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卫星都到嫦娥六号了?是时候该好好认识月球了!
6月的时候,一条来自太空的微博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这其中的含金量可一点也不低。“嫦娥六号”“月球挖土”等词条迅速火遍全网,再次掀起了一股全民对于探月工程的讨论热潮。
就连平时不怎么关注该领域的朋友们,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都到嫦娥六号了,前面5个哪些登月了?哪些挖土了,它们都干了什么?
月球到底有什么宝藏,值得我们如此大费周章地去探索?
我国的探月工程又进行到了哪一步?未来又会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发展?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想要弄清楚这里面的门道,还得请专业人士来解答。
这本《奔月》由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亲自作序,著名作家叶梅、徐剑推荐,是一本兼具权威性、科普性和趣味性的科学读物。
不管你是有所涉猎的探月爱好者,还是从未了解的小白一枚。不限年龄,在这里你可以重新认识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揭开其神秘面纱,探究背后的奥秘。
“嫦娥”眼里的中国探月史
提到月球,相信不少人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词语便是“嫦娥奔月”。在天边的广寒宫里,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嫦娥,与一只白色的玉兔相伴生活。
尽管这个来自远古时代的神话早已无法取证,但“嫦娥”这个名字却已经成为人们口中关于月亮的代名词。中国将自己对月球的探索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探月的卫星也更是以“嫦娥”二字排序。
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成功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到“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再到“嫦娥五号”成功携带月球正面样品返回,“嫦娥六号”快马加鞭采集月球的背面土壤。华夏民族正在诞生一个全新独属于月球的“新神话”。
而关于嫦娥的故事也从未停止。作为旁观者的她,这次将摇身一变,成为故事的讲述者。
《奔月》一书巧妙地让读者跟随嫦娥的视角,回看整个人类的探月史。书中通过对世界探月、中国探月方方面面的整理总结,为我们普及了一系列与月球、探月有关的知识,揭开月球的真实面纱。
看完这本书,也许你会打破你对嫦娥的“仙女”印象。听她像朋友一样,在我们耳朵边上碎碎念,娓娓道来月球的故事。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探月?
列举了这么多中国探月工程项目,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计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探月?
早在20年前,中国的探月工程就已经启动。彼时的中国科学家们满怀着喜悦和兴奋开始新的远征,然而随着探月被更多人、更大众层面的熟知,却产生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面对争议,中国航天人一边加油努力,一边在很多场合普及探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其中,就有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身影。他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待在摇篮里。我们之所以要登陆月球背面,是为了接收这些蕴藏着很多宇宙、天体秘密的信息。通过月球,去认识宇宙。”
其实探月登月,不光有科学探索意义,更现实的,是资源利用、综合国力、格局布局等方面的多重考虑,而这也是几代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在这本由欧阳自远作序的《探月》一书中,他写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和探月工程走过几多艰辛,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月亮上有什么?我们为什么探月?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作为航天人,我们庆幸能与这个时代共成长,能为此竭尽全力。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未来我们需要做什么?知古鉴今,察往知来,我觉得,这是了解世界乃至中国探月历史和知识的意义。”
一本书让你系统掌握整个探月史
自2004年我国正式开始奔月之旅起,到今年刚好历经20年。这其中有人们对于月球的不断探索与收获,也有不畏艰辛的航天人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在这本《奔月》中,作者以一个独特视角讲述了中国探月的方方面面。从中国传统的月亮崇拜、月文化切入,以“探月”为主题,将人类探索月球、征服月球的过程,中国人在其中的成就与贡献为主线,让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独属于中国探月的智慧与魅力。
文中没有过多复杂难懂的专业词汇,语言上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中国探月科普文学作品。
书中收录了100余幅彩图,并配以大量的世界探月、中国探月的相关资料,为我们梳理出中国探月的主要大事,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帮助我们系统性掌握整个探月史。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本书成书过程中给予了悉心指导。他说第一次读到书稿时看得津津有味,整个书稿视角独特,节奏鲜明,文字流畅,通俗易懂,能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
《奔月》
贺颖 著
重庆出版社
2024.4 79.80元
本书作者贺颖从事文学批评、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等多种文体创作。她细腻的文字、充沛的情感、独特的视角,为《奔月》注入了丰富的艺术魅力。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也表示,《奔月》一书具有可信的纪实性和科普性,并具有鲜明感人的文学性,这样优质文本让读者得以走近这些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他们以超人的智慧与超拔的人格,赋予了中华民族无上的尊严和底气。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更是为本书留下“亘古以远,童年中华的古族就在编织奔月神话。千禧以近,盛世中国的儿女终于展开探月工程。”的极高评价。
从古至今,月亮一直被中国人赋予最为美好的含义。星群漫天,寻梦广寒宫,我们对于它的探索也从未停止。翻开这本中国探月观察笔记,感受独属于中国博大且神奇的探月文化,领略这份来自月球的浪漫。
关注+星标,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 | 全国新书目
微博 | @全国新书目
京味书香飘香江 中华文化耀紫荆
她们何以不同
苦难教育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