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打,不骂,不唐,也不养熊孩子

2016-04-19 大壮小美妈 小灯塔的三十六计

“熊孩子”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估计哪个爸爸妈妈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可是,打,太暴力;骂,太粗鲁;没用不说还起坏榜样。大人跟在后面苦口婆心的甜言蜜语软磨硬缠的劝啊说啊,人道理都懂,就是不做,咋办?唐个一两次,人家不听,那多唐也没用。同一句话唐个十次八次的,跟软暴力也差不多了。今天,小灯塔儿童心理与教育专栏特邀撰稿人“大壮小美妈”,结合亲身经历,给我们分享:怎么才能不打,不骂,不唐,也不养熊孩子。


大壮小美妈,育有一对儿女——大壮和小美。北大毕业后赴美深造,美国UIUC教育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儿童学习动机以及教育课程设置,曾在美国多所幼儿园和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并研究小朋友的家庭教育和成长。




 



熊孩子的例子大家身边肯定都见过,比如小朋友去抢其它人东西,打人骂人,商店里乱拿货架上东西,上课的时候到处乱跑乱叫,不爱惜公共财产。有些行为,特别是家里的,虽然算不上熊,但是也够头大的:不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饭,刷牙洗澡不配合,早上出门拖拉等等等等。


没错,小朋友没有无理取闹的,闹总是有原因的,但是有原因不代表原因合理,即使合理的原因也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被执行。尽量理解小朋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步伐做事,肯定很美好,可是很多时候现实真的不允许,比如我家大壮(五岁)到时间要出门坐校巴上学,妹妹小美(两岁)自己捣鼓鞋捣鼓了半天,还是因为穿不上在崩溃。我倒是想耐心的陪小美无限长时间让她最终自己穿鞋,但是不可能啊,人大壮要赶不上车了!所以有时候只能在不是最美好的情况下想办法。



让人承受最自然的consequence后果其实是最有效的,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即时的自然后果(除非是特危险特严重的,什么乱闯马路,玩火玩电之类的,咱也担当不起那自然后果),这时候就是爸爸妈妈玩智力游戏的时候了,咱要人为的创造些逻辑上说得通,道理讲得明白的后果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吃饭。估计很多妈妈觉得不吃饭就饿着,算是自然后果了吧。其实也不是,不吃饭照样可以吃零食吃撑。“不吃饭没零食,饿着等下一顿”,这才是咱家长人工创造出来的自然后果,而且道理讲得通,逻辑很顺溜。
这里就列列我们家的这类
逻辑顺畅的人工自然后果,这些逻辑道理,我们也是跟俩娃明着讲清楚的,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有那些后果。一定要把逻辑给小朋友讲清楚,讲清楚,重复讲清楚,反复讲清楚。重要的话说四遍。

吃饭



  • 一般来说给小朋友盛的是一份营养均衡(蔬菜肉类蛋白质,淀粉类我们家不强求,因为零食不少含淀粉,也没小朋友拒绝淀粉),按他们常态,吃完了能有七分饱的饭。

  • 吃完了,可以随便加任何喜欢的菜肉饭,加的这部分就不管均衡不均衡了,喜欢啥就多吃点,咱大人不也一样。

  • 吃不完,那好,两餐之间零食取消。不是惩罚,是为了肚子有地儿吃下一餐营养均衡的饭。(天天给俩人洗脑各种营养搭配,大壮现在对什么食品含啥门儿清)

  • 每天晚饭,最后有甜品(不是奖励,就是晚饭的一部分,就像大人出去吃饭,最后吃一道甜品一样)。甜品的量很小,一般不超过50卡,吃啥他们随便挑,或者是他们自己的桶里(他俩各有一个甜品桶,平时各处发的奖励,糖或者朱古力什么的,都直接进那个桶里,作为晚饭甜品的可选内容,没其他人会动他们的桶,所有权完全归他们,使用权一天一次),或者是家里有的家庭装雪糕挖一小勺。

  • 晚饭吃甜品的前提是,要把盛给他们的七成饱的那份饭吃完,不吃完就没甜品。不是惩罚,是你既然没肚子吃饭,哪儿来的肚子吃甜品?

  • 除了合理原因之外,吃到一半,跑下椅子,那就算你吃完了。娃和娃真是不一样,大壮从来没这问题,但是小美恨不得吃两口要下来溜达两圈,非要这么提醒,说下来就算吃完了,饭收走,吃不饱,还没甜品,她才把已经下来的半个屁股再挪回去。

  • 关于吃甜食,额外多说一些。我们家俩娃都是两岁左右开始给吃一点甜品的,主要是自制力的原因。是想在他们能理解甜品要限量,自制力能做到不因为要多吃甜品而哭闹,到那个年龄才开始给甜品。所以如果他们要是因为要求超量吃甜品,不给就闹的话,那结果就是两三个月完全不给甜品。也不是惩罚,就是既然你的自制力没到那程度,那就再等等吧,等你大点儿懂道理了再说。否则给你与年龄不符的诱惑,是爸爸妈妈的不负责任。

睡觉



  • 俩人都是从小自己睡自己房间,中间不带醒的,但是大壮3-4岁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晚上或者半夜,老要找个借口(有时候是迫不得已,有时候是没事找事)出来溜溜或者把我们叫醒,搞得大人小孩晚上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那时候他是处于有时候中午要午觉,有时候不要的阶段,很多时候是他自己不想睡,想玩。后来我们给他定的后果就是,如果半夜起来,不管原因合理与否,第二天中午都要午休。不是惩罚,是因为既然你晚上没睡好,那白天就得要额外休息一下才能补充体力脑力。

  • 睡前惯例。刷牙洗澡擦油之后,会读本书,再一起躺床上聊会儿天。如果刷牙洗澡擦油的时候不合作或者捣乱,提醒一次之后不改正,那就先取消书,再取消聊天。原因是不合作的话,这些步骤就要花更长的时间完成,但是不能把睡觉时间也无限制拖后,所以只能减裁读书聊天的时间了。

  • 洗澡可以玩水,但是玩归玩,不能故意把水泼到浴缸外面,否则算是洗澡过程中不配合。因为妈妈爸爸要额外花时间清理地板,所以之后的读书聊天时间也只能顺减。


早上早饭穿衣准备出门的一系列



  • 对于大壮(五岁),出门前十分钟,提醒他只剩十分钟了,要去上厕所,然后把衣服鞋袜都穿好准备出门。十分钟一到,不管他啥状态,就以那状态出门。越是每分钟不停的一样一样提醒他该干嘛,他越磨蹭。直接告诉他只有十分钟,把该做的都准备好,反而最有效。其实他自己早知道有哪些要准备的了。有一次,该我给他梳理头发,他自顾自玩,不肯去洗手间梳头。时间一到,我就不管了,让他直接上车。结果那天是红着眼睛顶着一脑袋鸡窝去的学校,很夸张。后来大壮跟我说,自己在学校厕所把头发弄了弄顺。虽然说放学回来的时候也没人会不高兴,但是之后早上出门就再也没挑战过那个十分钟。

  • 对于小美(两岁半),她喜欢坐车的时候带个零食玩具之类的。但是如果出门准备不合作,那不好意思,车里吃的玩的一概没有。不是要惩罚,是因为你不合作,妈妈要花额外的时间帮你准备出门,所以妈妈没时间帮你装吃的玩的。

  • 车里一排儿歌CD,每天来回两程,大壮小美轮流选CD选歌。上车(这按理说大人就10秒完成的事儿吧,到了小朋友这儿能给你弄个5分钟)磨蹭不合作的话,不好意思,你的点歌权没了。因为要花额外时间帮你坐好绑好安全带,妈妈没时间给你挑CD了。



  • 收拾玩具。一般都是找个有明显时间段色彩的点儿,比如吃饭前,看电视之前,让他们收拾玩具。我跟他们说,等你们收拾好了,再开饭/开电视。要真是拖着不收拾,那对不起了,家里其他人都饿了,我们就先吃了。你啥时候收拾好啥时候吃。

  • 如果明显时间段的点儿过了,让收拾,人又不肯收拾,满地的玩具,怎么办?(前提是咱农妈不舍得扔哈)。专门弄个箱子,叫雨天玩具箱。地上不收拾的,全扔那箱子里,不让玩了。等哪天下雨,憋家里无聊了,才再拿出来玩。正好,还有新鲜劲儿。





这人工创造的自然后果,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可执行性,千万别放什么执行不了的狠话。因为这些后果是否有效,最重要的就是后果是不是被贯彻,而且被连续性持续性的贯彻。说后果之前先想清楚了,确保能按时执行再说。不能执行的,不如不说。因为那等于告诉小朋友“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那以后人家还会听?


我最近越来越认识到,对待小朋友,这句话超准确:“ whatever you allow, you encourage.”。就是说你默认的行为(对其没实质后果),其实就是在鼓励。

其实就是不少妈妈,嘴上是不停的告诉小朋友说应该怎么怎么做,或者不应该怎么做。但是小朋友真的就不按你说的做了,又怎么样?这才是最能影响他们行为的。如果他们做错了,妈妈除了动动嘴皮子,什么实际后果都没有,那对小朋友来说就是零后果。零后果就是默许,默许就是鼓励,那人下次还继续。(不是说只动嘴皮子的妈妈就是故意的去鼓励,但是这种不作为的做法实际上对小朋友来说就是鼓励)


不知道其他小朋友是不是这么挑战大人的真实想法,反正我们家的俩人都是从一岁半开始就有了。大壮很少,但是绝对有。小美那简直是以挑战为乐,让她不要干嘛,人眼睛里清清楚楚写着“我就做了,你能怎么样吧?”。如果不执行这类的人工后果,我实在不敢想象她现在熊孩子到什么地步。



上面说的是怎么设立后果,还是算负面的做法,以下是与之相结合的正面方法,我们家是正负面两手一起抓

吃饭



  • 保证活动量够,有胃口。有空尽量在室外疯。

  • 给小朋友很大的点菜自主权。早餐和午餐,在差不多10种常见选择里吃什么(营养搭配好的)基本上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晚饭经常让他们选主菜,然后我根据他们选的主菜再搭配其它的。

  • 保证营养均衡,就是蔬菜肉类蛋白质淀粉都要吃,但是不强求吃某种做法或者调味料的。比如大壮喜欢吃味儿重的,小美喜欢清淡的,那做排骨就把清炖好的先挑出来几块留给小美,剩下的再糖醋。如果实在有一个人真是不喜欢吃,那就额外做个简单的营养价值类似的给那个人。

睡觉



  • 保证睡前读书聊天不能太晚,不能让小朋友过度疲劳。

  • 如果因为有外出活动晚回家,提前告诉他们要省去某些睡前惯常的步骤。活动前活动后,回家路上多告诉两次,让他们有心理准备。

  • 洗澡的时候,尽量给他们留比较充裕的时间在浴缸里玩,他们洗手间里两大筐浴室专用玩具,每天每个人可以挑三样玩具在浴缸里玩。洗干净之后,再预留两分钟给他们玩。但是要事先提醒,就两分钟,到了就要出来。

  • 时间如果紧,不能泡浴缸,要淋浴的话(他们都更喜欢浴缸,因为可以玩水),那算一分,凑够七分,可以在爸爸妈妈洗手间的大按摩浴缸里泡一次做奖励。

  • 每天躺床上一起聊天的时间很美好,学校的事儿,小朋友之间开心不开心,明天干嘛去哪儿玩,想吃什么,想到什么聊什么。让小朋友把心里想的都倒干净,入睡能放松很多。


早上早饭穿衣准备出门的一系列



  • 从起床到出门得预留充足时间。每个小朋友动作快慢不一样,要留够从容但是不磨叽的做每件事的时间。如果每天都打仗怒吼迟到,那就晚上早点睡觉,早上早点起床。

  • 大壮小美的衣服,我都是按照季节上下身搭配好,用那种带夹子的衣架把上下身都放在一个衣架上,然后挂在衣橱他们自己能够到的横架上,拿下来一个衣架,就是一身衣服。他们每天自己选衣服,其实主要就是选上衣,看中哪件,衣架拿下来就是一套,不用搭配,特别的快。他俩同时选衣服,大壮一分钟就能自己挑好穿好衣服,我帮小美穿,两分钟搞掂。

  • 大壮现在自己穿鞋很快。小美属于那种想自己穿,但是又不都是自己能穿得上去的,如果自己穿不上去的话,又很容易崩溃。所以买鞋,至少是夏天的鞋,都买搭袢的,自己容易穿上去的鞋。每天给够时间,出门前五分钟就让她自己穿鞋去,等该出门了还不行,就妈妈或者大壮帮忙。很多时候她不让我帮,但是让哥哥帮。




  • 玩具都有固定的地方放着。让小朋友收拾的时候他们也知道应该放哪儿。

  • 收纳的规格不用太高,技术含量也别太高。几个bin,箱子啥的,分类往里一扔就好了。否则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找麻烦。

  • 最开始的分类,还有决定放哪儿,让小朋友也参与决定。他们自己的决定自己的主意,以后再执行起来积极性高很多。





唠唠叨叨说好多,其实不是想说怎么跟小朋友斗智斗勇,小朋友的心理和兴趣是最值得爸爸妈妈探索和尊重的。我做妈妈,每天很大的乐趣就是弄明白大壮小美想的是啥,怎么看一件事。
但是,成长的一部分,也包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身边社会中需要遵从的原则和规矩。认识到一个家,不是all about you,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是家庭的一部分,不能都围绕着某一个人转。有时候,需要学会在不是自己最理想的状态下做一件事。很多时候,自己的决定是会有一定后果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自己不喜欢的。学会先想到后果,再仔细想清楚自己的决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技能培养,不能老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插画:小灯塔特约插画家T.W,全名为Inn-Ting Wang,15岁离开台湾来到「大王国」,17岁提起画笔,目前就读纽约流行设计学院的插画系。喜爱孩子的她,同时也在画室指导孩子们认识和学习绘画。她说艺术是一种无声却动人的语言,而成为说故事的人,用爱说「画」,就是她正在快乐建筑的梦想。




欢迎关注小灯塔微博"小灯塔的三十六计"  








所有图片文字都是小灯塔原创。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谢绝私自转载!投稿与合作,请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