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一个社区保护地的转型与未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Author 何海燕
所以,我常常思考,在社区,自然教育与保护的关系是什么?自然教育回应了怎样的保护实践?这成为了我这几年来不断探索的议题。
01 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底,秋天的关坝村已经有了凉意,枝头结出了最后一茬无花果,家家户户门口的几个簸箕都摊晒着鲜红的干辣椒,院子的墙角也都堆满了齐整整的薪柴。赶在冬季来临之前,关坝村的巡护队员们安排着这一年的最后一次巡护监测工作。多条线路同时出发,我被安排去了最容易的监测样线。
关坝村深秋图景
深入森林的巡护
村民守护着绿水青山,但绿水青山却不能带来金山银山,如何转化?已经开展快10年保护工作的关坝村到了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
02 自然教育的第一步
2016年,关坝村刚刚成立保护小区,村民们共同描绘了50年后的愿景,大家希望到那时候关坝村山清水秀,不仅成为大熊猫的家园,也是游客可以预约进入的景区,更多年轻人愿意返乡在关坝村安居乐业,动物们也可以在这里自在奔跑。这愿景中包含着村民们朴素的期望和对村子的美好想象,希望旅游成为一种发展形态、一种转化路径。
关坝愿景,制图:冯艳秋
当时的关坝村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养蜂产业,尽管养蜂户在增加,然而农业生产总是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化的风险,也因为环境承载力影响,产能相对有限,所以关坝村蜂蜜产业始终没有得到突破性发展。而位于九寨沟旅游环线上的关坝村,相较于附近的旅游景区,是一个保持着自然原始风貌的村子,对游客吸引力远远不够,在旅游方面几乎算是没有什么优势。
悬崖上的蜂场,图源:蔚来 Clean Parks
最后关坝村综合村子的现实情况,选择发展自然教育,而这成为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第一步。
03 以社区为主体的自然教育实践
一般来说,在村子管理和运营自然教育,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市场主体,对此关坝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我依然记得那是2019年的夏天,在闷热的夜晚,每天晚上30多个村民围坐在会议室里讨论关坝村旅游合作社的管理。为了让合作社发挥实在作用,大家探讨了合作社的组织构架,梳理了合作社负责人、后勤、财务等相关岗位以及要求,村委面向全村老百姓进行人员的公开招募,最后报名的村民在社区会议上进行了竞选演讲和就职发言。
旅游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讨论会
这件事情对于一个村来说是如此复杂,那个夏天并没有完全讨论出具体的分配比,但是基本确定了合作社的收益在村集体公共事务、生态保护、合作社团队激励以及管理运营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就这样,在初期,关坝村旅游合作社作为社区自组织,实现对自然教育的管理和利益分配的主导。
旅游合作社按照比例向村集体分红
如果通过直接传递知识到达教育的目的不是关坝村自然教育团队能做的,那么大家可以做什么呢?回看过去,大家曾经是老猎人,了解动物习性、擅长辨识动物痕迹、知道如何制作猎套、可以长时间野外生活。巡护员是他们现在的身份,巡护、红外相机安放和数据处理是大家的专业技能,基于此还可以讲述每个人参与保护的故事。除了巡护员身份,大家还是蜂农、农民和当地的手艺人。慢慢地大家发现,自然教育就在身边,扎根关坝的土地,需要以一种“本土”视角来看待。
巡护员给大家讲解红外相机
在本土视角下,大家开始根据社区的场地和村民的特长设计自然教育活动,利用现有的巡护线路、蜂场、河道以及农田庄稼等作为体验路线,逐渐有了一日护林员、猎人vs巡护员技能赛、蜂场管理、蜂蜡唇膏制作、野外露营、当季农事体验、社区调查、溯溪等体验活动。自然教育逐渐本地化,呈现于大家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中。
制作蜂蜜唇膏
终于,2019年的夏末,关坝村正式开展了第一次自然教育活动,大家都有些紧张,旅游合作社和自然教育团队提前一周就开始了各种准备,一条日常走了几百次的巡护线路那几天走了好几遍,生怕出现安全问题;大家不断地进行解说演练,以防止讲解得不清楚;一起去接待户家,检查卫生、生活设备;和村民沟通,协商活动场地;还一起研究如果遇到下雨天怎么办。最终,大家用真诚的态度弥补了很多青涩的过程,顺利完成了活动。
开展自然体验
那晚的星空与星空下的我们,来源:关坝村
04 走向未来
关坝村的住宿接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摄影:李岚曦
2019年自然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关坝村旅游合作社已经连续4年向村集体、保护中心进行收益分配。这些资金又支持着村子每年多次的集体活动、社区会议、村民培训以及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村民们都从自然教育中受益,也看到自然教育对村子的意义。这样的自然教育来源于社区,最终也回馈到社区。
中蜂自然观察
因此当大家参与自然教育活动时,也就是在参与村集体公共事务,而这也就意味着大家必须要从集体利益出发,进行公开、公正和透明化的决策和管理,也反向要求了村子的治理方式是参与式的、民主协商的、尊重与平等的。这样的治理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社区的管理能力和凝聚力,也构建了社区持续参与生态保护的制度基础,这呼应了自然教育促进生态保护的目标。
村集体公共事务更加公开、透明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关坝村96.8%的区域被纳入到国家公园范围内。在国家公园建设的背景下,关坝村自然教育的实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而未来,一个社区的自然教育如何既能回应社区内部治理和保护的需求,也能和国家公园建设相呼应,则是国家公园和社区都应相向而行的努力。
在关坝随处可见的的熊猫景观小品
项目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项目
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大熊猫栖息地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工作。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社区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研究、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科学志愿者、疫源疫病研究与防疫等方面,提升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同目标。END
▼往期精彩回顾▼
绵阳市政协副主席瞿永安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及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