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政治法律类

经济人读书会 经济人读书会 2020-09-06

2019经济人读书会十佳书友



2019经济人读书会十佳出版社


本书单关键词




2019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政治法律类)



《哈佛最热门的国际关系课》


    作者:[美]約瑟夫·奈伊、

 [美]大衛·威爾許 

译者:张小明

出版社:商业周刊

出版日期:2019-07

推荐人:熊惟博



-推荐语-

国际关系和经济类似,是另一个讨论门槛很低的领域,从微信群里的议论可见一斑。例如,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猪肉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冲击、中美贸易战的前景、社会事件下香港的何去何从等等,纵使争得面红耳赤也在所不惜。然而,越是这样表面热烈的讨论,却越难让我们看清楚眼前的世界。在微信群和网络上对国际关系的很多解读,也多半只是用耸动的标题消耗掉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而那些模糊与混乱的表达,也可能只是来自一个缺乏专业训练的大脑,以及那些“已故的三流作者思想的影响,而这些作者的名字早已被忘记”(凯恩斯语)。


本书是台湾翻译出版的原作第十版,旧版也曾被国内直译为《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本书并不空洞或教条,反而做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不时还来一点轻松幽默。例如“突发事件就像公交车,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辆”,或是把危机不稳定的状态比作被关在一间淋满汽油的屋里的、拿着火柴的两个敌人。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把核武器带来的恐怖平衡称为“水晶球效应”,即假设回到1914年8月,给德皇、沙皇和奥匈帝国皇帝一个水晶球,让他们看到1918年自己失去皇冠、国家瓦解和百万民众丧生的场景,再试想他们是否会依旧介入战争。


作者之所以能做到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除了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得益于反复给读者展示的一个“深层原因—中层原因—突发原因”的三层次思考体系。比如房间里的灯被打开,突发原因是我们打开了开关,中层原因是有人在房间铺设好了电线,深层原因是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带着这种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避免停留在纠结是谁打开了电灯开关,多问上一句到底是谁发明了交流电。


对政治光谱上不同的观点的生动诠释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从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再到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全球化和当今局势热点,最后放眼未来,作者耐心引导我们走进从现实主义到自由主义之间的世界,通过了解不同的思考模式来完善我们对复杂世界的理解和思考。看到有专业评价本书是关于学习世界政治学最好的一本教科书,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面向冲突与合作下充满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迫切需要更多像本书一样的佳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地揭示、诠释和评价我们所在的世界。



《人的境况》


作者:[美] 汉娜·阿伦特

译者:王寅丽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推荐人:孟凡礼




-推荐语-

被阿伦特狂轰滥炸!因为之前有各种导论等二手文献的铺垫,对于阿伦特著名的“劳动-制作-行动”三分法对应的各章倒没觉得多么难懂,相反感觉比较难读的是前头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区分,以及后面的“积极生活与现代”。整个阅读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同为反极权主义的思想家,为什么伯林对阿伦特的著作不屑一顾甚至全盘否定:我想大概还是阿伦特强调人的复数性以及集体行动、开新启端能力的思考进路以伯林之眼衡量仍属“积极自由”一脉吧。



《因为性别》


   作者:[美]吉莉恩·托马斯
 译者:李明倩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9
推荐人:沈大园

                                      


-推荐语-
如何把平等理念落到真实的社会生活,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很多道理并不是一边倒的,女性因为平均寿命更长,而每月领取更少的养老金,这合理么,是否是一种歧视?法官的意见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群体的统计学特征,而用这种标签对待个体,普通雇主接受了这种意见。但是保险公司依然是要按照精算师的意见来给养老险定价的。额外的,这也展示了一种法律生活或者广义的政治生活是如何运转的,我们极缺乏这种经验。



《Rulers, Religions and Riches》


作者: Jared Rubin
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17-01
推荐人:朱悦


-推荐语-

对“欧洲—中东”大分流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在前述议题上有一定影响力。


《政治观念史稿·卷一: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


作者:[美]沃格林
译者:段保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出身的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埃里克·沃格林,好像最近又流行起来,他是那种会写又能写的。这套政治观念史稿他写了很久,背后曲折的出版故事,几乎也能写一本书了。据说,卷七是首次出版,卷一重译出版。


这套书,自然是很知识分子趣味的书了,阅读起来,算是类似读物中有阅读快感的一类。可以说,他以历史重新构建了自身政治哲学的体系,有不少读到的概念和洞察。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对错并不是首要问题,有启发才是重点。最后发现,有点才气的人文社科知识分子,潜意识里都想聊一聊政治哲学。到底,还是哲人王的情结在其作用,因此,这类书永远不缺读者,甚至,也不缺作者。


《当代关于民族主义的争论》


作者:【土耳其】乌穆特·奥兹基瑞穆里

出版人:于红

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

推荐人:姜鹏



 -推荐语-

本书概述了当代有关民族主义的各种主张及理论范式,并对之作出了批判性反思。作者为土耳其籍学者,该国同样面临多民族统一的问题,他所提出来的替代民族国家的选项,不失现代文明已取得的民主、自由等基本框架,颇具启发意义。


《过去与未来之间》


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译者:王寅丽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推荐人:孟凡礼




-推荐语-

因豆瓣删除阿伦特的这本文集中文版的条目而导致一番热议与建目删目的拉锯战,遂找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读完有惊艳之感!这就是以随笔面目出现的阿伦特思想指南啊。阿伦特对科学主义单兵独进的“进步”充满忧虑,希望人们拾取失落的古典智慧,唤起以“奠基”和“创始”为代表性的“传统”,她不断提醒人们当“过去不再把它的光芒照向未来,人们的心灵便在晦暗中游荡”。据说是因为阿伦特在这本书里对马克思的评价触碰了某些人的神经导致它在豆瓣下架,但是阿伦特只是在思想史的视角指出马克思思想的内在矛盾而已,完全不是站在某种敌对政治立场上的攻击,如果连这都不能容忍,那我看伯林、波普尔、哈耶克等一众自由派著作早晚都保不住。买书要趁早。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


作者:[英]乔纳森·沃尔夫

译者:毛兴贵

出版社: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7

推荐人:孟凡礼



-推荐语-

沃尔夫的这本经典之作终于有新版了!作者依托2500多年的政治思想史,提炼出了政治哲学的几个核心主题,层层递进地依次考察了思想家们对自然状态、国家、民主、自由和正义的论证,见证人类殚精竭虑地在“战争状态”之外寻找规范性的原则,来为财产、权力、权利和自由的分配提供最佳的理由,以期确保“共同”的生活。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导论”,它把教科书上那些教条式的结论重新弄得不那么稳固了,将它们放到一个辩论的动态语境中去,利用书中提供的思考路径引导读者对每个主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能正像作者所说,你在读完之后仍旧困惑,但是,“从稀里糊涂的无知到见多识广后的困惑,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我们一定不要低估”。


《瓜分沙洲》


作者:[英]詹姆斯·巴尔
译者:徐臻
出版社: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出版日期:2018-10
推荐人:郭进



-推荐语-


1916年,英国政治家马克·赛克斯法国外交官弗朗索瓦·乔治-皮科秘密地达成了瓜分中东地区的《赛克斯-皮科协定》,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沙洲中画了一条线,共同确定了中东地区的新版图。约定英国管理巴勒斯坦、外约旦和伊拉克,法国控制黎巴嫩和叙利亚。作者詹姆斯·巴尔根据英法档案中新解密的文件,再现了英法之间为争夺中东领导权所进行的秘密战争,并且揭示了法国人最终成功复仇,结束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的历程。


《保守主义思想》


作者:[美]拉塞尔·柯克
译者:张大军
出版社:汉唐阳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5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拉塞尔·柯克的书,他的另一本《美国秩序的根基》我也读过,经济人读书会的书友也有推荐。他本人有自己的立场,写来也算是叙述得当,可以说不乏个人特色和情感的写作,放在思想史领域也无太大违和感。

从理论的精妙玄妙,并不是保守主义的特长,其专长更多在于对于古老传统和常识的重申,实践遭遇理论,也有英美传统天然契合。国内知识界现在对于保守主义有所重视,和过去的思想潮流一样,好像隐然有当做新救命稻草的趋势。只是不知,保守主义原本强调守护的根基,移植之后是否有效?


《美国秩序的根基》


作者:[美]拉塞尔·柯克

   译者:张大军

出版社:汉唐阳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7

推荐人:琅琊渔夫

                       


 -推荐语-

是什么让美国与众不同地保持着长久的活力、自由和繁荣?拉塞尔·柯克(1918-1994)在其所著的《美国秩序的根基》(初版于1974年)一书中回答了该问题。

该书从理论上探讨美国秩序的历史和思想渊源;从实践层面看,它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全面地思考美国的独特之处和成功之道。柯克的理论探索和思想表达处处充满睿智和洞见。

在书中,柯克阐述了这样的论点:美国秩序是两千五百年演化的成果。拉塞尔·柯克写道:

“秩序的根基可蜿蜒曲折地追溯到希伯来人对上帝之下的有目的的道德生活的认知。它们涵括了古希腊人在哲学和政治上的自我意识;罗马人的法治与社会组织经验涵育了这些根基;它们与基督教对人之责任、希望和救赎的理解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它们从中世纪的习俗、学问和英勇精神中吸取生命的养料;它们紧紧地抓住16世纪酝酿的宗教情绪;它们源自英格兰千辛万苦争来的法律之下的自由;殖民时期美国一百五十年的共同体经验强化了这些根基;它们得益于18世纪的辩论;它们借着《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崭露峥嵘;它们经过美国内战的严酷考验后又全面恢复生机。”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美国秩序都显然取得了成功。在上帝之下,正义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国家强大且富有活力;个人自由受到法律和习俗的保护;共同体认同感一直在延续着。”

“美国秩序不仅远没有停滞,而且仍在发展之中。”


《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作者: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

出版社:新疆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推荐人:周天勇



-推荐语-

这是中央党校和社会上部分学者在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思考我国政治体制方方面面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出了许多实践中尚未进行的设想。


《西方政治思想的社会史:公民到领主》


作者:[美]艾伦·梅克辛斯·伍德 

译者:曹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如何思想都是有根基,文本抽离开具体语境就失去不少意义。因此,将政治思想放在社会史来审视,非常有意义。如作者所言,“有具备国家和有组织的领导阶层的复杂文明,都一定会产生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统治者与臣民、命令与服从之间关系的思考。”


出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这本书的结论你未必赞同。但是她对于关键词的理解和掌握,其实很见技巧——比如这本是公 民到领主,下册是自由与财产。


有意思说,作者依赖经典文本,也就是所谓死去白人男性的著作。
同时,对待经典文本,她的立场与方法值得借鉴。她认为,不加批判地对待正典并理所当然地接受其统治地位,是错误的;同时强调,无视正典文本缺失和否认正典,都是迷思。


《论中 央地方关系


作者:吴国光、郑永年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1

推荐人:叶志鹏



-推荐语-


本书是上世纪90年代讨论中国央地关系的代表作之一。时间拉回到90年代初期那场改革争论,背景是地方主义的崛起和中 央控制力(尤其是财力)的衰落。对此,有人建议中 央“集”,有人建议中 央“分”,而本书作者试图超出这种“集/分”的二维思路,提出“分权制度化”的思路。

这一改革思路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主张保护已经形成的地方利益;二是主张在地方和中 央相对平等的基础上保证和加强中 央的某些权力;三是主张以改造现有政治结构和法律体系的方式来实现央地分权的意图,形成相对稳定的有“分”有“集”的政治制度。

简单说,这一改革思路大体上就是在保持既有政治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在政府结构上引入联邦制,通过将央地关系制度化,进而兼获“增强国家能力”和“保持地方经济活力”的双重目标。用托克维尔的理论来说,便是:既要政府集权(governmental centralization),又要行政分权(administrative decentralization)。2013年,郑永年于大陆出版的《行为联邦制》一书(基于其博士论文改写),进一步将这种分权制度化的央地关系刻画为行为联邦制,启迪了不少学人。

就具体的改革策略而言,作者分别阐述了财政、军事及外交三个主要领域。例如,要改革现代税收体制,增加国税征收系统,以增强国家财政汲取能力(国家能力的核心内容)。再如,要削弱军队介入经济活动,切断其与地方政府的密切联系。再如,地方政府在外交事务上的角色也需要得以控制。

事后来看,这些改革建议陆续都得到了采纳。

此外,本书还有不少出彩之处。例如,作者回顾了中国历史上自秦汉至改革开放之前的央地关系演变:一直处于“强中央+弱地方——>强地方+弱中 央——>强中 央+弱地方”之间来回摇摆。耐人寻味的是,历代王朝更迭,以及清末以降的现代国家建构的迟滞,都与这种央地关系的不稳定性不无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央地关系一直是解锁中国国家制度演变之内核的密码。



《邓小平时代


作者:[美]傅高义

译者:冯克利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

推荐人:叶志鹏



-推荐语-

本书以伟人邓小平为人物主线,简要勾勒出了中国改革开放“邓时代”下的主要事件及其决策过程。作者傅高义先生以详实的史料分析和亲历者访谈,梳理出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细节,择几处摘录如下:

其一,邓小平早年的留洋经历的重要影响。例如,邓小平在苏 联学习时,苏 联还没有建成社会 主义 体制,仍在实行「新经济政策」。邓小平认为这种经济体制——在共 产 党的控制下允许私人企业和鼓励外国投资——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来,这种经济改革思路在邓小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西南局当政时实行过,而在1980年代再次采用。再如,邓小平在莫 斯 科时就萌生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终生未曾改变。他在1926年8月12日的课堂作业中写道:「集中的权力要自上而下地行使。服从上级命令是绝对必要的。允许多少民主,要视周围的环境变化而定。」

其二,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作用。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是历史上第一个访日的中国领导人。中日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此后,中国借鉴日本,成立了质量控制协会和企业管理协会。一些中国工厂打出标语,强调学习日本管理体系和制定培训计划的重要性。在资金援助方面,由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OECF)向中国提供条件优厚的长期贷款。从1979年到2007年,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向中国提供的贷款多於它对任何其他国家的贷款,总计达到2.54万亿日元(按2007年汇率计算约合250亿美元)。日本企业在中国各地设厂,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前身) 在上海开设了办事处,它利用与日本企业广泛的关系网,寻找愿意对中国各部门的培训计划请求作出回应的日本企业。在邓小平时代的鼎盛期,日本在为中国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提供援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其三,为何中 央决定让广东和福建,而不是上海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书中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上海的工商业基础太好。陈云担心,上海屈从于洋人的“买办习气”仍然很重,他反对把上海搞成试验区,这个意见占了上风。广东和福建不同于上海,它们没有多少工业,即使走了弯路也不会有多大风险。此外,移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多来自广东和福建,很多人仍然与这些地方保持着密切的私人关系,一些人对吸引新的投资会大有帮助。当时,即使不计算台湾,官方估计在中国大陆以外大约有820万祖籍广东和500万祖籍福建的华侨。

其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由来。1982年1月,陈云提出暂停新建经济特区的建议。1984年5月4日下发的文件,宣布把开放政策扩大到14个沿海城市。但为了避开陈云的建议,所以1984年的13号文件,规定将新的开放城市称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驻的外国企业应当引入技术更先进的产业。(谷牧,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抓对外开放,p152-174)



《蒋经国传》


作者:陶涵 

译者:林添贵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

推荐人:钟正生



-推荐语-

读完陶涵(Jay Taylor)的《蒋经国传》,终于有所明白蒋经国为何会在成为台湾立法院院长后,开始矢志推行台湾的民主转型,不折不扣地“革自己的命”!想来一是要顺应当时民主潮流之沛然莫能驭也。那时福山可是快要写出著名的《历史的终结》了啊;二是要发挥某种程度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是多想在民主自由的框架内加速推行“统一中国”的伟业啊。

蒋经国曾经定下四个目标:一是民主化。这在当今民主范式受到质疑和挑战的时代,依然“自在”地运行着;二是台湾化。这是民主化自然而然的结果,但也造成了与祖国大陆向心力与离心力的牵扯,以及混沌不明的统独态势;三是强化经济建设。台湾的经济成就早已定格在“亚洲四小龙”的概括里,在中美科技竞争如火如荼之际,台湾的工业基础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是“与中国发展工作关系”。经国先生若再健康几年,他与苏联中山大学时期同学小平先生的“惺惺相惜”,会不会将台湾问题推向另一面向?可是,历史不能假设,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另一种形式的因缘际会吧。


《The Righteous Mind》


作者:Jonathan Haidt

 译者:姚怡平

出版社:Pantheon

出版日期:2012-03

推荐人:林芬



-推荐语-

这本书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政治和宗教让我们四分五裂?作者Jonathan Haidt是心理学博士,不仅在道德心理学学术研究上贡献颇丰,更是妙笔生花,把学术观点写成了容易阅读的畅销书。本书追问人类的道德从何而来,直觉如何产生,并将之用以观察当下的政治现象。这样的分析视角对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纷争也很有帮助。(中文译本好像是台湾版,题为“好人总是自以为是“, 我没有读过中文版,无法判断翻译得如何。不知道是否有大陆的译本)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作者:瞿同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3-09
推荐人:德州老刘



-推荐语-

英文版出版于1961年,中文首版于改革开放之初,两种文字版本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这是迄今为止写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最值得读的一本书。作者有很高的洞察力,有现代眼光,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而是围绕具体案例讲自己的洞见,让读者看到一个未经历代文人美化过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实相。


《政治动物》


作者:[美]里克·申科曼
译者:陈桂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1
推荐人:乔藤



-推荐语-

事事不易,你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时,当你首先意识到什么地方不对劲的时候你该怎么做?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开放,保持自我,我们生活进入了现代化,可是在进化的过程中还维持在了石器时代,本书可以说是另外两本名著《思考,快与慢》和《自私的基因》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与中国打交 道》


作者:亨利·鲍尔森
译者:王宇光 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
推荐人:叶志鹏



-推荐语- 


本书英文版发表于2015年,彼时国内便已流传开来,2年后有了中文版。本书是一本纪实性非学术作品,对于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尤其是经济合作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细节材料。

作者亨利·鲍尔森以自身经历的视角,回顾了90年代以来,其所就职的(美国)高盛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作用(帮助国企改革,IPO);以及其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之后,中美合作机制的建立与进展,例如他主导设计的中美SED机制(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前期主要是经济政策、汇率、能源与环境、食品安全等议题,后来加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等议题),以及近年来的中美BIT谈判(开放美国投资中国服务业)。

本书非常适合中美关系研究的门外汉,但又对该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许多对中国经济改革感兴趣的同仁均知晓到美国所扮演的外部角色,但对其如何发挥作用的了解甚少,本书作者提供的回忆内容有助于弥补这一不足,尤其是书中对诸多关键改革人物的描述,以及中美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运作过程,都是常人不可触及的珍贵材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书还有助于帮助国人理解中国经济改革背后的推动力量和基本思路。例如,作者如此评价中国的经济改革策略,“总体来说,Xi和他的领导团队致力于改革,和他们的一些前任一样,他们看到有机会可以利用国际协定来协助克服国内对变化的抵制。正如一位中国高级领导人告诉我的:'当改革遇到阻力无法前行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外部力量(帮忙)'。”再如,对于反腐议题,作者谈到,“Xi高调发起一场影响深远的反腐运动,同时也用来削弱改革的阻力……这令习Xi深感担忧,因为他认为共产党是中国唯一能够推进改革的力量。他发动的反腐运动就是要恢复党的信誉,巩固党与一般民众的联系。同时反腐也可用来使党员更支持他的改革计划。”再如,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次序问题,作者说到,“把各项改革及它们的顺序排好很重要。Xi政府首先关注的是财税政策,这非常明智。这么做将迫使地方政府停止疯狂举债。这么做也会加速国企改革,迫使国企更为商业化地营运以提高效益,增加分红、出售股权,为政府的资金需求提供更多来源。政治压力将推进改革,而不是阻挠改革。”此外,作者还谈及对中国political system development的一些看法,同样非常具有启发性,这里暂不介绍。

当然,个人回忆作品总有其缺陷,不仅在材料选取上容易以偏概全,且对客观事实的解读也不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读者在阅读时应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作者也并非是学院派学者,在历史材料的搜集和应用方面不如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一书。当然,上述缺陷并不会削弱本书在揭示近20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内幕”的价值。



《美国政治:激荡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作者:[美]塞缪尔·亨廷顿
译者:先萌奇、景伟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
推荐人:金文杰



-推荐语-

亨廷顿提出了独特的美国政治范型解释,认为理解美国政治至关重要的是它的政治理想和激情。但美国的问题也在于,其政治理想和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太大的裂痕。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美国构成了一个失衡的社会。而失衡和再平衡(以四次大觉醒为代表)推动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构成了美国政治史的主线。亨廷顿将美国各集团信奉美国政治理想的强度和美国人认知裂痕存在的清晰度作为两个变量,从而衍生出四种主要的回应模式:道德情怀(Moralism,高/高),世故心理( Cynicism,低/高),自满心理( Complacency,低/低), 以及虚伪心态(Hypocrisy,高/低),并以之为线索分析了美国历史上的[信念激情期](尤以六七十年代为代表)。而政治理想、失衡及回应模式,也会从国内政策延伸到其外交政策。对于理解美国当前政局及对外政策,颇有启发。此书与作者另一本著作《谁是美国人》可互为参合。

《谁是美国人》


作者:[美]塞缪尔•亨廷顿

译者:程克雄

出版社:新华出版

出版日期:2010-01

推荐人:金文杰



-推荐语-

致力于文明冲突研究的亨廷顿在911事件后,将反思的目光转向美国本土。亨氏认为美国之成为美国,是因为在几百年来它一直保持着建国初期的“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美国信念”的内涵即为以盎格鲁-新教文化为核心的国民特性。这一国民特性最重要的内核是统一的语言(英语),宗教(基督教)以及由此阐发的宗教义务,英美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与个人权利理念等等。全书从解构主义与多文化主义、非美国化同化与双重国籍者、墨西哥移民与拉美裔化、跨国身份与超国家主义四个方面去分析美国国民特性所面临的挑战;并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全书对理解美国当前状况很有帮助。


《论自由》


作者:[英] 约翰·穆勒
 译者:孟凡礼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9-05
推荐人:李冬君



-推荐语-

接到译者孟凡礼君惠赠的穆勒《论自由》一书,我们熟悉这本书源于一百年前严复译本《群己权界论》,后来商务印书馆有两个译本,如今孟君的译本感慨良多,上海三联出版,首页有广西师大理想国的标识,孟君谓译笔遵循直译,完成不易,尤其一百年了,我们还在为此书的内容劳心耽虑……上月为经观报专栏写系列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新汉语,几乎篇篇涉及严复的译语与接受西学的关系,在此与孟君共勉。

《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


作者:[美]克里斯·马修斯

译者:吴群芳 、林猛

出版社:新华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

推荐人:瑛彤



-推荐语-

生动的美国政治关系学。政治的本质,东西方都一样。


《大国政治的悲剧》


作者:[美] 约翰·米尔斯海默

译者:王义桅、唐小松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

推荐人:陈老宇



 -推荐语-
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解释了大国对抗的必然性。感觉比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似乎更靠谱一点。当然对于同一个世界和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只接受自己喜欢的理论。


《文明内部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作者:[德]迪特·森哈斯

译者:张文武 等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

推荐人:琅琊渔夫



-推荐语-

迪特·森哈斯(Dieter Senghaas),1940年生于德国 Geislingen,社会科学家,被誉为大师级思想家、和平与发展研究的先驱。


《文明内部的冲突与世界秩序》初版于1998,森哈斯在该著中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作了最有力、最深刻、最彻底的批驳,揭示了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世界大文化内部冲突的根本性。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以内部分歧(以至对立)为标志的,这早在出现现代化压力之前就是如此。在任何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传统主义者”和“现代化者”之间的冲突,以及他们背后各自的社会力量,都可能发生特别剧烈的变化。


《观念的力量》


作者:[英]以赛亚·伯林

译者:胡自信、魏钊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了解自 由主义,伯林不容错过。他很多概念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本书给人关于其人观念的概览与入门。


更难得的是,他从不故弄玄虚。我常说,英式自 由 主义的平易近人和经验主义取向,总让我怀疑自己没看懂其中微言大义。没有微言大义,人人皆可理解,或许就是最大的微言大义。观念的力量,不容小觑,正如伯林开篇引用德国诗人海涅的话,“不要低估观念的力量;教授的平静书斋里生长起来的哲学观念,能够摧毁一种文明。”


有意思的小发现是,伯林最后一篇文章是给中国人写的。1996年,伯林八十七岁,他收到中国武汉大学哲学教授欧阳康的一封信,请他综述其观念,他居然同意了,这本书也收录了。


《欧洲的文化价值》


作者:[德] 汉斯·约阿施、

[德] 克劳斯·维甘特

译者:陈洪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

推荐人:琅琊渔夫




-推荐语-

亚马逊上“无求备斋主人”是这么评价《欧洲的文化价值》的:“相关论题的学术文集,虽然多半是约稿(命题作文),但是撰著者都是该论题的学界翘楚,有的甚至是大师级的。如第一章的“轴心时期”的文化,撰稿是大师级的学者,以色列已故的艾森斯塔特。马佐尔也为读者所熟知。1996年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发表后,举世热议,当然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学者群起而批判。20年过去了,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假命题最有力的批判,是德国学者,本书的撰稿之一。他20年前针对“文明的冲突”所作的批判著作和本书中的论稿,观点不变,20余年的历史也证明了本文作者观点的正确和亨氏的谬误。“21世纪是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联合对抗西方文明”,亨廷顿的惊世大预言,别人不信,我也不信。为什么?看一看这本书就全知道了。“

大师级的手笔确实不一般,系统而深刻。此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批判“文明的冲突”,更可助建立对欧洲文化的认识;不了解欧洲文化,不可能理解当今世界。此书介绍之欧洲文化亦可作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参照,没有比较参照,便陷溺其中,谈不上自我认识。好的科学,本质上是比较的,文化也一样。

《欧洲的文化价值》分不同论题也讲了历史,是着眼于发展脉络、当下和未来,理性的批判。

《注定一战》


作者:[美]格雷厄姆·艾利森
译者: 陈定定、傅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推荐人:郭佳、钟正生



-推荐语-

当前中 美问题的热度和重要性,也许已经超过了当下世界上任何国家,艾莉森在本书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剖析了中美问题产生的根源,还通过一系列数据客观分析了问题产生的过程,更可贵的是,书中还提出了中 美避免冲突升级的解决办法,对于当下的现实情况分析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郭佳

修 昔底 德陷阱,在中国已是个耳熟能详的词。看完Graham Allison的书,惊诧之余,颇有感慨。惊诧的是,作者总结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修 昔底德式的结构性对抗中,14个最终以“不宣而战”或“擦枪走火”而告终,这概率数字看起来真的冰冷。感慨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涉及中美命运的重大命题,书中频频引用的却是陆克文和李光耀等的洞见,中国的专家学者基本上缺席了(除了引用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外)。更加感慨的是,作者提出这个概念之后,中美关系竟然完全朝着这一面向在迁移,说一语成谶似乎也不为过了。当然,这应该不是作者的错,他只是提出了一个经验观察而已,那究竟又是谁的无心插柳或蓄意而为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也许无解的问题。
——钟正生


《黑旗:ISIS的崛起》


作者:[美] 乔比·沃里克
译者: 钟鹰翔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1
推荐人:黎寿山



-推荐语-

这是一本介绍ISIS组织前世今生的文章,也是一本观察社会发展的好书。从扎卡维的组织的发展,结合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所经历的变局,可以更深刻的思考社会发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每个社会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外力破坏了这个平衡,就需要长期,并且痛苦的过程才能再平衡。


《日本重返世界第一

作者:[美] 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
译者:许雅淑、李宗羲
出版社:远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11
推荐人徐浩


-推荐语-
首先,很遗憾内地似乎尚没有出版者出版翻译这本原名为“japan  restored: how japan can reinvent itself and why this is important for America and the world”的内容丰富且对研究当代日本的学者有不小帮助的书籍。

不过某宝上有台版出售,价格亦算合宜。此书可以粗糙的理解为,作者基于自身工作学习经历以及作为一个前美国政府“知日派”官员对日本国情了解。对30年后日本国家走向的预测。但并非主观臆断,书中指出当下日本面临的种种迫在眉睫的挑战。并且预计了日本会以何种方式应对。以及为重振国家而作出的措施。

书中也乐观预计日本此种努力将会奏效。带来一个更加进步,兴盛繁荣,且将在21世纪中叶国力回到世界并列第一的日本国家。
最后介绍下作者clyde prestowitz。曾任里根政府商务部长顾问。及克林顿总统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委员会副主席。早年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因工作关系,常年参与美日经贸事务的谈判与会议。


《独 裁者手册》


作者:[美] 布鲁诺·德·梅斯奎塔、

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译者:骆伟阳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

推荐人:冯春霆



-推荐语-

本书探源政治的本质 组织不能简单地以民主与独裁区分。



《最危险的书 : 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战》


作者:[美] 凯文‧伯明翰

  译者:辛彩娜、冯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

推荐人:张向荣(danyboy)



-推荐语-

前言的一句话概括了本书主题:“在20世纪30年代的不祥氛围下,伍尔西的决策远不只是让一本书合法化。它将一场文化反叛衍变成公民德性。《尤利西斯》从文学炸药衍变成现代经典的革命历程,反映了现代主义在美国确立的微观史学”。所以,《尤利西斯》从禁书到经典的真正英雄就是推动这一进程的人,最重要的是法官伍尔西,他的判决体现了一位现代贵族理应具有的高贵品质和宽容;其次是三位伟大女性:杂志编辑安德森、英国出版人韦弗、销售的书店老板比奇。本书令我望洋兴叹,是因为对文艺的审查和反叛再激烈,也是在法律框架下展开的,英美两国可以通过自身肌体的力量解决出现的问题,既不会酿成危害城邦的事件,又不会压制文艺。这恰恰是源于作者所提到的“公民德性”四个字。


《看不见的美国》


   作者:[美]珍妮·拉斯卡斯

译者:何雨珈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3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译文记实系列基本不错,不过经济一两本不怎么地。


这本书谈美国煤矿工人等生活,虽然还是有点左,但有不少一线观察。
美国的底层基因其实是乡村。国父理想其实是自耕农的世界。现在虽然看起来改变了,本质还是一个大农村。


我还想写的题材,其实没几本了。我在写日本的书,感性已经出了,经济的慢慢磨。日本其实是亚洲的博物馆,看明白日本,余者就很清晰。下一步,如果还有值得写,还是美国。欧洲的历史,很大概率,已经终结了。


《过剩之地》


作者:[美]莫妮卡·普拉萨德

译者:余晖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不少朋友推荐,学术野心和理论能力都很强。可以说抽丝剥茧,试图改写美国是自由放任的刻板印象。不过这印象,本来就是错误而单纯的理论建构。最近读了一些美国经济史,更是觉得如此。


中文版序言提到“有为政府”,本来觉得有点突兀。翻过之后,觉得这个提法很有意思。


《红天鹅:中国非常规决策过程与经济腾飞》


作者:[德]韩博天
译者:石磊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推荐人:叶志鹏


-推荐语-


本书将中国独特的政府治理方式视为“红天鹅”(The black swan),用以说明其相较于传统西方治理模式的不同之处。这只“红天鹅”的核心在于,“中国在众多政策领域都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促进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有哪些独特的政策过程呢?其一,政策试验(试点、试验区、试验性法规)。作者提出了一个“分级制试验”模型,刻画了“中央确定政策目标,地方探索政策工具,最后推广至全国”的政策试验过程。政策试验在解决不确定性和政策目标分歧方面扮演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众所周知的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其二,发展规划。如“五年规划”,既延续了计划体制的部分特征(如地方政府受国家规划目标约束、央企发挥主导地位等),又融合了日韩的规划经验(政企合作,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其三,干部考核。这点学界已有颇多研究。

作者还讨论了中国独特政策过程的历史起源,并认为最早可追溯至中共革命时期的一种“游击式制定政策”(guerrilla-style policy-making)。因此在理论发展脉络中,本书支持了裴宜理教授的核心主张,即“中国革命传统中的某些因素实际上推动了市场经济改革令人瞩目的成功”。

总体而言,作者认为中国独特的政策过程有许多优点,如适合发现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培育不同的动员组织模式等;但也有不少缺点,如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带来了滥用权力、问责义务缺失、权力制约不够等。

本书是作者近10年发表的一系列研究论文的集合,其中多篇都是公共政策课堂上的阅读文献,而作者提出的“分级制试验”模型也成为分析中国政策试验机制的理论基石。在更大意义上,从经济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出发,非常有助于理解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政府行为。


《怀旧的乌托邦》


作者:[英] 齐格蒙·鲍曼

译者:姚伟 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

推荐人:沈大园



-推荐语-

这是齐格蒙特·鲍曼在90高龄时写的人生最后一本书,面对时代的乱象,人们堕入昨日的幻想,他建议我们对话,”通过对话,了解他人的诉求,倾诉自我的诉求,通过对话,找到双赢的方法“,而有效对话的前提,是怀着诚恳的心和承认彼此地位的平等。这并非激动人心的精妙方案,因为看上去只能付出坚实的努力而毫无捷径,但这可能正是一位长者的无奈和洞见吧。


《陆地与海洋 : 世界史的考察》


作者:[德]卡尔·施米特 

 译者:林国基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08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小时候就读过德国学者卡尔.施密特,文字摇曳生姿,说理才气纵横,反正不是英国那种含蓄理性范。


简单几十页,就把世界史重新说了一遍,认可与否不说,服气还是让人服气的。比起学术无产阶级动辄以大部头砸过来说颠覆的,这真是有大宗师气派。


不过书本来就薄,164页,结果作者正文不含注释68页,一百页作用篇幅,是另外一篇国内作者论文。这样真的很好么?


《Carnage And Culture》


 作者:Victor Davis Hanson  

出版社:Anchor

出版日期:2000-03

推荐人:郭胜北



-推荐语-

Hanson 描述了西方文化和战争能力的关系,文章系统讲述了作者的观点-即西方体系从建立初期就在社会制度、社会分工、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还有军事技术开发方面具备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Hanson按时间选择了多个著名的、可以改变历史路径的战役论述这些观点,它的序幕从希腊城邦国家在Salamis海战打败波斯开始,发展到亚历山大大帝在战法和制度上的改变带来的利与弊并在Guagamela 摧毁波斯,后来从讲到了罗马军队在Cannae被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联军挫败,但罗马能够利用制度的优势迅速恢复并最终在迦太基战争中获全胜。作者继续描述了中世纪的欧洲、殖民时期和以后的多次战役,还重点提到了二战期间的中途岛海战,讲述了美国指挥官的全面的布局能力和作战人员的随机应变的战术能力。这本书描述了西方文化和战斗能力的以及组合,很有助于帮助读者扩展视野。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作者:[英]以赛亚·伯林、

亨利·哈代 编

译者:王岽兴、张蓉 

出版社:三辉图书|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

推荐人:孟凡礼



-推荐语-

伯林的书上学时读过包括《自由论》在内的几本,最近因友邻推荐《浪漫主义的根源》说伯林讲得嗨翻译也翻得好,遂一口气读了三本伯林,真是酣畅淋漓!伯林善于在自由的敌人中发现自由的因素,在自由的热切追求者中发现反自由的一面,或者说,伯林将启蒙与反启蒙一锅煮了,然后发现自由主义的两个面向,指出积极自由为什么会导向危险的极权之途,同时为消极自由提供了热切的辩护。在伯林通过思想史的挖掘而带出的自由主义论说中,可以发现启蒙—浪漫主义—多元论—消极自由这样一条清晰的线,不管后来的研究者怎样指出伯林的多元论与消极自由之间缺乏逻辑进路,但在伯林自己的思想生涯中,这两个东西似乎是怎么也无法拆开的。(这本《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是伯林为两个系列讲座准备的底稿,可视为伯林后来一众著述的“母本”,可惜翻译不佳,建议出版社重译重出)


《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


作者:[英] 卡尔·波普尔

 译者:王凌霄

出版社: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5-09

推荐人:琅琊渔夫


-推荐语-

《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收录了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接受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访谈的记录以及1980年代末发表的两篇演讲,可以看作是他生前最后的思想和看法。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作者:[德] 韩博天

出版社: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出版日期:2017-06

推荐人:叶志鹏



-推荐语-

本书概览了西方视角下中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结构、模式及其特征。本书由德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主编,作者均来自于其所领导的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被誉为欧洲最大的“中国研究中心”。有趣的是,2017年《环球时报》发文质疑MERICS发表过多批评中国的文章,(个人猜测)导致韩博天不久后辞去MERICS总裁一职。





《Identity》


 作者:Francis·Fukuyama

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出版日期:2018-09-

推荐人:钟正生




-推荐语-

在新书《Identity》中,福山深入阐述了当下身份政治的滥觞,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网络时代,身份的自我强化更容易,身份的不断撕裂更彻底;全球化时代,加剧和放大那些边缘受损群体经济上的被剥夺、政治上的被忽视、社会上的遭疏离;后民主时代,无论是中间偏左还是中间偏右,往往都逐渐离失了政治舞台的中心,极端派和民粹派正“你方唱罢我登场”,也因此,心平气和坐而论道协商沟通少了,气急败坏咆哮叫嚣鱼死网破多了。这是福山先生所谓的政治衰败(political decay)的一种典型症状吧。对于身份政治的前景,福山是谨慎乐观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有意形塑;身份可以用来加深隔阂,也可以用来促进融合。坚持自由民主价值,重构强化公民身份,就是避免不被过于琐碎过于撕裂的“身份”绑架的一种途径。但放眼当下,在日益撕裂的政治和社会场域,还能达成这样的共识么?还能形成这样的合力么?在此前一篇访谈中,福山先生承认,他并不确认这一撕裂是终将“均值回归”的异常(abnormal),还是新常态(new normal)的开启。历史不会终结,但会奔往不同的方向,冥冥中谁是掌舵人?人民在歌唱,但押着什么样的韵脚,喧嚣中你能否分晓?

《谁在世界中心》

作者:温骏轩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6
推荐人:fish
书籍分类:政治/法律



-推荐语-

通过强调地缘政治描述地理的特质,地缘性会让某些特定的地方成为主导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的钥匙,也是古代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描述思想框架,随后举了很多国家为例。


《双重悖论》


作者:[美]魏德安
译者:蒋宗强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4-01
推荐人:叶志鹏



-推荐语-

作者Andrew Wedeman系美国Georgia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本书英文版于2012年在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作者专注中国腐败问题研究15年的理论结晶。

本书的核心观点认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与腐 败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大量资源的控制权由国有转为私有(包含国有资产转移),为官员腐 败创造了设租条件。作者强调,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期间,腐 败是中国必然付出的代价。

具体而言,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腐败的类型也由80年代双轨制体制背景的小规模掠夺型腐 败,转为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交易型腐 败,例如房地产、金融等行业逐渐放松管制,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浪潮的开启,腐败官员可以在“政商市场”中交易手中的国有资源或特许权限,而且贪 腐额也随之递增。因此不难理解,在交易型腐 败下(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政商容易形成稳固的共生联盟关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在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则仍然以掠夺型腐 败为主。

当然,上述观点在中国腐 败研究文献中并不稀奇。相较而言,作者的不同论断在于,中国的交易型腐 败类型不同于东亚经济体的发展型腐 败(developmental corruption),后者的腐 败已经制度化:政党与商业利益之间紧密相连,接受政治献金的政客利用企业巨额贿金邀买政治支持并成功建立稳定的政治联盟。正因如此,天然摆脱商业利益侵蚀压力的中国共产党,及时(尤其是1989年以后)地强化实施反 腐 败斗争,将腐 败控制在一个非常基本的水平上,从而防止了腐 败失控的地步。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还在于,横向对比了改革开放期间的中国和美国“镀金时代”。作者认为,两者享有三个共同点:其一,在美国和中国都存在广泛、离散的,且缺乏组织性的腐 败,而且这种腐败与经济快速发展并存。其二,两者都催生了反 腐 败措施,尽管运行机制有所不同(美国政党选举压力推动VS中共自上而下推动)。其三,两国都在经历史无前例的重大变革,例如,美国当时正在向工业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本书详实的理论、实证与历史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中国腐 败的体制转型背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腐 败本身绝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中国特色的腐 败“与其它国家的腐败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个人体会,本书的国际比较所得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其一,中国的腐  败类型与东亚经济体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源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其二,中国的腐 败与美国“镀金时代”十分类似,以史明鉴,美国的反 腐斗争始于19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时代,腐败猖獗才得以有效缓解。由此可知,一是体制转型与腐 败具有长期共生关系,反腐斗争的漫长性需要客观对待,二是在这过程中美国的体制改革经验,如政治行政二分、规范化的预算制度和审计体系,以及国有资源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更为值得中国借鉴。


《真功夫你不要学》


作者:许丹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
推荐人:树杨


-推荐语-
1 .本书还原了真功夫从成立到因为股权,离婚最后导致实际控制人入狱的整个过程。从个案可以衍生到中国企业从家族式作坊到现代股份制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很有借鉴意义。

2. 本书中所有判决书以及笔录的收集,以及风险投资进入后的所作所为,都可以作为股权纠纷案件的经典案例。

3 .本书通片阐述了一个没涵养没大局观的妻子对于企业实际控制人经营企业中的阻碍,提醒所有企业家,娶个好老婆是多重要。

《贫穷的终结》


作者:[美]安妮•罗瑞
 译者:万晓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3
推荐人:沈大园


-推荐语-
直译标题应该叫“给人民发钱:全民基本收入如何终结贫穷、变革工作、重塑世界”,全民基本收入的倡导者们给出的理由眼花缭乱,比较最重要的是:
一,解决技术性失业,很多人担心,机器人将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并不是技能或者意愿的问题,应当有一种机制保障人的基本生存。
二,缓解不平等,这个理由着眼于当下,它强调全民基本收入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工资增长停滞问题,一份基本收入首先能让人摆脱贫困,还能让已有工作的人提高谈判的筹码。
三,消除官僚主义,现有的福利支出并不低,但大量的成本耗费在臃肿的人员和繁琐的甄别手续上,无差别的福利很大程度上能消除这些弊端。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作者:许丹
出版社:汉唐阳光|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
推荐人:蒋丽


-推荐语-

金雁教授是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此书以对《红轮》作者索尔仁尼琴的叙述开始,采取倒叙历史的方式破解“高尔基之谜”、《路标文集》、俄罗斯贵族制、俄罗斯贵族和平民知识分子…堪称俄罗斯思想史,厚重易读。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作者:郑永年
译者:邱道隆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
推荐人:叶志鹏


-推荐语-
本书英文版发表于2007年,是郑永年教授在其1995年提交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2013年,北大邱道隆教授将其翻译给中文读者。
该书的核心亮点,在于对中国央地关系之制度形态的判断,亦即“行为联邦制”(de facto federalism)。很显然,“行为”二字将其与西式联邦制相区别,但又存在着某种联系。该书认为,虽然中国不是联邦制国家,但改革开放后,中央下放部分权力到地方,促使央地关系具有“行为联邦制”特征。例如,地方政府所享有的权力比联邦制国家的州和地方政府都要大。换言之,中国的央地关系,形非联邦,但实(地方政府的实质权力)胜似联邦。
该书进而提出了行为联邦制存在的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政府体系是分层级的,每一级政府在一定范围内都有最终决定权;第二,各级政府间的放权已经制度化;第三,省级政府是辖区内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责任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政治事务的主要责任人,具有相当的自主权。
行为联邦制的形成,离不开改革开放之后的制度演变特征。例如,改革开放后的政府放权与地方势力的崛起;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了行为联邦制过程;90年代开始,中央实施“选择性再集权”(税制改革、中央银行系统改革),逐渐将行为联邦制制度化。
该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特色,是运用过程视角来考察央地制度在行为层面上是如何运作的。为此,该书刻画了中央与地方互动的三种主要机制,分别是:强制、谈判、互惠。针对这三个机制,该书通过对江苏、浙江、广东,以及西南六省的案例考察,进一步阐述了这些互动机制在改革年代的头20年中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本书的案例研究部分,素材丰富,分析老道,值得细品。
此外,作者还花费大量篇幅来讨论行为联邦制的制度得失。一方面,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经济成效上更是如此。另一方面,行为联邦制的“行为”二字,也暗示了这种制度安排的法治程度较低。该书特别提及,90年代的“选择性再集权”(一是分税制的财政集权改革,二是中央银行制度改革),造成了“中央富,地方穷”、“国富民穷”的局面。而大多数中央集权实际上是权力的部门化,是部门集权。在这过程中,行为联邦制的缺陷显露:地方创新不足。
最后,该书讨论了行为联邦制的改革方向。概其要义,即是央地关系的制度化,最终依靠社会的参与和依靠法治。
该书无疑是2000年代中国央地关系研究的代表作,并引发了学界持续至今的关注和讨论。在我看来,此书的学术价值自不言待,提出一个具有学理价值的理论概念实属不易。但在对制度运行的未来展望/转型上(央地关系的法治化),则略显粗糙,且论据不足,给人一种逻辑跳跃之感。而这几乎是不少研究者的“通病”——身体有病便欲之脱胎换骨,这种诊断与休克疗法无甚区别。反结构主义存在智力慵懒之嫌。
《权力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


作者:章奇、刘明兴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03推荐人:董小华


-推荐语-

无意中阅读到的比较小众的一本读物,本书选取民营经济极为发达的浙江作为分析对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之后,提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而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文章研究结果与论证方法虽有待商榷,但其研究方法与视角较为新颖,有一定的学习价值。


《冷战》


作者:[美]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译者:翟强、张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12推荐人:赵鹏


-推荐语-


这是一本篇幅不长的冷战史,比较简洁地勾勒了冷战全过程,也揭示了冷战的多个不同面相,适合对现代史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


《掉队的拉美》


作者:[智]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
译者:郭金兴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6
推荐人:沈大园


-推荐语-
关于拉美的书不多,大概我们心里默认这是一片不值得关注的失败区域,感觉上一本比较流行的关于拉美的书,还是《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实在是需要更新一些知识,也需要一本立场不要那么刻板的书了。


《日本的“近代”是什么: 问题史的考察》


作者:[日] 三谷太一郎

译者:曹永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

推荐人:徐瑾



-推荐语-

曾经,我很着迷现代化近代化这样的题目或者框架,现在反而日渐觉得这样的题目,容易大而无当,从定义就难以厘清。不过这本谈日本的近代的书还不错。本来这类题材已经看得太多,预期没有什么新意。不过看到作者序言提到白芝浩,明白不是一般腐儒,比较有见识。对我来说,近代化不是阅读核心,更有意义的是,作者透过熟知的历史,梳理背后的日本宪制演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


作者:彭森、陈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推荐人:kk



-推荐语-

回顾愈深,思之愈远。经典书籍,一窥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和实操。推荐给朋友们。




《大国的崩溃》


作者:[美] 沙希利·浦洛基 

译者:宋虹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推荐人:沈巍



-推荐语-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老布什图书馆绝密档案新近解密!哈佛大学现代史专家,还原改变苏联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五个月)


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


书籍图片:网络;整理:卢跃。



  -END-



书单:往日推荐回复书单以及目录可见。


2019十大好书|社会科学类

2019十大好书|全球历史类

2019十大好书|中国历史类

2019十大好书|经济类

2019十大好书|商业类

2019十大好书|人文类

2019年12月书单

2019年11月书单

2019年10月书单

2019年9月书单

2019年8月书单

2019年7月书单

2019年6月书单

2019年5月书单

2019年4月书单

2019年3月书单

2019年2月书单

经济人读书会十大好书2018

经济金融投资类|2018年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

管理商业类|2018年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

法律政治类|2018年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

历史人物类|2018年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

文学艺术类|2018年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

科技IT互联网类|2018年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

哲学宗教心理学类|2018年经济人读书会年度书单

84位读书人诚意推荐222本书单|经济人读书会

84位读书人推荐的222本书,经济人书单2017(上)

84位读书人推荐的222本书,经济人书单2017(中)

84位读书人推荐的222本书,经济人书单2017(下)

84位读书人2016年推荐的172本书,经济人书单完全版(上)

84位读书人2016年推荐的172本书,经济人书单完全版(中)

84位读书人2016年推荐的172本书,经济人书单完全版(下)

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20本书

关于中东,你可能需要读读这八本书|经济人读书会

10本书了解女性|经济人读书会 



联系邮箱:jingjirenbook@163.com



喜欢点个“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