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不了解就晚了!“儿童语言发展”三年差别三千万!

2016-12-09 Keke 小灯塔的三十六计


有数据显示,幼儿在3岁前,按家庭高低收入不同统计,其语言输入量差距有3千万。怎么来的呢,这个研究是这么算的,一周语言输入按每天14个小时,一周100个小时算。低收入家庭一个小时输入616个词,工薪阶层家庭输入1251个词,高等教育家庭输入2153个词,这样一天的输入量分别是8600,17500 和30000。这个差距越大,进入学校后缩小差距所用的时间越久。所以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输入量至关重要。今天,小灯塔儿童教育专栏特别邀请语言专家,理论结合实践来跟大家聊聊,怎样帮助婴幼儿提高语言发育。

怎样从婴幼儿开始提高语言输入量呢?简单来说就是唱歌说话阅读,这些也是早期儿童语言发育最重要的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都会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如图所示,孩子在出生时,大脑神经元连接已达到成人的25%,一岁达到75%,三岁到五岁达到90%到95%。父母与小宝宝的早期互动都将有利于神经元的连接,宝宝将受益终生。


图片来源:http://www.urbanchildinstitute.org/why-0-3/baby-and-brain

音乐

音乐有益于大脑发育。如下图显示,一岁前是听力敏感期。


图片来源:http://www.slideshare.net/Donjled/early-development-instrument


音乐的大量输入会促进更多的神经元连接。听音乐既可以舒缓情绪,愉悦心情,也有利于小宝贝的语言、社交情绪发展。情绪越放松,越有利于学习,也更容易将摄入的东西变成长久记忆。制造音乐更有益于大脑神经元的连接,促进大脑的认知发展。所以,当你的宝贝拿着锅铲敲炒锅的时候,或者拿着鼓槌丁玲桄榔的时候,在没有扰民的情况,就让他尽情的造吧!


对于婴幼儿音乐启蒙学习,请参看《没错,天王周杰伦的女儿都会作曲啦!幼儿音乐启蒙越早越好!》。除此之外,我也建议选择多样性的音乐,注意乐器的多样性和音乐的民族性,因为低龄宝宝对声音的辨别度要高于其他年龄。



说话


其次就是说话,说话,说话(重要的事说三遍)怎么样既可以满足数量的输入,又能达到多样性呢?按照英文一分钟平均125-175个,汉语245个的语速,啰嗦就是达到说话这一环节的最有效手段。


怎么啰嗦呢?见啥说啥,不知道说啥也要绞尽脑汁找点说的。不要害怕用宝宝听不懂的词,听不懂就解释。宝宝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回应宝宝的发声。在宝宝还没有语言输出的时候呢,基本上就是自言自语(self-talk)阶段。下面列几组常见对话,除了特殊情况比如开车外,能看着宝宝一定要微笑着看着宝宝讲话,尤其是两个月之内的低龄宝宝在视线还有限的情况下。


“宝宝,今天是不是很暖和啊?我们一起去晒太阳吧。来,我们穿上外套,妈妈给你戴上帽子。哇,真漂亮(好帅啊),太阳照在脸上暖暖的。”


“呵呵,我闻到臭味了,你是不是拉臭臭了?让我检查一下,真的拉了。这是今天拉的第三次了,对不对?我们现在来换尿布了。请你拿好你的尿布,一会儿要递给妈妈哟。”


“我们该回家吃饭了。今天你想吃面条还是饺子?你想吃面条?那好吧。我来给用鸡汤你煮面条,再加点青菜,一定很好吃。你要吃光光啊。”


到了宝宝开始指认和语言输出的初期,可以应用CAR小技巧, C代表Confirm(确认),A代表Ask(提问), R代表Response(回答),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每次问问题都要给宝宝时间回答,大约10-12秒,然后再自行回答自己的提问。比如:

C--对,那是水泥搅拌车。

A--那是什么车啊?

等待

R--那是水泥搅拌车。


并且说的时候要用手指着,并让宝宝跟着看着手指的方向,建立声音和物体的联系。我们说话都基于日常口语的表达,重复率比较高,所以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去扩展。但是日复一日,这个重复终将也会维持原样,再开发新的区域去扩展,循环往复,新的词汇输入量始终要保持。也可以在所拥有的旧词的基础做一些语言的扩张。研究表明,一个新词要重复12遍才能进入大脑的词汇库。


C--对,这是一辆灰色的水泥搅拌车。

A--那是什么颜色的水泥搅拌车?

等待

R--恩,那是一辆灰色的水泥搅拌车。


再给一个从身边的实物说起的例子,每次都可以变着花样去问想让宝宝回答的问题。

这是冰箱。

这是大冰箱。

这是一台大冰箱。

这是一台白色的大冰箱。

这是一台双门的白色大冰箱。

这是一台双门的白色大冰箱,里面有鸡蛋,青菜,。。。。。。。。。。。

。。。。。。。。。。。。。。。。。。。。。。。。。。。。。。。。。。。。。。。。。。


吃饭了。

我们要吃饭了。

我们要坐在餐桌上吃早饭了。

我们要坐在餐桌上吃早饭了,早饭有鸡蛋,面包和水果。

我们要坐在餐桌上吃早饭了,早饭有煎鸡蛋,烤面包和香蕉。


看似啰嗦,但其实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由单字,两字,多个字,短句,长句,简单句再到复杂句的发展体现了宝贝们语言的发展。在婴幼儿吃喝拉撒都说完的时候,宝宝的口语输出量就稳定在了300-500,那日均语言输入量怎么继续保持啊?就要靠大量的阅读来提升了。


阅读

阅读,不仅包括读书,也包括读报纸,杂志,标志和照片书。


 研究表明,宝宝可以从绘本里听到相当于日常生活中口语3倍的非常用(unusual)词汇量,并且可以获得超过电视节目中50%的常用词。图文结合更有利于提高词汇理解的准确性。每天进行20分钟的亲子阅读,既可以增加输入量,又可以扩展词汇量。


绘本的广泛流行和各位牛人达人的介绍,让我们选择中外绘本都不是难事。我的原则就是杂,大写的杂。绘本主题的选择除了跟自己家宝宝的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外,其他主题的绘本也都要有所涉猎,比如天文,地理,生物,自然,科学。读到这里,你还觉得小扎给他女儿读量子物理奇怪吗?


很多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学习汉语出现瓶颈,一个原因就是词汇量的局限。由于这种局限,他很难用汉语表达一个跟自己认知水平相当的话题,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继续学下去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http://www.children-learning-reading-review.com

 宝宝从报纸和标志可以摄入日常生活中常见词汇的图形形象,更进一步加深印象,尤其是各大超市的宣传页。贴近生活的语言输入总是最快、最有效的。再换角度想像一下,学了十年汉语后,去了中国,却看不懂满大街的汉字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学汉字的切入点应该是最常映入眼帘的字。


 杂志是另外一个获取信息的媒介。对于低龄宝宝,看杂志依然是看照片,但这里的照片比绘本更真实,更广泛。我家宝贝第一次见到打桩机和塔吊就是在爸爸工作相关的杂志中。所以,他在图书馆会自己去杂志箱找杂志看。


 照片书指的是宝贝日常生活照片打印装订成册的书,配有相应的文字。照片书既可以帮助孩子回忆往事增强记忆力,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文配图也有利于将来学习汉字,效果一定比学那些跟生活脱节的教材强百倍,因为故事已经熟记于心,汉字的辨认难度就会减少一半。


我做的照片书成本低廉,只是用彩纸贴了照片,配了从娃的词库里选出来的字作为描述。然后过塑,打孔,装订。


我用的照片书除了学习语言这个功能外,还有一个功能是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这些照片书中,专门有三两本是宝宝跟他朋友们的互动场面,每次看到照片,娃都可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对扩展语言和增强记忆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有个邻居哥哥已经回到中国一年了,但前两天我们来到以前两人碰面的一个学校,宝宝会告诉我“下次鸿霖哥哥来了,跟鸿霖哥哥一起去上学”。他能讲出这句话的原因我觉得是前一天他才读过两个人一起出游的照片书,回忆起了这个哥哥,然后到了这个学校,又联系到了哥哥在这里上过学。虽然时隔一年,但他依然记得哥哥,并且记得哥哥在这个学校上学,他也碰到过。


语言输出

语言输出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是为了让宝宝既有成就感,又没有负担地快乐学习,可以应用Stephen Krashen提出来的双语学习中的理论“i+1”

我们也可以广义的理解“i+1”就是我们熟知的“因材施教”。简单地说,i 就是学习者当前的学习水平,1就是在这个学习水平上的增加。这个理论也符合认知发展中的习惯(habituation),即逐渐减少重复性的刺激才可以促进大脑的认知发展。



很多妈妈也会发现,同样的玩具如果没有新的玩法,娃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根据学习者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我们增加的1也有所不同。总之,如果不想让娃觉得学习无趣,也不想让他们觉得太有挑战性,婴幼儿的这个1就需要对他们非常熟悉的父母来决定。i也很重要,因为只有知道宝贝的现有水平才可能在他的基础上加1。


而这个1的难度和量度怎么既能给娃满足感,又能让娃有获得新知的快乐感,也需要悉心考虑。对Toddler重复无数次地读一本书,一方面是孩子在这个年龄的一种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是他们喜欢这种重复带给的喜悦和满足感。但作为婴幼儿的陪读家长,还要考虑到他们的认知发展,在陪读中就能悄无声息的在现有的基础每次加一点点新的东西。每次一点点,由小小的满足感,变成小小的成就感。


比如,无字书比如《晚安,大猩猩》可以充分地利用i+1。我会让宝宝从认识动物,主人公和各种物品开始,然后关注场景和故事情节(细节),再从表情,出场顺序来延伸。每次读的时候都有一个侧重点,但每次读都会提相应的问题去了解娃的i,然后加1.


✿ 是什么?在哪里?是谁拿了钥匙?谁的钥匙被拿了?被谁拿了?太太是什么表情?大猩猩做了一个什么手势?


✿ 为什么?他为什么要拿钥匙啊?她的嘴巴为什么张那么大?它为什么做这个手势?


✿ 怎么样?/ 要是。。。,怎么办?他拿了钥匙会干什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


 上升到数学层面,有几个动物?第一个是给谁开门?最后一个是谁?(记忆和序数)有几把钥匙?还剩几把?(数数和细节观察)


✿ 联系现实生活,一把钥匙对应一把锁(我家也有一套玩具),手电筒的作用(读《夜晚的秘密》里引申过),悄悄地手势(联系到图书馆不能大声喧哗),列举让惊讶的情况(做各种情绪表情)。


提问时,避免是非问句,模糊指代,尽量具体到某个点,还要给时间考虑。对于如何提问,要着重在提问者的意图上,可以参考bloom's taxonomy。


图片来源:https://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blooms-taxonomy/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但作为toddler,能应用联系到生活就已经算成功了。如果宝宝回答不上来,可以给些特点提示或者提示首字,如果还是不行,那就使用CAR技巧,再问一遍看看效果。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父母都有所帮助,更多精品专业干货,关注小灯塔,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


Reference: 

http://www.aft.org/sites/default/files/periodicals/TheEarlyCatastrophe.pdf

http://www.zerotothree.org/resources/221-getting-ready-for-school-begins-at-birth

http://www.urbanchildinstitute.org/why-0-3/baby-and-brain

http://extension.uga.edu/publications/detail.cfm?number=C1053-06

http://digitalcommons.calpoly.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9&context=psycdsp

http://facultycommons.citytech.cuny.edu/files/FC_SAC-Facts_About_Listening-handout.pdf

http://jwc.tsu.edu.cn/sdqcg/lunwen/09/2006/2006_02_15.PDF

http://www.scottsdalelibrary.org/knowingandgrowing

http://www.researchconnections.org/childcare/resources/2240/pdf


作者简介

Keke,近10年从事K-16的汉语教学,其中一半时间在跟美国的高中生斗智斗勇,开发教材,建立项目,培训技术。目前专职陪男宝玩耍,忙里偷闲充个电,随时准备回港。


小灯塔相关阅读推荐


绘本界的奥斯卡——The Caldecott Medal(凯迪克)获奖作品最强盘点


一童一书一世界:分级阅读面面观


快乐消夏还免费——美帝儿童图书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1000BooksB4K——一起来挑战,5岁前读完1000本书!


经典之作,脑洞大开| Amazon爆款童书大盘点,闭着眼睛也敢加购物车


我和图书馆有个约会——读者来稿,灯塔宝贝和图书馆的故事


阅读习惯怎么培养?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奥秘




置顶小灯塔



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