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20多扇门,穿越历史、艺术与文化的神秘旅程
门是敏感脆弱之地。
它是此界去往彼界的通路,
是两种确定状态之间的穿梭,是边缘,是界限。
——《通往历史的门》
说起门,大家应该非常熟悉。我们每天都要穿越各种门,才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这世界上有很多有门,有看的见的门,有看不见的门,有神庙的门,有私域的门,有通往“其他世界”的门……
因此,门也有着一种象征。开门代表着一个开始,关门代表着一个结束,穿越过去便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作者带领我们穿越20多道门,进入一座座古建筑的内部,了解和感受它们的特色与历史。
门,如何通往历史与艺术,如何连接过去与未来,门背后的又有着怎样迷人的景色。《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会给出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门的书。关于史前圣所、埃及、希腊和罗马神庙、中世纪教堂、要塞、宫殿和别墅的入口,关于它们的特殊之处以及我们人类如何赋予它们意义和象征意义。
同时,本书通过一篇篇叙事性文章,它们打开了许多门,通过文化和艺术,历史和秘密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段旅程。
01
建筑的门
《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是一本讲建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建筑的门的书。
是什么让门这种建筑元素能够如此特殊?人类是如何给他们房屋的建筑入口赋予众多象征含义和信息的?这些都是马丁内斯试图解答的问题。
作为艺术史教授,他更倾向通过一种艺术现象,去发现其背后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又被他用旅行笔记的形式表达。所以读者看到的会是一个故事、一段旅程、一次遗憾或是一种巧合。
书中多是一些还不为人知的门,或是被人们曾忽略的入口。甚至一些已知的门也被赋予了新的故事。
比如,在伊特鲁里亚人、古罗马人和早期基督教徒的许多石棺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半掩的门的身影,其目的是帮助死者的灵魂进入来世。
又如,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都有负责守护门的神灵,古罗马的雅努斯神最为著名,他的两张面孔分别朝向相对的两侧,守卫着房屋的入口。
作者所观察和记录的这些门所在的建筑体,有曾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维蒂之家;
图片来源豆瓣
有宗教建筑,如圣福瓦修道院、圣马可大教堂、哈德良万神庙等;
有属于私家的入口,如富凯珠宝店、蒙特城堡、奎尔别墅铁栅门;
还有代表着通往其它世界的入口,如法老左塞尔的陵墓、包豪斯校舍建筑、提图斯凯旋门、怪兽巨石公园等。
这些古建筑的大门都修建精美,各具特色,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意味,充满了故事感。
作者通过现场的游览与观察,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叙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门的神秘世界。作者写的是门,更是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人类的精神世界。
建筑的主体已经坍塌及至消失在岁月中,只剩一道门坚强地屹立在荒野之中。
02
历史的门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一直在钻研门的建造和装饰。事实上,能在人类文明中留下如此深刻痕迹的建筑元素实属不多,但门就是其中一个。
门隔开了内外空间,又联通了内外空间。它是两处的融合,是两个时刻的变化,也是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不断地在不同空间移动,不断地进入、走出,却不曾真正地理解它的含义。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描述了“神圣之门”、“私域的入口”和“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
在澳门有一个著名的景区叫“大三巴牌坊”,那是一道屹立不倒的类似牌坊的大门,雕刻精美,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是澳门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实它曾经是一座建于明代的老教堂,在清代因火灾而被烧毁,只剩下这一道大门,变成了牌坊,记录着历史与岁月变迁,也成为后人缅怀过往、拍照留影的热门地点。
澳门“大三巴”
设计师穆夏与他设计富凯珠宝店曾被现代主义艺术抛弃,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过度装饰被视为一种文化退步的标志,成了一种理应被彻底抹除的时光留下来的过时物件。
艺术曾经创造了历史,而历史也以惨烈的手段彻底改变了艺术。就像穆夏,他一直是那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职业生涯成就于阴差阳错中,衰落于时代大潮里。
阿格里真托的康科迪亚神庙,以它带有柱子的门廊,闻名于世。这些柱子见证了一份古怪的历史,整个神庙被派了其他的用途,一种信仰取代了另外一种信仰,而这种改变,正是以改变门的方向作为象征。
当新起的信仰以完全相反的方向打开自己的大门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作为通行之地,门往往与“变化”等重要概念相关,这就使得它所携带的象征意义也极其重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从此,门就开始联结着梦境与清醒、光明与黑暗,它也成为由无知通往智慧的通道、由生到死的通道。
你将会发现一些独特的门,发现它们背后的秘密,这里的门是神秘的地方,蕴含了历史、故事和传说……
03
生命的门
生命本无意义,所谓的意义是你所赋予生命的零星感悟。你的每一个决定、每一种行为、每一次相遇都会改变其意义的产生。
本书诞生的灵感始于新冠肺炎居家期间,马丁内斯有一次出门扔垃圾,便发现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不同之处,同时发现了内外空间被一处曾被忽略的“门”所隔离。
作为一处既重要,又容易被忽略的建筑元素,它也曾一次次被赋予意义。而这些意义本身都是其居住者、设计者和建造者给予的。
当时光消逝,人已离去,这些意义本身却被留存,因此它还有力量被发现,被传承。当我们发现了这些之后,也就完成了一次新的联通。
建筑及建筑的门之所以历久弥新,也正因为我们的所见所感,因为我们的不同解读。
《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希望能见证你的思想的成长,从此你的希望之门也将打开。
图片来源豆瓣
END
公众号 | 全国新书目
微博 | @全国新书目
快手 & 抖音 | 全国新书目
《全国新书目》9月荐书单
他造了一艘“中国古船”出海,去往昨日世界,太酷了
班宇、双雪涛之后,“东北文艺复兴”浪潮的接力书写
今天的推送,全是青色……
北京的这个区,历史文化竟然最容易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