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望湘江
到长沙旅游的人都愿意到橘子洲头看一看,前些年有一次到长沙开会,当地朋友建议我们抽空到橘子洲头去看一看。记得我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那里一游,当时是2月底的一场大雪过后,橘子洲头留给我的印象是寒风凛冽,冷冷清清。朋友告诉我,现在那里已经建设成了一座漂亮的公园,有一座巨型青年毛泽东雕塑令观者震撼。
橘子洲头距市区很近,我们的车子驶上湘江大桥后便直接拐进橘子洲。下车一看,真是今非昔比,偌大的停车场里挤满了各种旅游车和私家车。还有改装成小火车样子的旅游车,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们往来穿梭。我单位的同事还高兴地在游览小火车前照了张像留作纪念(见下图)。
这座橘子洲,就是湘江上的一个江心小岛,形成于晋惠帝永兴2年(公元30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远在唐代,这里因盛产南橘,并远销江汉等地而闻名。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但真正使这座橘子洲名扬海内外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那首著名诗词成就了橘子洲后来的巨大声望。
我们登上橘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脚下之洲长约五公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又好似一艘巨轮,行驶在湘江之上。当日,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水光潋滟,沙鸥点点。这里种植着的数千株橘树,想象着秋收时节,桔树上硕果累累。站在橘子洲头,极目楚天,湘江之水从两旁缓缓流过,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着未来,那感觉就好似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乘风破浪于湘江之上。
毛泽东同志于90多年前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他一腔热血和报国激情,一挥而就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的一生对橘子洲情有独钟,建国后,他尽管日理万机,但回湖南视察时,仍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重温当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在1950年5月作过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两位世纪伟人用对联将天心阁和橘子洲这两处长沙的美景描绘得美不胜收,至今仍脍炙人口。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就读时常来的地方。当时的毛泽东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经常与同学游过湘江,到橘子洲头开展各类活动,他常站在橘子洲头思考改变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当毛泽东1925年回到长沙,32岁的他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令人荡气回肠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心里默念着这首词,感受到了青年毛泽东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伟大情怀。
我们走到橘子洲头,湘江中分,远望波光粼粼,青山如黛。橘子洲头有一块长方形石碑,上书毛泽东的手写体“橘子洲头”,背面就是这首词。再往前走,便是一座青年毛泽东巨型雕像。其座落在望江亭旁,端庄的五官、浓密的头发、微锁的眉毛、深邃的双目、挺直的鼻梁、坚毅而秀气的唇廓,还有那宽广的额头,让前来观看的人一下就感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刚毅、俊朗、健硕。
这座雕像的设计创作者是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美院院长黎明,他带领广州美院团队进行了历时近三年的创作而完成。雕塑每块石头的规格是1.2×0.6米,与毛泽东出生日期12月26日相同。雕塑高32米,与毛泽东写这首诗时的年龄相吻合。雕塑83米长,41米宽,8341是毛泽东当年的警卫部队的番号。雕塑所用的8000块石材为“永定红”,寓意“永定红色江山”,当年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曾活跃在福建永定一带,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橘子洲是一座承载着红色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现在的橘子洲头是一座橘洲公园,占地十四公顷,有毛泽东诗词碑、颂橘亭、枕江亭、揽岳亭等景点。公园以成片橘园为绿化主体,杂檀名贵花木,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融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为一体,观山、观水、观橘、观花各有千秋。朋友对我说,橘子洲头是一幅映照着一年四季的风景画,桃李争春,渚清沙白,橙黄橘绿,素裹银装。我以为,橘子洲头是一首诗,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蕴育古今,昭示未来。来过这里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同感:橘子洲头真正是镶嵌在湘江之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