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苦难经历是财富——读《十五六岁闯大荒》

秋和随笔 秋和随笔 2023-10-11

苦难经历是财富——读于彬创作的纪实文学《十五六岁闯大荒》

      中国商报社高级记者于彬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十五六岁闯大荒》是描写一批十五六岁的城市知识青年当年闯到北大荒屯垦戍边、战天斗地的坎坷经历,以及他们返回城市后,继续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让人感到——苦难经历是以一种无形的资产与财富。

前排中间为《十五六岁闯大荒》作者于彬,其最近与部分北大荒战友聚会

      我仔细翻看了这部书之后,掩卷之余,依然被这本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所激动,也被作者细腻的质朴文笔和幽默的叙事风格所感染。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本书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的好书,是一部没有说教的好书,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好书,是一部令人回味的好书,是一部使读者荡气回肠的好书,是作者用一个个真实故事感染读者的好书。

原黑龙江兵团26团特务连部分哈尔滨知青赴上海与当年一个连队的战友团聚

      我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并看过很多描写知识青年的书、电影和电视剧。我发现很多知青文学作品几乎都还停留在描写他们上山下乡吃苦受难的经历上,其中感人情节或多或少,大多凄凄惨惨悲悲戚戚,令人一洒同情之泪应该归入“伤痕文学”。也有一些美化虚假的作品,口中却喊着“青春无悔”的话,都不值一提了。我认为于彬这部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和其他知青文学相比,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学艺术价值、社会审美价值和历史资料价值。书中的大部分篇幅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了知识青年群体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返回城市后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做出成就的过程,用事实回答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命题。如笑谈青春岁月苦乐年华的著名相声艺术家孟凡贵;被誉为中国壁纸大王的北京特普利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冀;致力于新能源开发的香港豪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不到十五岁就奔赴北大荒、现在致力于探索养老新模式的郑宪临;努力推动商业改革的北京华普超市董事长陈耀东;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刘孔喜;了解社情民意、敢于仗义执言的著名优秀律师张冲;采访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著作等身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永基……

      读完这三十多个人的奋斗经历后能使人认识到,这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做出成绩来,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们付出更多的辛苦、心血、汗水、努力。因为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年龄,却上山下乡了,不得不用十五六岁的稚嫩肩膀去承受一个成年人所肩负的重担。当他们结束了上山下乡生涯后,为了使自己能够赶上时代步伐,不得不边工作边补习被耽误的知识。他们扑进知识的海洋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方才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对一个人的成长并非都是不好,因为一个人的苦难经历本身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上面一组照片都是40多年前兵团战士的青春留影。

      《孟子•告子下》有一段名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上图为黑龙江兵团26团特务连六班全体战士。摄于1970年12月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这么长一段国学名句,是想再重复一遍古人都知道的一般道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于彬这部纪实文学中描写的这些在事业上颇有建树的知识青年,只是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中的一小部分代表,其实还有很多更有加优秀、更有才华、更有成就的国家栋梁之才的成长历程还未收入书中,他们都是先当知识青年,而后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地工作着。我们看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中,有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经历和背景的不乏其人,这无疑会影响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未来走向。这是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即相当一部分人具有知青经历,这段经历在磨砺他们性格的同时,也锻造了他们的平民情怀和务实风格,同时使他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

上图为黑龙江兵团26团特务连部分人员聚会北京,摄于2013年

      可以说,知青一代既是不幸的一代,同时也是收获了宝贵财富的一代。在那个特殊时期,艰苦恶劣的农村环境锻造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适应力。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加深了他们对基层生活、底层疾苦的了解,更懂得中国农民的真实想法,更易亲近百姓,务实做事。因此,我们期待着于彬同志及其他作家继续努力写出知识青年题材的优秀作品,记录这一代人在新的历史时期自强不息、努力成才的过程,创作出这一代为国家深化改革、继续开放做出新贡献的第二部、第三部好作品。

      知识青年是在特殊背景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社会群体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时代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却始终被人们所关注。这个知青群体到底有多大,有人统计是一千六百多万,这还是保守的数字。而这个群体中的人涉及的家庭就更多了,几乎囊括了当时大城市中的所有家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和平年代发生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尽管研究、记录反映、反思这一现象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但离真正透彻分析这一现象并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还差得很远。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种社会现象沉淀的越久,人们就越容易将其看得更清楚。我国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反思这一社会现象的各种作品对其评价也越发中肯、客观。我们有理由为于彬从新视角描写知青的这部新著出版叫好,因为这部作品为知青史中后知青时代的研究与探讨填补了空白,在知青文学艺术长廊中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图为去年冬天于彬(右)和当年的兵团战友堆雪人嬉戏。

      于彬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知青作家和优秀记者,他曾创作过知青题材长篇纪实文学《青春的白桦林》、讲述我国食品发展历史的《远去的票证年代》、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物保护工作侧记》等多部著作,都受到读者喜爱。得知他历经多年准备而精心创作、全景式反映北大荒知青前世今生的鸿篇巨制《北京六九届》即将付梓,十分令人欣喜。我们期待着他创作出更多反映知识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拼搏进取的奋斗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