是不是这首《望岳》就体现了杜甫年轻人那种胸怀、乐观积极呢?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呢,其实也是大错特错,也不能切近杜甫的伟大心灵。其实许多人啊,在打击面前也能自我排解,到处走走,散散心,调整调整心态。有些人也经常登山,怡情养性啊,但是要具备“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胸襟,说实话却不能只靠青春和豪放就能来支撑的。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支撑成就了杜甫,成就了这首《望岳》呢?

我们说古人写诗要让你感觉不到用典故,化典于无形,杜甫那么年轻,却极擅长此道。他把一个最重要的典故放在了最后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仿佛是信口说出,里面却包含一个很著名的典故,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呢?“亚圣”孟子在《孟子·尽心上》里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在万世师表孔子心目中那是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的,而孟子把孔子和泰山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孔子就如泰山高于其他群山一样出类拔萃,是没有什么人可以超越他的。杜甫其实平生写过三首《望岳》的,大家只知道这一首,这三首啊其实都非常有代表性。杜甫47岁写的诗是望西岳华山,晚年临终在南方流浪,到了南岳写的是望南岳衡山。但大家——一般人对他中年和晚年的两首《望岳》呢,一般都不太熟悉。为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他年轻时所作的《望岳》名传天下,反而最为有名呢?首先自然因为望的是东岳岱宗,泰山齐鲁大地是谁的所在啊,就是夫子的所在,是孔子的所在啊!

接下去让我们再追问一下杜甫所歌颂的岱宗,所歌颂的泰山,难道仅仅只是这片神州大地上美丽的景色吗?他所歌颂的其实是那雄伟景色背后伟大的人生价值追求啊。这里也就需要我们回顾一下一开始我们留的那个疑问,那个“夫”字了,也读作“夫”(fú),多音字。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夫字其实和古代象形字变化不大,就一个大加一横,这个“大”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大人,什么叫大人?在古代必须成年行了冠礼的人才是大人,为什么上面要加一横呢?就是行冠礼的时候要把头发盘起来。在古代盘长发的可不光是女孩子的专利,甚至最早的时候裙子也不是女孩子的专利,男人也穿裙子的,君子的“君”字其实最早的时候和穿裙子也有关。把头发固定起来然后加冠这才叫行冠礼。古人啊,是20岁成人的,而我们现在是18岁成人礼。不过现在脑神经科学发现,认为大脑的区域全部成熟,尤其前脑的理性区域要完全成熟大概就到20岁左右,所以这一点古人倒是非常科学。在古代呢,行冠礼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就可拥有自己的名字啦,此前只有姓有名,但其实没有字,行了冠礼之后师长赐字才可以有名字,然后字曰名号这样合起来是一个代表人生价值追求的,叫姓名字号系统,就比如郦老师,大家为什么叫我沧溟先生呢?是因为郦老师姓郦名波,字云水,号沧溟。所以行了冠礼之后这时候才叫大人,才叫大丈夫。

我们再来看看“夫”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在古代,夫这个发语词,作为发语词念夫的时候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的,他是有其特殊的价值内涵的。古时候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是他们常用夫这个发语词,他们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担当阶层。万世师表的孔子发扬光大儒家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人生价值与信仰,这太重要了,因为只有每个人都有信仰,一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个国家才有力量。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世界上远古四大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延续到今天,其生命力究竟何在呀?郦波老师通过对文明史的研究发现,其他的西方文明大多拥有空间上的张力,像马其顿王国,东罗马帝国,一旦扩张起来,动不动就横跨欧亚非,而华夏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呢,其实不是空间上的张力,恰恰是时间上的张力。时间上的张力从何而来,就从这薪火相传的文明传递中来,就从对先贤的追慕和崇敬中来。所以当24岁的杜甫望岳之际,他就已经立下了从孔子那里开始的一代代知识分子永不停歇的薪火相传之志啊!

其实杜甫,年轻的杜甫在这首《望岳》中,不仅写了自己对人生的向往,更写出了他整整一生的精神支柱,也正因为如此,郦老师研究唐诗认为,这首诗其实要和杜甫晚年的另一首名作《登岳阳楼》比对着读,比对着看。如何比对着读、比对着看呢?你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时候杜甫已是风烛残年,白发苍苍,潦倒颠簸,归期无望,所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而经过安史战乱,神州动荡不息!大唐盛景不再,所以诗中有杜甫自己的身世之悲,也有大唐由盛转衰的家国之痛。杜甫晚年此时登岳阳楼是他一生中最为困顿、最为艰难的漂泊生涯,而且这时候他浑身都是病,一耳已聋,左臂已废,而且还有非常严重的肺病,但是在如此贫困、如此窘迫的情况下,在这种人生的凄凉境遇下,杜甫为什么依然能写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雄跨古今、气压百代的名句呢?这样大的气势和格局又和他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因为杜甫那自孔子处继承而来的诗圣的情怀,永远将个体的命运与家国天下、与族群、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啊!

不论个人的命运如何,他心中的悲悯始终是面对着天下,面对着黎民百姓。所以他可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凭轩远眺,涕泗横流,他悲叹的不是自己悲苦的命运,而是家国天下。他关注的不是个人的沉浮,而是神州的沉浮啊!这种忧患、这种大慈悲才是杜甫之为杜甫、之为“诗圣”的关键。而这一种情怀是从《望岳》开始的,从《望岳》一直到《登岳阳楼》、一直到杜甫客死在湘江的孤舟之上,自始至终都鲜活地存在于杜甫的血脉之中。这才是“诗圣”之为“诗圣”的伟大所在,这也才是其人生之为伟大人生的价值支撑所在呀!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同学们下次再见!请大家在这堂课的声音页面下点击留言,可以是关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这节课里的没听懂的知识点,我会在周末的时候选出部分问题为大家集中解答,更新一条答疑课,语文启蒙不见不散。

郦波《唐诗十二讲》01 爱情:唐朝男生如何高级撩妹

郦波《唐诗十二讲》02 仁孝:萱花草的慈与爱

郦波《唐诗十二讲》03 友谊:李十二别了杜二甫?

郦波《唐诗十二讲》04 气象:全唐第一英雄赞歌——王昌龄《出塞》

郦波《唐诗十二讲》05 趣远:名扬日本的“中国诗仙”— 储光羲《咏山泉》

郦波《唐诗十二讲》06 境界:唐代偶像剧里的“大男主”—王维《终南别业》

郦波《唐诗十二讲》07 好学:一句诗名传千古——王贞白《白鹿洞》

郦波《唐诗十二讲》08浩然:唐玄宗为何拒绝他——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相》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