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藏》:从经典中汲取奋斗力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掉了精神命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之中。
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的、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作品;是浓缩了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如果把读书比作吃饭,阅读经典,就是摄入优质蛋白。
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无数成就卓越的名人在提到人生成功的密码时,都把阅读经典作为重中之重。“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育儿达人”梁启超还专门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了《最低限度必读书目》,其中列举了自古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足见其重要性。他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中,提到:“我们的祖宗遗予我们的文献宝藏,诚然足以傲世世界各国而无愧色。但是我们最特出之点,仍不在此。其学何为?即人生哲学是。”
中国文化是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启发人的内心自觉,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宇宙的和谐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具体而论:仁爱体现在《论语》中;民本体现在《孟子》中;诚信、正义自不必说,它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和合体现在《管子》中;大同则见于《礼记》……同时,这些思想在不同典籍中又融会而贯通,不断强调,从而内化为中国人的精神。
图书实拍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养,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自十八大以来,在“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国学的热潮。作为身处其中的编辑,我在参与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它就像是一壶陈年的老酒,越品味越绵长,越回味越醇香。
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后,一方面,传统文化发展仍然显现出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需求也产生了变化。
如果说过去十多年是对传统文化的意识唤醒和基本普及,今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深化和提升,要增强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对话意识,丰富其种类,充实其内容,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正因此,济南出版社·汉唐书局联合国际儒学联合会组织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深耕细作,潜心编写,精心注译,严谨校对,专业编排,集结成册,向广大读者隆重推出“中华典藏”丛书。
图书实拍
“如果把一个人的心灵比作田地,读书就是向心田撒种子,如果读的是一本好书,那就是播撒优良的种子,庄严人生的风景;可如果是阅读不好的书,那就是向自己的心灵播撒毒草,最终可能导致人生走向歧途。”(郭继承《中华经典十三讲》)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我们可以更通透地看人生,更智慧地做事业,提升我们的人生格局,从而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
郭继承教授曾经在书里写道:“一个人读什么书,实则就是在用什么给自己赋能。当我们阅读《论语》的时候,就是孔子在给我们赋能;当我们阅读《道德经》的时候,就是老子在给我们赋能;如果我们阅读佛经,就是佛陀给我们赋能;如果我们阅读毛主席的书,就是用毛主席的智慧给我们赋能……”(郭继承《中华经典十三讲》)
1.读经典需要勇气。
现实中,很多人知道经典的重要性,但如果带着畏难的情绪读经典,往往也会因晦涩难懂而放弃。
中国语言学家王力就说过:“我们不要有惧怕的心理,因为古汉语中,一定有容易懂的地方。能懂一些,就会培养出兴趣来。有了兴趣,就能慢慢地读通古文。”(王力《文言的学习》)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也说:“前人的书,我们此刻来读,定不能一字一句都懂,只求略通大义即可。若这一章读不懂,不妨跳过去读下一章,总有几章能懂的。”“能读通大义,才是真读书。”(钱穆《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的几部书》)
2.用学外文的方法学习古代汉语。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两者有很大不同。如果以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古代汉语,一定会出现偏差。因此,王力教授建议跳出现代汉语的体系而将其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我们要以学习外文的方法去学习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二百个常用词,把它像学外文记生字那样记住,大有好处。不要记那些深奥难懂的字。”(王力《文言的学习》)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记住常用词汇的含义,从大量的文章中进行概括,并加以分析、比较,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弄清楚。
3.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历朝历代都有学者在研究。以“四书”为例,“四书”均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后世研究“四书”的学者不计其数。倘若我们直接读“四书”原文,固然很难读懂,但若搭配后人注释的书籍来读,便会有的放矢,学习起来也会简单很多。
《中华典藏》系列丛书
郭齐家、钱逊 总主编
济南出版社
2023.6-2024.01
2043.00元
钱穆先生在《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中讲到的读《论语》的方法就是如此。“读论语兼须读注。论语注有三部可读:一是魏何晏集解,一是宋朱熹集注,一是清刘宝楠正义。……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最先应分开读,先读朱注,再读何、刘两家。其次应合读,每一章同时兼读何、朱、刘三书,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阅读经典,可以滋养我们的浩然正气,启迪大众人性中的光明和美好,激发人心中向好向善的奋斗力量,使社会和谐,家庭幸福。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事情,修身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诫子书》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共产党人应当永葆奋斗者的姿态,不断学习。阅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学习古人智慧,实现个人自我迭代的同时,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时代、也为自己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关注+星标,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 | 全国新书目
微博 | @全国新书目
如果穿越到唐宋元明清,你想做哪个朝代的“吃货”?
台湾青年参访国家版本馆 感知中华文脉传承
小说《当燃》里的日常性和女性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