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阳老兵的红色宣讲故事,《当代贵州》杂志这样说→



近日
《当代贵州》杂志发表题为

《让国防教育“声”入人心》一文

讲述贵阳老兵的红色宣讲故事

一起来看看

👇👇👇




让国防教育“声”入人心

文 /程星


“身负重伤失去一条腿,依然坚持爬雪山、过草地,走完长征路,他就是独腿将军钟赤兵……”在贵阳市花溪第一中学报告厅内,贵州省“崇军黔行·戎归增辉”退役军人宣讲团执行团长、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讲师团副团长陈晓义,为初一新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国防教育课。



“由学生讲述红军故事,置身情境;让学生讲解国防知识,转化输出;对学生进行擒敌拳等军事训练,加深体验。中学思政课应该在沉浸式学习中突破。”陈晓义认为,要以互动的形式让国防教育“声”入人心。


“我们的课堂还有一些特殊的老师:斑驳的红军水壶、简朴的红军马灯……都是能讲故事的好老师。”在陈晓义的组织下,校园不可多见的红色物件展里,上百件展品让学生们重温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一朝为军人,终身有军魂。陈晓义所在的“崇军黔行·戎归增辉”退役军人宣讲团,在国防教育活动中实现军人讲军事、战士讲战事,对陈晓义来说,26年的从军生涯,早已将崇军尚武、心系国防融入血脉。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天然教材。为了对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有更系统全面的认识,2017年,陈晓义组织团队深挖贵州红色文化。4个月时间,行程2900公里,走访红色遗址、寻访革命前辈、聆听专家讲座,写下20万字调查报告。以这次考察为基础,历经数年修正优化,团队设计了1至10天不同容量的红色现场教学课例及特色理论课程,为实施国防教育教学准备了充足教学资源。


“在重走一次长征路过程中,我们设计有野外安营扎寨、埋锅造饭、黑夜行军等环节。”陈晓义说,综合运用课堂教授、现场教学、体验训练等形式,形成了看一批旧居旧址、重走一次长征路等“十个一”特色教学模式,让国防教育课堂活起来。


“这是以贵阳命名的战舰——贵阳舰,是人民海军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它被称为‘带刀护卫’和‘中华神盾’……”在贵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国防教育展厅内,贵阳舰的模型刚刚安放完毕。陈晓义计划在接下来的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中,将它带到课堂上,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贵阳舰在心里种下一颗科技强军的种子。


展厅里,革命战争年代的老物件、珍贵图片、功勋证书数千件,将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呈现出来。而这些珍贵的物件,大部分由陈晓义耗费心血从各地收集而来。同时,他也积极号召老兵将红色物件列入展厅,发挥更大的教育意义。


往期精选                                                                              


源:《当代贵州》杂志

编辑:刘   娅

校对:陈   杨

审核:聂   亚






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