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 → 天目里美术馆x艺术你我C:“交错的旅程”对谈分享会回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项偞婧CiciXiang Author 艺术你我C
在杭州成长至16岁后出国留学的Cici,这一次故地重游,数次拜访天目里美术馆和象山艺术公社,都是为了去遇见一个人,一个在杭州生活了18年的内蒙人、一个收养了很多只流浪猫的艺术家 —— 程然。
▲ Cici在杭州天目里美术馆
▲ Cici拜访马丁·戈雅生意办公室
这场必然的遇见,因为疫情和双方各自的工作安排而几经推迟,眼下他们终于要“坐下来谈一谈”,为此,Cici已经提前去艺术家工作室、创立的机构和程然聊过几次,话题涉及杭州的艺术生态、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以及艺术家创作的底色:带着主观的现实主义和无法抹去的几分“病态”。
▲ Cici与程然在马丁·戈雅生意双子空间
6月26日下午5点,Cici和程然一起走入天目里美术馆5层报告厅,在130多位观众面前落座,双方对于彼此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与“CK2K2X”产生了更隐秘的连接。
▲ “艺术你我C”第19期线下活动“交错的旅程”现场
程然:中国青年影像艺术家代表
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了解中国影像艺术,以及杭州文化艺术的朋友来说,这位艺术圈著名的“超级猫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
▲ 官方介绍用图,你以为这个合照pose只此一张?
(←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
1991年于伦敦创刊的当代艺术权威刊物《frieze》,曾经这样评论程然的作品:
程然的作品具备复杂、全球化,同时贯穿全球艺术系统的特征。如果说程然的前辈目睹了中国后社会主义方案的逝去,那么由他所代表的这一代则处于混合阶段。
—— 《frieze》2016年3月刊
▲ 程然作品登上《frieze》杂志2016年3月刊封面
2000年初,是影像艺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中心、向四周山麓延伸的地带,众多艺术家发起了先锋的展览和活动。
2003-2007年的5年间,因为参演了艺术家杨福东的代表作《竹林七贤》,程然每年都会花一到两个月待在剧组里。
▲ 杨福东《竹林七贤 之五》,单屏电影,35毫米黑白电影胶片转DVD,91'41'',2007年
他说自己刚开始也完全看不懂这部片子,并且会好奇,为什么有人要去拍别人看不懂的东西。但渐渐的,或许是对于成人世界新的发现,程然改变了想法:个人的心灵和精神空间需要被争取和捍卫,相较于表达什么,表达本身,或者说,过上一种创造性的人生才更加重要。
▲ 程然,《光源》静帧
2005年毕业后,没学过电影的程然,创作了第一部影像《光源》,从此之后,他独立创作了大量短录像作品,从文学、电影等作品中衍发出崭新的叙述。
▲ 程然,《奇迹寻踪》静帧
9小时电影《奇迹寻踪》,团队人数最多时达到200人,拍摄地点跨越了中国的东海地区、西藏,以及瑞士和阿姆斯特丹,从筹备到拍摄结束,整个过程持续了三年。
▲ 程然,《狂人日记》系列静帧
在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驻留后完成的《狂人日记》系列,程然先后走访了纽约、耶路撒冷与香港,他把都市生活的异化感和失落感,归结于某种“自我的混乱”。
展览《CK2K2X》
▲ 程然个展“CK2K2X”在杭州天目里美术馆展出
讲座“交错的旅程”所在的报告厅楼上,是程然最近几年来最大规模的个展《CK2K2X》,在天目里美术馆的支持下完成。
这部由109段影像组成,包含声音、文本以及1400张图片组成的“立体影像日志”,是程然过去五年间在中国各地的旅途中拍摄的,足迹从人烟稀少的箭扣长城到驯鹿之乡敖鲁古雅,从荒漠、绿野到城市中的钢筋水泥森林……艺术家的个人旅行化为交错的影像碎片与层叠蔓延的照片,构建起一系列多重感官的空间。
▲ 程然,《CK2K2X》静帧
《CK2K2X》将关注点转移至中国内部的文化现象与社会景观。过往聚焦海外,欧美文化的实验性电影、文学与诗歌的影响,是时候回到中国内部变化的当代社会中。
—— 程然
这个特殊的展览名《CK2K2X》 包含表示地域的“Chung Kuo”和表示时间的“2K2X”。
Chung Kuo是“中国”的罗马拼音,又称威妥玛拼音(韦氏拼音),是用26个罗马字母组成的汉语音译系统,19世纪中叶(清朝)时由英国人托玛斯·韦德(Thomas Wade)创立。
“Chung Kuo”这个写法,曾经在电子音乐大师范吉利斯(Vangelis)的专辑《中国》中出现过,这位大师曾为电影《银翼杀手》做过配乐。
另外,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大卫文格罗夫(David Wingrove)写了一部以《CHUNG KUO》为名的科幻小说,描述了一个未来被中国统治的故事城市。
“Chung Kuo”一词,在文艺作品中的使用,最知名的要数影史当中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CHUNG KUO》,这部影片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7分。
展览《CK2K2X》以及其中的影片,原计划在2020年完成,原标题拟定为“CK2K20”,然而因为疫情,美术馆建成、开馆推迟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程然最后决定,最后一个数字改成“X”,这一更名,也将延续这个项目在未来中的使命。
❓
谁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展览的“引子”,正是意大利著名的导演安东尼奥尼和他的纪录片《CHUNG KUO》。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完整转变,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最大的功绩在于对于电影美学、电影诗学的独特贡献,并由他开创了“无情节电影”从无到有的历史。
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导演,也是一个从纪录片转向故事片的导演,所以形成了他独特的电影语言:故事中包含了纪录片式的长镜头。
他导演的《红色沙漠》,被公认为影史上的重要时刻,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 《红色沙漠》(1964)通过改造片场环境设计电影色调,它后来也被作为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范本。
他的第一部无情节电影《奇遇》(1960),以没有情节、甚至没有时间,隐喻现代人的“无为感”。
▲ 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无情节电影《奇遇》(1960)
🧳
安东尼奥尼的
《CHUNG KUO》之行
安东尼奥尼和中国的渊源,成为他作为艺术家生涯中最戏剧的段落:
1972年5月13日,安东尼奥尼受到意大利电视台和意大利共产党委托拍摄纪录片,向世界宣传“红色中国”。导演一行受到了最高的国家级接待,原本计划拍摄半年最终匆匆在中国拍摄了22天,共耗3万米胶片,制成8小时/10小时两个版本的大型纪录片。
在出发之前,安东尼奥尼对中国的想象是“带有童话色彩的:黄河,有很多盐,家和路都是用盐做的,一片雪白的蓝色沙漠,还有其他沙漠,动物形状的山峰,穿着童话般服装的农民。”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导演纪录片《CHUNG KUO》(1972)
在影片即将全球上映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专题文章,就是否应该上映这部影片展开了讨论,成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国际政治事件。对于这部影片历史性的误读,深刻影响了安东尼奥尼的创作,并且创造了关于“视觉”的电影主题:眼见并不一定为实,我们始终在看,但我们未必“看见”。
2004年,《CHUNG KUO》在国内首次放映,非常巧合的是,就在程然开启这一影片计划的一年之后的2018年,央视沿着《CHUNG KUO》的足迹,重返影片的拍摄地,寻访片中曾出现的人物。
在距离《CHUNG KUO》拍摄的整整50年后,《CK2K2X》将开启新的、个人视角下的“中国”叙事。
🧳
程然的
《CK2K2X》之旅
▲ 程然的中国之行途中拍摄的照片
交错的旅程:
程然与安东尼奥尼的“双子中国”
《CHUNG KUO》催生了不同的观点——来自中国的、意大利的、官方的、民间的,还有来自于(导演)他自己的。它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议题,去探讨什么是‘个人化视角下的国家’。
—— 程然
安东尼奥尼曾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曾写道:“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而关于这场注定没有结论的旅行,程然说自己“没有目标,也没有期待,不记得过去,也不憧憬未来,像一场漫无目的的探险,我无所畏惧。我编造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一个漫无主义者。”
▲ “交错的旅程”和一直“在路上”的程然在国际旅途中的3个故事 👉点击此处跳转👈
那些或结伴或独自前行的路途,
那些途中的感受与抉择,
那些因为无法回避的错误而诞生的新的风景,
以及因为生命来过所以有意无意的创造……
将共同塑造出一幅景观,
一个不连续的动态宇宙;
万物像星星一样彼此照耀,
并赞叹生命本身向我们发出的无声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