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荒老连长与我们同甘共苦》

好好学习 秋和随笔 2023-10-11

    秋和小注:此文作为“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军人”征文的第五章,写作过程中得到特务连战友卜士国、施云标、陈敏龄、钱金宝、张文武、郝全生、张东生、赵海森、亢基畅、刘互平、刘长滨、隋占虎等人帮助并提供素材及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⑤《北大荒老连长和与我们同甘共苦》

    国防施工修筑坑道的任务在1971年入秋时陆续收尾,九•一三事件刚刚过去,政治学习就是批林整风……26团各个连队分批搬迁到桦川县境内的宝山安营扎寨,大部分连队开荒种地,我们特务连负责筹建木材加工厂。这里原来荒无人烟,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沼泽一望无际,是狼和袍子野兔等野生动物的乐园。我们刚刚到这里就感觉到了困难重重,生活和工作条件比国防施工时候艰苦多了。首先是吃不饱饭,尽管当时我们每个人的月定量是45斤粮食,按说不少,但由于缺少油水和蔬菜,光啃这些粮食显然吃不饱。

    特务连迁到宝山后,当年一入冬就没有蔬菜吃了,全连午饭的菜品只有两个卞萝卜,而且还是冻透了的冰疙瘩。初冬的一个周日,正巧轮到我们班到食堂帮厨,临时替换炊事班休息一天。我拿起一个卞萝卜放到案板上,对准了一刀砍下去,只有一道白茬;第二刀砍下去,掉下几块冰渣;我抡起菜刀使劲再砍下去,萝卜没砍开,菜刀却成了卷刃锯齿状的残疾刀,而萝卜滚到地下轱辘老远。我们只好烧开一锅水,把解冻后的萝卜切成丝放进去,再加点盐,就成了午饭的主菜,主食是人均六两高粱米饭。

    连续许多天没有菜吃,战士们的脸却变成菜色了。连长是一位不喜欢花言巧语、注重实干的人,他比所有人都着急,因为连里都是知青,遇见这种困境想不出办法干着急。连长想起参军前在长春老家缺菜时的解决办法,便带着战士们到处找收获完的西瓜地或香瓜地,捡回人家不要的生瓜蛋子,解冻后洗干净泡在盐水里腌几天,就成为很好的咸菜。

    可是当地种瓜的少,很快就找不到了。连长又带着我们到数公里外,寻找刚收割完的黄豆地里捡没有脱完粒的黄豆杆,堆到一起,然后拿棍子敲打,终于收获了一些黄豆。尝到了甜头的我们,扩大了捡黄豆的地盘。连长又教会我们如何推碾子拉磨才能省力气,于是煮黄豆、炒黄豆、磨豆腐、泡黄豆芽……暂解了燃眉之急。

    特务连到宝山的第一年尝到了没有蔬菜的艰难,第二年开春时,连长就带着战士们在我们木材厂旁边开荒种菜。并买来了犁,可是没有耕牛。连长先教力气大的副连长、上海知青吴建国如何扶稳犁把掌好舵。然后又招呼大家用几根绳子系在犁前面,交给我们每人一根,然后连长将一根绳子先套在自己肩膀上,弯腰弓背做拉犁状。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赶紧学着连长的样子,一人套上一根绳子,七个人拉一副犁,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人拉犁,也是第一次亲自体验拉犁。人虽然没有牛力气大,但人有智慧,同样可以犁地开荒。

    人代替牛犁地绝对是重体力劳动。我们拉了仅50米长的一垄地,就已经累得浑身冒汗,上气不接下气。拉完第二趟时,浑身瘫软,腿肚子转筋,迈不动步了……但看到身体并不很强壮的老连长前腿弓后腿绷,没有要停下来样子,我们再想想没菜吃的苦日子,大家又把绳子套在肩膀上继续犁地。光有蔬菜还不行,还得有肉吃才能有力气,老连长带着我们到附近生产队一下子买回来12头小猪仔,还买回一头小牛犊,大家明白,小牛犊明年就能长大,就可以用牠犁地了,那时我们就“做牛做马”了。

    老连长买来一窝小猪仔的事,顿时成为26团一大新闻。因为人们都知道,老连长是特务连里唯一的回民,能主动买猪仔,真是难为他了,人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没有人再叫苦了。特务连刚成立时,连长刚刚结婚,因为我们经常外出执行任务,连队的性质及条件限制,他的家属没有跟来。连长与大家同吃一锅饭,他从来不要特殊照顾。只有节假日改善伙食时,由于炒菜多用荤油,炊事员便给他炒一个鸡蛋。遵守民族习惯的他有时不方便和大家一起吃炒菜,就自己单独啃咸菜吞咽高粱米饭或大碴子。

    在我的印象里,连长一直很“苗条”,似乎从来就没有胖过,可能与长年营养跟不上有直接关系。现在特务连在宝山扎下了根,连长首先想的是战士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且劳动强度大,必须保证尽量吃好。他抓紧联系买小猪仔,将来养大了改善伙食。为了保证小猪仔别得病,能够茁壮成长,连长还请来了兽医,后来在饲料中添加了预防疾病的草料和药剂。他有一次在全连大会上兴奋地说:“特务连将来每个月宰一头猪,每周至少要保证大家吃上一次猪肉。”这种激动人心的话赢得了大家如雷般的掌声,后来经过全连指战员的努力,这个承诺果然实现了。

    这一年我们在新开垦的地里种上了白菜、土豆、辣椒茄子等。到了国庆节前,老连长又布置我们挖菜窖。大家都没干过这活,全靠老连长手把手地教我们。大家都觉得,连长似乎什么活儿都会干,什么事情都懂,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住他。我们挖好的菜窖4米深、5米宽、30米长,上面先排满一层圆木,然后铺上一层木板,木板上面铺上厚厚的玉米杆,最后再堆上半米多厚的土。战友们兴高采烈地往菜窖里运自己播种收获的蔬菜,看到这么大的菜窖储存了这么多蔬菜,足够我们吃一冬天的,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特务连平时就是干木材加工厂的活儿,除了带锯、电锯、电刨子,最多、最累的活儿就是抬木头。八个人四副蘑菇头,号子一喊:“嗨吆!嗨吆!”嗓门高亢,步调一致,没有抬不起来的木头。连长白天常常到各个车间巡视,走到圆木归楞的地方,往往会替下一个人,将那个人的蘑菇头扛起来,和大家一起抬上个把小时,然后再继续转到其他车间。

    连长比我们大十几岁,他无论走到哪里,都给大家带来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一种有了主心骨般的温暖。其实并不在于连长替我们分担了多少体力活,而在于他与我们同甘共苦的在一起。或者他在旁边只是动动嘴,指挥大家干活,这本身的象征意义就很强烈,就很鼓舞人心,就能给战士们力量。每当这时候,大家就会感到很踏实,战友们心中就会体会到,“远学红九连!近学特务连!”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特务连的连长也是其他连长的榜样。在苦和累等困难面前,没有连长和战士之分,都能肩负起一样的重量。

    下图为特务连北京战友赴北大荒看望老连长,左起依次为:郝全生、老连长王德正、连长夫人兰姐、张玉海。

    连长心里装着一百多号人的吃喝拉撒睡,还要带好这支队伍创造出优秀成绩。他还负责着管理、学习、安全、训练、值班,包括夜间查岗查哨等日常工作。又是到了兵团存在的后期,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让人心撒了,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使这支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让“近学特务连”的口号落到实处。就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接触与相处中,连长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树立起崇高的威信。

    正因为如此,连长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全兵团或26团每次表彰连级干部时,王德正连长从来都是榜上有名。但老连长似乎并不看重这些,甚至都没有好好保存上级颁发的那些荣誉证书,以致经过多次搬家,遗失了大部分,仅剩下寥寥无几的不多几本,主要是近些年的荣誉证书。

    前几天连长的老伴兰姐和我通电话,说到当年老连长获得的很多荣誉证书在多次搬家后弄丢了,她非常遗憾。我安慰她说;“丢了就丢了吧,咱们把身体保护好才是最重要的!”兰姐接过话茬说:“老连长也这么说,你们最重要的是身体一定保护好,那些荣誉证书都是身外之物,老连长也很想你们……”电话那边的老连长接过电话和我说:“我也很想你们,如果明年疫情缓解了,你一定回北大荒来看看,咱们好好地聚一聚……”老连长的声音依旧很熟悉,嗓门依然洪亮。

    我高兴地答应了,说:“老连长您也要多保重,你们的身体好,我们回北大荒就有地方去,否则我们看谁去呀……”我听很多战友说过,王德正过去是我们的连长,现在和将来仍然是特务连的一面旗帜,永远是特务连战友们心中的牵挂。(未完待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